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菲德学校高年级探校

Published by fengyan on

英国,世界上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强国,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出现了火车,大大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近代城市化的兴起,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日不落帝国。一出站是个小小停车场,发现竖了个公交站牌,正是我要乘的667路,和之前在网上查询的一样,还有5分钟,正好够赶上下一班公交车,保证能在中午到学校。

在高纬度的烈日下,烤了一会儿中午的太阳,绕着公交车站牌走了几圈,四处看看。时间已经过了,车怎么还不来?突然在站牌的反面发现了这样一张纸, 震惊!

纸上说的是,往米尔菲德学校方向的公交车,是不会弯进这个车站来停车的,如要搭乘,请到主路上去等着,看到车过来的时候,要拼命挥手,好让司机看清你。要乘公交车,等在公交站牌下还不对,我赶紧奔到主路上,主路有一来一去,两车道,可是我并不知道去米尔菲德应该是哪个方向的车子呀?经过的几辆车看着也不太像公交车,明明是卡车嘛。时间已经过了10分钟,正在懊恼中,想着打开Uber软件,试试能不能叫到车。

远远地看到一个比较像大巴的车开过来了,我跳起来挥手,司机不紧不慢地慢慢开近,把车子拐到停车场里,我又奔跑着追着车子跑进了停车场。司机大叔笑嘻嘻的:不要慌不要慌。

我问,这是去米尔菲德学校的车吗?司机大叔笑嘻嘻:是的是的,come on. 我又问他,车票多少钱?司机大叔仿佛恍然大悟还要收车票钱似的,噢!let me have a check. 查了一会儿,说:9镑。好便宜,心里暗喜。

我拿出牡蛎卡,司机大叔说,那个只能在伦敦用,我又拿出信用卡,他说这辆车没法用,我笑着拿出了现金。车里已有几个乘客,没有人不耐烦,静静坐着看我和司机对话,有的在看书。03如愿以偿,搭上了所有的车,终于在中午11:45到达了米尔菲德高年级的steet 校区。整个镇子的各条路上到处都是这个学校的牌子,像大学城。

小小而简约风格的前台,说明来意,前台打电话给里面的老师确认我有预约,才查验了我的护照,并给我拍照,当场制作了一张带有我照片的ID 卡,告诉我整个访客期间一直需要佩戴。

等了一会儿,两位老师出现,说非常抱歉,让您久等了,因为学校规定,夏校期间,访客必须由本校的老师带领着,才可以在校园里走动,不可以自己瞎逛,另外也容易迷路,啊,确实是,已经迷过一次路了。不过没想到一下子两位老师出来接我,刚才追赶公交车的风尘仆仆,眼下又进入另外一种英国传统与文化的体验了。Sharon老师,长得小小,举止优雅,谈吐得体,发音标准,一看就是保养得当,并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

后来得知她已是有一个孙子的奶奶了,令我大吃一惊,她看上去的确显年轻,欲知保持年轻态的秘诀,请看下文。她是我邮件往来联系得最多的米尔菲德的老师。今天终于见面了。Daniela 老师,长得高高,年轻开朗,幽默风趣,很有亲和力,她说她是瑞士人,问我有没有去过瑞士,我说我们今年来英国上夏校的学生,路上不停在和去瑞士上夏校的同学视频聊天。她很高兴,她说很爱家乡瑞士,还说我和你一样,在英国,我们都是外国人。

一下和我共情上了。两位老师先向我介绍,上午9:00-12:30是孩子们三个小时的英语课堂,中间有一个课间休息30分钟,我已经错过了,她们询问是否先带我参观一部分的校园,然后去食堂吃午饭,午饭是12:30-1:30,这样可以一边吃饭一边在食堂等到我们点路所有的学生,和孩子们聊聊。我想亲眼去看看孩子们在教室里上课的样子,顺便了解家长关心的上午的英语课每班有几个学生,中国学生比例有多少。

于是提出,先去看学生,sharon老师欣然答应,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张纸,上面手工抄写了我们点路学生的姓名和班级,sharon 老师的英文字写得很漂亮,我最喜欢和受过良好教育并具有艺术气质的人打交道了。老师说,孩子们到达学校的第二天就进行了分班测试,孩子们根据各自的英文水平,被分入程度不同的班级学习和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词汇写作等各方面的内容。这和有的家长向我们抱怨,孩子说没有分班测试,就随便安排进了一个班级的说法是不同的。

英国的教育和中国严厉的法西斯式的方式不同,它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意愿和每个孩子的天赋,不会用令人不舒适的方式对孩子进行三六九等划分,这也是孩子没有觉得自己被测试了的原因吧。

还有的孩子刚入学的时候,对完全英语的新环境不适应,一时没有弄明白老师的意思,不知道几点在哪里干什么,几点吃饭,几点在什么教室上课,就呆在宿舍房间里,不知道该干啥。

家长就以为学校不管孩子了。孩子离开家,独自来到寄宿学校,就可以看出这孩子平时的习惯和个性来了。有的孩子很有条理安排自己,每天根据气温和课程安排穿什么衣服,有的孩子连自己洗澡都不知道。这里的宿舍楼,都是以人的名字命名的,一长串,不是我们习惯的什么1号楼2号楼,他们的叫法是约翰*毕卡第楼,或者是沃森*威廉姆楼等等。

所以请家长们自己先不要焦虑,不要着急,要鼓励孩子主动去和老师同学交流,自己想办法去弄明白眼下的情况,而不是坐在房间里给妈妈打电话抱怨。等过个一周,再听听孩子们的反馈,听听他们成长的喜悦,和大开眼界的见闻。

听说有个夏校规定家长在孩子入学的第四天以后才允许孩子和家长联系,这可称得上是相当有智慧的做法了。家长让孩子利用暑假期间,跑到英国来,就是来体验真正的原汁原味的英国文化与生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不仅仅是学术上面的知识,还有异国他乡的文化和习俗,不然你跑东跑西寄宿干嘛呢?

如果你只在意学术,不在意社交啊,沟通能力啊,关心他人的能力啊,组织能力啊,适应能力啊,自己洗澡的能力啊,自己管理手机的能力啊这些,你完全可以在网上上学术课嘛,闭门造车一样可以做陈景润,听说陈景润的生活能力是零,衣服都是穿反的,并不妨碍他成为伟大的数学家。

给孩子一点时间和耐心,孩子都可以很快地适应这种国际的新环境。反倒是有些家长对宿舍没有热水,没有空调,房间大小在意得很。

欧洲这些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历史悠久的学校已经超过几百年,房间都很小,没有空调,没有电梯等。这是完全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本来就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气候,不同的生活方式,既然来到了这里,就多体验,少见也别多怪。

我们今年甚至有个夏校还有个问题是问,有两种住宿的选择,一种是现代化的,新的校舍,空调,套内卫生间一应俱全,一种是住几百年前的老楼,没空调没套内卫生间,家长毫不犹豫给孩子选择了几百年前的老楼,让孩子体验历史建筑。

想一想,你为什么来到了这里?你大可以天天在家喝热水,吹头发,养尊处优过一辈子。想一想你的初心,想一想,你为什么来到了这里。

Categories: 地点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