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典型案例处理6

小辉,7岁左右男孩,自闭症
现在的状况(妈妈描述):
认知很好,妈妈或奶奶教他比如数学,认字,英语这些刻板的内容他很有兴趣也学得很快,学这些他就很开心。精细动作,自理能力也还凑合。社交方面基本不会和小朋友互动。妈妈周末带他出去玩引导他和小朋友说话,他只能重复妈妈说的。现在家里人们最操心的是行为问题和在集体环境对老师的关注,他一对二到一对四的小组课他都不能在小集体环境中关注老师和听指令。
夏令营我对小辉的观察:
能力不错,自我刺激行为很多,他总是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离开座位到处跑动,找东西扔、找笔往身体上、地上、桌面上画,老师去拉他他就往地上蹲,家长说在家里也喜欢往自己身上画画,去拉他也往地上蹲。夏令营前五天结束对这个孩子的观察和与家长的沟通了解,我对小辉的行为进行了分析。
行为分析结果
夏令营第一天: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类似情况,看到他乐此不疲地出现类似行为,我开始怀疑他的行为的功能不仅是逃避,也不仅是吸引老师的注意,根据观察和了解结果,我认为小辉跑、画、蹲、扔等行为的主要目标是:无聊,吸引老师注意,找老师陪玩的乐趣。
证实分析结果:
为了证实我的分析,第六天我开始对小辉采取行动。
上课了,我坐到小辉身边,果然他要跑,我拉住他,他跟我说我要蹲,我说:你为什么要蹲,你告诉我理由我就让你蹲(孩子能力很好,他能听懂我的话),他不回答,挣扎离开我。为了观察小辉的行为,我没有阻止他。小辉跑到教师工作台,他非常准确地抓起粉笔盒就往地上扔(观察力不错,老师特别在放粉笔盒的地方挡了物品,就是防他拿到),老师们当时要过来阻止他,我示意她们不要动,看他会做什么。
小辉看我们居然没有反应,有一点点吃惊(他看了我一眼和周围一眼),捡起一支粉笔开始往自己身上画,我没有阻止他,反而蹲下来,一边捡粉笔(注意:是我捡,没有让小辉捡,因为我判断他希望我让他捡,这是他熟悉的,愿意做的/习惯做的)一边把不同颜色的粉笔递给他,问他要不要换一个颜色画,他愣了一下,很快明白我的意思,拿过我手里的粉笔,我马上说,那你把那只笔给我吧,我们交换,小辉马上给我。这时候他已经完全明白我不会阻止他做正在做的事情,他接着画,我接着给他递笔。
过了一会儿,我把我的手伸给他,意思是画在我的手上吧,他没有明白我的意思,以为我要他的笔,把笔递给我,我没有接,只是伸着手,他还是没有明白,我于是撤回这个活动,继续给他递笔。他画了一会儿,大约6-7分钟,把手里的粉笔扔出去,然后快速跑过去捡笔(我猜他感到继续画无趣了),我们老师都没有动,小辉看没有人理他,他捡起粉笔坐在那里到处张望。我走过去跟他说,小辉,请你到椅子上坐好,我会请你吃糖,他马上就坐好了,完全没有犹豫。他一坐下我马上请他吃一粒糖,过了五分钟左右,我表扬他坐得很好,又请他吃了一颗糖,之后就是课间休息,我告诉他可以出去找妈妈了。
下半节课我一直在教室外跟妈妈沟通,直到快下课我回到教室看到他表现不错,决定明天实施干预计划。
实施计划
测试结果符合我的分析,小辉在教室里所表现出来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吸引老师的注意力,解除无聊,给自己找乐趣。
计划:利用强化物使小辉安静坐在教室里,创造机会让他观察课程,熟悉课程内容和上课形式,希望小辉逐渐熟悉并喜欢上这种形式的课程。
第二天小辉一进教室,我便拉着他坐到我前面的座位,拿出手机,出示里面的一个计时软件,跟他说今天金老师希望你能在椅子上坐好,如果你能安静坐5分钟,金老师会请你吃彩虹糖。
然后当着他的面开启计时,他马上坐好,很明显他听懂我说什么,也看明白手机里的计时软件是什么意思。坐了30秒左右,他想挑战我,动手点手机软件里的广告,我仅仅将手机拿远一点点,没有批评也没有责怪,不给他机会用我不喜欢的方式吸引我的注意力。第一次就定时五分钟是因为我知道他安坐的能力远超于这个时间,这个时间对他来说非常容易做得到,第一次只是要他很快知道他安坐的结果。很快五分钟到了,我说:小辉,我非常喜欢你坐得很好,请你吃一粒彩虹糖。
接着我设第二次安坐时间-10分钟,这个时间他也是能够做得到的。果然,第二次定时坐得非常好,第三次也是10分钟,到第三分钟的时候他有一点点受不了,又要来动我的手机,我也没有批评,只是把软件的时间调回到开始,平静地告诉他,请坐好,我们现在从头开始,加油哦。第三次也顺利完成,接着课间休息,我大大表扬他并请他出去玩。
课间休息结束后,我没有继续跟他坐在一起,他自己一个人坐在上图的位置,整整40多分钟到下课,他坐在那里非常安稳,还时不时探头出来看前面讲课的老师(有一个同学坐在他右手边,那个同学有时会有一点点阻挡他的视线)。我坐在教室另外一端,观察着这个孩子,心里那个高兴真无法用言语表达。课程后面有一个活动,请他出来参加,也没有拒绝,很配合地完成游戏。
总结:
通过仔细观察了解,运用ABC原理分析孩子行为的功能,是这个案例成功的关键。这个案例中的主人公小辉能力不错,只是没有参加过我们这类以多元艺术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大团体课程,在课程上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无聊,于是采用他擅长的方式娱乐自己,我希望通过我的计划,让他的娱乐活动转到我想要的方向,即让他安静下来观察,熟悉课程内容和上课形式,是非常有机会吸引到孩子的注意力并逐渐喜欢上这种形式的课程。果然不出我所料,他果然能够被课程吸引,我的计划成功了。
家长们在家遇到孩子出现行为问题,一定不要急于处理,冷静观察细心分析,找出孩子行为的功能,才能有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