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夏令营到底值不值得去
即便海外夏令营价格高昂
父母还是想送孩子去瞧瞧外面的世界
这几年每到暑假,“要不要送孩子去夏令营”都是热门话题。
热门的夏令营,尤其是海外夏令营动辄数万的价格,让不少家庭叫苦不迭,还有了“一场夏令营就让中产变破产”的自嘲。
去年妈妈们还在谈论“月薪三万撑不过一个暑假”,今年物价已经上涨到“月薪八万也撑不过一个暑假”了。
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去参加夏令营?让不少在职场上雷厉风行的妈妈们都犹豫了。
不送,就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及格线、分数线;送嘛,一个暑假下来,三个包没了。
当我得知前阵子演员罗海琼同丈夫带着一大一小两个女儿,去法国参加了一场时下最流行的海外夏令营。我忙不迭联系上了她,我想作为孩子的妈妈,在亲身经历后,她对夏令营一定有些真实的看法。
孩子的真情流露惹哭海琼
虽然已经46岁的罗海琼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当红流量,但优秀的演技为她在演艺圈谋得了一席之地。去年,她还凭谍战剧《风筝》中“韩冰”一角摘得了华鼎奖。
除了广为人知的演员身份,罗海琼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为了更多地参与到她们的成长中去,近几年她减少了工作量,把大部分时间都分给两个女儿。
这次参加夏令营,是和其他12个家庭同吃同住,我问她作为明星会不会不太好和其他妈妈交流,她笑了起来,“我们都是凡事亲力亲为的妈妈们,彼此没有区别。”
海琼在微博上调侃自己
她有两个女儿,老大Emma八岁,老二五岁半。海琼经常带他们去看各种儿童戏剧,尤其是老二,可以说是在剧场里长大的。
所以第一次带孩子参加夏令营,罗海琼精挑细选了一个和戏剧相关的,从行程单上看,可以深度参与法国的阿维尼翁戏剧节,她非常期待。
当地报纸报道了夏令营中孩子们的演出
从上海到巴黎要飞十多个小时,长途飞行导致这群孩子都很疲惫,但到了一个新鲜又美丽的地方,Emma和其他孩子依然为全新的体验而兴奋着(因为年龄的关系,虽然两个孩子都去了法国,但只有Emma全程参与了夏令营活动)。
到达之后就是连续五天的戏剧体验。这五天里,13个孩子要在两名艺术家的指导下,创作一部以“H.O.M.E(家)”为主题的剧作,第5天晚上,他们要进行第一场公开演出。
体验一开始,两位艺术家给了孩子们一个课题,请他们交流“最想带来法国的一件物品”:有的孩子想带枕头、被子,有的想带和爸爸妈妈的合影、爸爸妈妈结婚纪念日的印章,还有的想带宠物......
当听到Emma说:她最想带的已经带来了,就是妈妈,她最爱的就是妈妈,海琼开心地不得了。
虽然戏剧是自己的专业领域,但从头到尾她没有“插手”女儿和她的小伙伴们的排演。
“没有给一点点指导吗?”我追问道。
“一点都没有,老大刚站上舞台的样子,有点胆小,非常稚嫩。这种真实的体验是很可贵的东西。我不去调整孩子的天性,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初到法国有几分水土不服,加上来不及调整时差就要马上参加各种体验活动,Emma在排练的时候,身体一直不太舒服,还一度呕吐。即便午饭时还靠在爸爸怀里休息,一听到排练要开始了,她就立马起身冲到剧场,不带一秒钟犹豫。
看着女儿疲惫的脸,她嘴上不说,疼在心里。但知道Emma是真心投入到了戏剧中去,这个时候,她愿意放手让女儿去尝试、去闯一闯。
排练
“H.O.M.E”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上一共上演了三场,海琼站在台下也看了三场。她回忆起这三场相同又不同的表演,不禁笑了起来:“第一场的时候,这些孩子还是紧张的,有点拘束,我在下面看着都想笑。第二场就有了明显的进步,这和我平常演戏的时候一模一样,熟悉这个环境了,开始‘油’了,状态就放松下来。”
“第三场,”她停顿了一下,“也是最棒的一场,我感受到了Emma身上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她对舞台充满好奇心。我看的时候控制不住自己,一直在哭。”
“不光是因为Emma,戏剧本身就充满魅力”,她补充道。
演出现场
在“H.O.M.E”的舞台上,Emma还给海琼写了一首诗:
