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捡漏:学琴这件事情,美国孩子和中国孩子区别在哪里?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贝多芬
“Music is a higher revelationthan all Wisdom & Philosophy”― Ludwig van Beethoven
这个假期,我把枣枣送到了美国三大艺术高中之一的Interlochen(美国三大艺术高中之一)因特劳肯夏校进行了四周的钢琴高级班学习。在美国好的教育资源是需要提前规划的,这个中国家长可能还不习惯,那些顶尖的,经典的,历史悠久的,好口碑的夏校项目几乎是上一年11月一开闸就报满的节奏。
枣枣参加的四周项目因为是钢琴高级班,会有曲目要求,在日期要求前上传清晰的演奏视频,简单的个人介绍然后等通知。记得海顿曾表达过:“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也许海顿的感受才是每一位上钢琴课时孩子的真正感受!
国内学琴
说到在国内学琴过程,无非就是找到一位靠谱适合的钢琴老师,和老师定好时间按照自己的频率每周1-2次去上课,然后其他的时间就是回家自己练琴。所以在国内学琴,绝大多数的孩子会比较枯燥,因为和钢琴老师是一对一上课,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基本上45分钟里钢琴老师也仅仅就曲目本身讲解,回家练得好回课就好,练不好就。。。因为形式太单一,国内的孩子学琴基本都是“填鸭式”的学习,所以我觉得这个假期需要改变一点什么!最后我想让枣枣去感受下“美国孩子学习钢琴的过程”,于是送她去Interlochen夏校四周项目。
这是每天的日程安排,看起来好像也没什么不同。其实每天也有自己单独的练琴时间,有是一对的教授授课时间,还有重头戏是“室内乐的合奏时间”,小盆友说这是她最期待的。教授一开始就会给孩子几个规定的曲目,你可能需要四手联弹,也有可能和大提琴小提琴一起合奏。再反观孩子回来以后的种种表现,我发觉中美孩子学钢琴本质上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方式的不同。
在美国的孩子是如何学习钢琴的?
从枣枣上夏校开始,我就对美国孩子学琴有了更多的好奇,几经朋友介绍,枣妈认识了许晨馨教授。许晨馨,著名钢琴家,茱莉亚学院最高演奏博士,纽约音乐艺术学校创始人,著名音乐教育规划专家。三岁开始学琴,十三岁考入美国茱莉亚学院预科班,相继取得校内预科、本科、硕士以及最高演奏博士文凭。演出生涯足迹遍布全球,其中包括纽约林肯中心、卡内基大厅、都柏林音乐厅、日本三得利音乐厅、北京国家大剧院等,并多次应邀与各国国际交响乐团合作。尤其是这段采访视频,让枣妈很激动,因为她给了国内孩子学习艺术的非常中肯的建议。枣妈也很幸运地有机会和许教授面谈,我终于弄清楚了在美国茱莉亚是如何学习音乐的。要知道美国孩子如何学习钢琴,需要先了解比如像茱莉亚这样的名校需要什么样的孩子。茱莉亚学院钢琴主课每周一节,虽然美国音乐院校每周专业主课仅有一节,但茱莉亚学院要求钢琴学生每周上一门“钢琴表演课”和“钢琴作品研讨课”。这两门课的名称虽不同,但其实都是美国音乐院校里音乐表演专业都有的演奏课,由专业老师指导自己班上的学生每周轮流演奏音乐作品,并进行讨论演奏课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和演奏的效果得到一个快捷的实践与反馈,不但能使学生得到更频繁的演奏锻炼,也能就某些学习或演奏问题与老师和同学展开讨论和交流。
1、室内乐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茱莉亚学院把室内乐课作为必修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音乐辅助类课程以理论和历史为主美国的音乐辅助类课程相当于国内的专业基础类课程,一般又分为理论和历史两大类。理论类包含了乐理、视唱练耳、曲式、和声及复调等作曲技法类课程,历史类包括音乐史和音乐学方面的课程。
3、普遍开设“钢琴键盘学习”课程在音乐辅助类课程中,美国的音乐学院普遍开设有“钢琴音乐文献”或“键盘音乐演奏惯例”这样的课程,这类课程不但让钢琴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钢琴作品,同时也能加强对于音乐风格和演奏风格的把握。
4、培养学生严谨和独立思考能力,拥有广博的文化和见识音乐学科以外的课程主要是人文类课程。
“liberalarts”被翻译为人文教育、通识教育或文科,是西方古典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美国的学校在上课时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个人思想和见解,以及文字和语言的表达能力。看了上面的介绍以后,我真的觉得这才是每个学习钢琴的孩子的dream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