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奈尔大学夏校留学纪实【18】

DAY 20(JULY,11)
意面搭桥实验课一直以来都是工程学生最为期待的部分。而今天工程的实验任务则更为特殊:我们要依靠有限的意大利面和热胶水作为材料去搭建一座符合尺寸要求,又最为坚固的桥梁。吸取上一次实验的经验,我们提前两天就开始规划我们的桥梁了。
设计方案
实验课前,我们组员就约在一起讨论了我们的方案。因为听了周一土木工程教授的讲座,我们很快就brainstorm(头脑风暴)出了许多看似可行的设计。我们首先考虑了拱形结构,因为在相同材料数量的基础上,拱形结构会有更好的承重效果。但考虑到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毕竟没用面条搭过桥),我们最终决定还是决定从简,用基本的三角和构架支撑来提高承重能力。
实践操作
设计方案只是实验的开始,真正搭建起来才是重头戏。为了使桥的每条边(至少看着)更结实,我们就把三根意面沾在一起作为一条边(规定最多三根)。一开始还怕面条不够用,简单计算了一下才发现我们连一半的面条都用不到,倒是热熔胶枪,因为只配了四根胶棒,所以很快就发现存货不足了。最后还是我们组的女同学出马,才从教授那里求了两根胶棒。
感想
话说学工程可真是要求动手能力,像我这种在制作过程中,就被那滚烫的胶水烫了无数次。我们旁边坐的是一个超级无敌的学霸组,组内既有高冷严谨的华裔小哥(虽然不会说中文),又有手工技术非常厉害的同学。虽然比我们晚开始,但他们的分工和制作都非常的精确和有效,以至于在deadline的前十几分钟,他们就基本完成了搭建,搭的还是我们组否定掉的拱形结构。不过我们组也很棒,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并努力地准备部件和组装构架。虽然最后在桥的个别部位做的还是有些欠缺,但我们还是成功完成了一次相当成功的团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