My mum is beautiful
She is helpful
She is grateful
My mum is colorful
那一刻,海琼忍不住又一次泪目,她真实感受到母女之间的纽带,在距离家乡一万公里之外,愈加紧密。
演出结束之后,夏令营的行程也走完了一半。
其后,孩子和家长们参与了不少有关戏剧的工作坊。在Bouffou Théâtre艺术家工作坊的时候,母女俩合作diy了几个玩偶。
和Emma制作玩偶的时候,海琼再一次意识到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对玩偶的形状还是颜色都有独特的构思,完全不需要她来引导或启发。
戏剧排演的过程让Emma成长了。
海琼在夏令营
制作时,她们使用的都是环保材料,包括废弃的报纸、面粉、水等等,“我感觉自己在跟着孩子走、往童年时代走,像是一种返璞归真。环保的观念就是要从孩子培养起,逐渐让他们意识到,要爱地球、保护地球。”
海琼把自己和孩子的作品发到了微博上
海琼还跟着Emma一同做了一些戏剧训练。她年轻时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也学过国外的戏剧课,西方的戏剧理念和国人不同,他们更讲究个体,对事情有不同的标准值。
她说这次夏令营,是和女儿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两个人都是跟着艺术家的框架走,但框架中的路其实是自己走出来的,这样既不会跑偏,也不会有局限性。
学习之外,夏令营还安排了一些法国当地风情的游玩。
有的是在孩子学习时,家长单独前往的——海琼的丈夫看到好风景一直说“打卡打卡,下次一定要带女儿来看”。
20日,一行人离开法国,重返上海。分开的时候孩子们都哭了,彼此舍不得分开,海琼颇为感慨,“除了我们家,还有一个北京去的孩子,回来之后我们经常约在一起玩。”
她希望Emma能接触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小朋友,玩在一起,一起锻炼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父母在一起非常重要,和更多人在一起一样非常重要。”
这十来天下来,海琼明显感觉到,Emma的行为举止更“open”了,这个open,体现在她敢于和人交流、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不再畏于表达。
不管去不去夏令营,
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过暑假方式
海琼觉得这次的夏令营是自己送Emma的一个礼物:“提供了一个在舞台上演出的机会,而且是国际舞台。这个‘国际’,并代表它是个多完整多成熟的作品,而是进入了一种自由的表现状态,通过这个舞台去探索自己。”
她否认自己想让孩子进入演艺圈、当演员。
“让孩子接触戏剧并不代表想让她们进入演艺圈,我想让她们寻找自我、表现自我,增强自信。而不是让她们表演违背内心的东西,过度开发她们的情感。”她语气严肃。
前几天在外头吃饭的时候,海琼还邀请朋友下次一起带孩子参加夏令营, 她觉得这就是“在对的时间,和对的人做对的事”。
当然,海琼的感受不能代表所有家庭的想法。毕竟花费数万元参加一场十来天的夏令营,不是一个小数目。
所有妈妈都尽其所能地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条件、让他们有机会领会多样的风土文化。所以即便海外夏令营价格高昂,对大部分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钱,但“再苦不能苦孩子”,咬咬牙,父母还是想送孩子去瞧瞧外面的世界。
我们不能说所有孩子参加所有的夏令营都会收获满满、物有所值,不同夏令营的质量不同,每个人衡量“值”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从这一次和罗海琼的谈话中,我们多少可以窥得为何这么多妈妈一边哭诉少买了几个包包,一边还要送孩子参加夏令营的原因。但不要跟风、也没必要攀比,毕竟一场哈佛夏令营也不能让孩子保送哈佛,卢浮宫走三遍,也不会一夕之间变成达芬奇。
归根结底,去夏令营,就要找到去的意义,这笔钱不能白砸。不去,父母也应当找一找适合自己孩子的过暑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