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塞中学夏令营实录

随着留学热的持续升温,很多家长考虑让孩子在高中阶段就出国读书。但很多家长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适不适合去留学。那么到底孩子要具备哪些能力,才能在出国之后快速适应国外的生活和学习呢?
本文作者亲身体验唐德塞中学的夏令营生活,与学生吃住学玩游在一起。在亲自观察了近百名参加夏令营的学员生活后,她写下了这篇有关低龄留学的启示录。
唐德塞是英国著名的男女合校,成立于1542年,至今已经有近500年的历史。学校是海外游学经典少儿学生营地之一,为中国学生提供传统的英伦贵族寄宿学校体验。距离伦敦 1.5 小时车程,牛津 45 分钟车程。
作为极受欢迎的夏令营之一,该营地接收的学生年龄为 7-14 岁。10岁以上的学员将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共同学习;7-9岁则是经典国内班。
通过在唐德塞与学生7*24小时一起生活, 吃住行都在一起,我觉得中国低龄学生的留学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
在与学生生活在一起的时间里,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对他们的原生家庭背景有了很深的了解。像这种参加为期2-3周的夏令营,对孩子的独立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简单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自理能力
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英国夏天的温度通常在 13-20 度之间,伴有雷阵雨。而2019年的天气最大的感受是极大的早晚温差和持久的晴天。虽然领队老师每天都提醒学生早晚要带上外套,但是总被小学员们忽略。等到一阵雨后,温度骤降,自己就受罪了。
根据干净程度更换衣服:在 EF 的夏令营,并没有严格的着装要求。但因为每天有运动,会出汗,应该天天更换才是。可是有的学生会一件衣服穿两三天甚至更久,一定要老师叮嘱几遍才会换,一周一次的洗衣服常常发现孩子们拿错要洗的衣服。
根据出行计划整理书包:最常见的是学生会把书本、雨伞、水杯、糖果、薯片,吃剩的零食,游泳后的泳衣,毛巾统统放在书包里,等老师发现他们的书包太重,检查里面的内容时,才发现两天前的泳衣毛巾还没拿出去。当然,也有每天不知道应该带什么东西出行的孩子,出发后发现缺这个少那个,对于物品的管理还是相对欠缺的。
保管自己的物品:老师跟在学生后面帮学生捡手机、帽子、衣服、钱包、书包、水杯几乎是夏令营里最常见的一幕。
自律能力
遵守时间的概念和约定: 学生每天上课、吃饭、活动集合都会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外出活动乘车、自由活动更是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有的学生总是迟到,不是去上洗手间,就是经常是到了集合的时间才想起来手机还在宿舍充电,再跑回宿舍取手机。
对规则的遵守:在夏令营,孩子们过得是集体生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一些规则是必须要遵守的。比如:学生吃饭要排队,吃完饭要把自己弄到桌子上的食物整理干净,上完课要把地上扔的满地都是的纸屑捡起来,出去活动要在规定的地点集合,活动的时候一定要至少三个同学,在外出行走并排不能超过两人以免挡住后面的行人等,但孩子们执行起来有些差强人意。
自主能力
对金钱的分配:家长会给学生零用钱,有的学生对价格没什么概念,喜欢就买;有的学生虽然有概念,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分配,比如宁愿花钱买玩具,也不愿意花钱买午饭,又或者花了很多的钱买了很多几乎一样的玩具,总觉得自己还少一件。还有的同学在夏令营还剩3天的时候就把钱全部花光了。
主动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在与小伙伴产生矛盾的时候喜欢用哭和不高兴来解决问题。有的学生非常敏感,当同一个团里的小朋友不跟他玩的时候,会采用打电话跟家里人投诉的方式。遇到很多和国际生相处的问题时,无论是好的分享还是文化差异的不理解,第一个反应不是自己尝试沟通询问解决,而是希望老师或者家长可以帮助去解决。这些方式都是逃避问题,而非面对且主动解决。
独立性是家长衡量孩子是否适合出国留学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对自已管理的自律能力以及对生活学习安排的自主能力,那么就算孩子的功课好、英文好,离开父母长期生活也是对将来的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低龄学生出国,国外的寄宿学校会把这样的情况凸显出来。因为没有人会像父母在国内一样去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家长让孩子去寄宿学校参加夏令营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和体验。
短期离开父母,同时有领队老师在身边辅助照料,既能激发孩子们独立自主的天性,也会暴露一些他们在父母身边未被发现的不足。两到三周时间短,家长孩子都可以在回国后很快的调整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