研学旅行的深度剖析与探讨

Published by jsjjyuxi on

研学旅行的深度剖析与探讨

一、研学旅行的政策和历史

研学旅行理念是打破围墙,走出校园,学习和实践相互结合,而且是有发展历史的,但是每个人对研学旅行的理解和定义又不一样,更确定的说盈利机构对研学的理解不一样。原则上研学旅行依然是一款教育产品,教育是不应当以盈利为目的,研学旅行也应该树立的基本原则不在于盈利,但刚开始就走偏了,走向社会盈利企业引导市场的行为。

2013年前后,研学教育在北京安徽等地都实践了,只是那时候没有完全纳入教育部定义,属于实验性的尝试阶段,基本上以户外大课堂的名义开展。我们来看看研学旅行具体政策历程:

1. 2013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休闲旅游纲要》中就提出要逐步推进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研学旅行初见苗头。

2. 2014年7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文件,对研学旅行活动举办者安排活动的内容设计、安全保障提出意见,奠定研学旅行行业的基本标准和规则。

3. 2014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研学旅游、夏令营、冬令营等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

4. 2015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将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支持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建立健全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国际研学旅行交流,规范和引导中小学生赴境外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5. 2016年1月,教育部在2016年工作要点中指出加强研学旅行工作,指导研学旅行实验区工作,交流各地经验做法。推动建立研学旅行统筹协调机制,以“圆梦蒲公英”为主题,推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校内外教学衔接。

6. 2016年2月,前国家旅游局颁布《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中确立北京市海淀区、安徽省黄山市、江西省井冈山市等10个城市为目的地,北京市卢沟桥纪念馆等20家单位为示范基地。

7.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首次多部门联合发文落实推进研学旅行,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通过研学旅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学旅行在媒体、企业等多主体的舆论发酵下,研学旅行发展潜力空前爆发。

8. 2016年12月19日前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这是对研学基地提出的约束条件,关键点在安全性。

9. 2017年9月25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由教育部以教材〔2017〕4号文发布。

10. 中旅社协发〔2019〕1号关于对《研学旅行指导师(中小学)专业标准》和《研学旅行基地设施与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对行业服务做出规范。

二、研学旅行的市场到底有多大?

如果说研学旅行的市场有多大,那应该是千亿级万亿级的市场,无穷大,只要有孩子就有市场,全国在校的高中以下(含高中)毛算大概在2个亿左右。

1、从教育体制看

尤其是研学旅行作为必修课以后,只要是学生,只要是学校,就有研学旅行的要求,这是一个无穷庞大的需求端,学校教育和机构教育一方面应试考试,另一方面受限于对课程设置的拓展性,有的机构和学校自己设计基地或者联合开发基地或者寻找合作伙伴基地。但是必须肯定的是提供了无穷大的市场基数。

2、从旅游行业的角度看

笼统地讲,中国旅游行业已经伴随改革开放发展了四十多年,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研学旅行作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家庭亲子旅游、户外运动旅游等来说是平行产品体系,针对的细分市场不同,产品策划侧重点也不同,因此紧跟时代的需求变迁,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渠道优势,不落趋势,旅游行业相应地提供基地和课程,作为产品的衍生和升级。

3、从课程提供者和基地竞争性看

从携程网游学频道的122家供应商进行调查分类来看,研学课程的开展主体主要有四大类型:

(1)研学机构,如如世纪明德、北京青青部落、三只熊亲子、夏山国际童军会等;

(2)旅行社,如天成国旅、有方旅行社、贵州大美旅游旅行社及俱乐部等;

(3)教育机构,乐营教育、心航线成长训练营、哈哈儿童网、巨峰教育、蒙特尔教育、极客教育等;

(4)研学旅行营地(基地)供应商,如游美营地、沃德创新营地教育、黄埔军博训练基地、少年志海洋营地教育、森林宝贝国际夏令营等。

各个主体之间优劣势明显:旅行社拥有绝对的旅游资源和市场优势。但是旅行社从业资质低,工资水平低,投入高薪聘请专业课程开发人员又不划算,相对限制旅行社开发的研学课程,且均不擅长研学课程的设计和课程执行。而对于教育机构来说,他们拥有一批高质素、有经验的、专业的研学师资,只要将旅游服务纳入其中,开发相应的课程,独立招生,并有课程开发人员进行课程实施。

基地供应商是最具市场竞争力争夺者,除了提供物理场地本身,兼具研学课程研发能力、体验空间运营管理能力、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等,但其前提投入成本大,运营管理难度大,也正是如此,是各资本进入研学旅行行业的首选领域。

三、研学旅行的根本在教育

研学旅行的根本在教育,教育的根本在文化,文化的根本在天文。只有锚定了天文才能知道历法,才能知道年、季、月、节、气、日、时,才能更好地指导种地,这才是文化本来的面貌。
中国的文化就是怎么种地的文化,一开始大家都是肉食生活的,因为人口爆炸肉不够吃了,先圣们通过观察天文来发掘了农耕文明,种植五谷杂粮。只有知道了天文,才能懂得地理,懂得人文,只有掌握了天地人三才思想才算是懂得文化,懂得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什么山开什么花、结什么果、产什么物,用之几何用之若何。

研学旅行教育的关键在课程,课程的关键在会设计课程。缺少对文化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是不能设置好课程的。所以课程应该是围绕着二十四节气来设置的。不同的节气生长不同的五谷杂粮、花鸟虫鱼、虎豹熊罴、油盐酱醋,人之休养生息、子午流注,不同的节气设置不同的课程,这才是真正的课程设计,不管是博物还是自然观察还是实践体验都是根据这些来的。

四、研学旅行的舞台在哪里

既然明白了我们的文化起源在乡村,就自然明白最好的舞台在哪里,当然我们可以先来过目一下有哪样的舞台。

随着进入工业社会、数据社会,很多的内容是在城市里产生的,我们不能否定城市研学,以及与科学技术、与数字化智能化等相关联的研学内容,城市集聚和资源效应决定了它前进和发展方向。所以城市里的研学可以有城市旅行研学、工业旅游研学、博物馆研学、高校科研院校研学、城市农场研学等。

但是城市里的孩子与自然割裂的久了,就自然而然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辨椒麦,所以城里的孩子更需要走向大自然,需要走向乡村。回到乡村这个大课堂什么都有了,村里的孩子都可以给城里的孩子做老师,可以教他们什么叫自然教育,甚至可以教城里的老师什么叫自然教育,这是天然的能力,根本没得比。

研学教育就真的很难吗。这么好的素材都来自乡村,乡村是研学旅行的大舞台。为什么我们弃之不用,还不好好利用呢?

以夏天捉蝉的幼虫为例,我老家叫知了龟,知了猴,竭力猴,竭力龟,全国各地同一品种叫法不一样,全国得有几十种不同叫法。拿幼虫来说,观察它的“变态”反应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课程,捕捉它、观察它、看着它蝉脱、看着振翅高飞。这些美妙的无法用文字描摹的自然教育课程都是隐匿在乡村资源这样的宝藏里的。孩子们去村里,就什么都认识了,什么都会了。这就是自然教育,这才是合格的研学旅行。

可以毫不客气地讲,研学旅行到乡村就是关心拯救下一代,乡村才是研学旅行最大的舞台,尤其是对于城里的孩子而言。那乡村里的孩子也有必要走进大城市进行研学,去开拓视野。出境研学旅行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都可进行尝试,但不要盲目地认为只要出国研学就是好的,外国的月亮就更圆了,一定不要盲目迷信国外的自然教育、森林教育,甚至一切形式的教育内容,因为只有中国的教育才能锚定天文,锚定天地间的最高运行法则。不要妄自菲薄我们目前的教育困境,我们一定会渐渐走出并越来越向好。

五、如何应对未来的研学旅行大市场?

研学旅行它虽然看上去新生,但实际与我们每个人并不陌生,且息息相关,毕竟已经有几年的酝酿期,任何人都可以做研学旅行的服务,门槛很低。但是如何打造基地,如何设置课程,如何寻找培育优秀的研学导师,如何进行最大化的商业转换,目前一切都还未有定数。站在学校教育机构的视角,站在市场服务的视角,站在孩子家长的视角,都有不同的理解,但归根结底一切研学旅行要回到做好教育为前提,回归家庭教育为前提。

目前我们的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向好,但还远远不够,需要时间慢慢调整。

风筝飞得高飞得稳要看风,看线,看掌握线轱辘的人,研学旅行就要放到更高纬度去理解,去驾驭,去顶层设计。研学旅行要想真的成为教育的补充,反刍教育进步,还需要假以时日。但是我们必须回到认识到教育,认识到文化的根本上来。只有站在更高的纬度,更高的战略看未来的教育保卫战,童年保卫战,自然生态保卫战,乡村保卫战,才会更好地理解研学旅行,才会更好的理解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