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校分享Summer in Utrecht vol.3

Published by jsjjyuxi on

导语

在这暑气蒸腾的两个月里,哈深的学子们在哪里?又在做些什么呢?近期我们将推出夏校分享系列,看哈深学子如何走出国门,走进名校,收获新知,践行所学。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文字,同他们一起走进夏校的生活吧。

从坐上瑞士航空的飞机起,短暂但又难忘的荷兰之行就开始了。飞机上的欧洲零食和饮料让我的胃提前进入了欧洲。在飞行了十几个小时后,我终于到达了曾经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阿姆斯特丹。事实上我对欧洲国家的了解一直停留在纸上和电视上,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亲身体验。

一直令我非常好奇的是,这个土地狭小,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先天不足的低地之国,为何能在过去欧陆列强争霸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拥有庞大的帝国;到如今殖民主义早已成为历史,帝国都成过眼云烟,荷兰仍然能在世界上屹立,背后的原因,从这几天的历史文化课程学习里大概也能窥得一二。

刚下了飞机,就感到与香港的燥热完全不同的凉爽。本以为此次可以好好感受温带海洋性气候舒适的夏天,没想到仅仅过了3天,欧洲就进入数十年来前所未有的高温,荷兰还打破了70多年前的高温纪录(好在一场大雨后一切归于平静)。

学校乌特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简称UU)作为荷兰第一高校,位于荷兰中部乌特勒支省的乌特勒支市。乌特勒支是荷兰第三大城市,从阿姆斯特丹半小时列车可达。但一出火车站,就感到与阿姆斯特丹截然不同。虽然面前有一座现代的大型购物中心,但后面老城区的景色仍然保留着17到18世纪的风格,置身其中真如童话世界一般。

遗憾的是乌特勒支地标Dom Tower(大教堂塔楼),荷兰第一高教堂塔,112.5米,完工于14世纪,正在维修中未能见到全貌。

关于语言

荷兰(The Netherlands意为低地之国)官方语言为(据说很难的)荷兰语,但实际生活中我发现荷兰的多元文化特点和贸易的传统使得荷兰人除了自己的母语,通常还能熟练地掌握英语、德语、法语等等至少一门外语。尤其是英语,官方宣称有95%以上的荷兰人能熟练使用英语。所以我极菜的英语口语到了这里仍然极菜,不过日常交流还是可以的,同宿舍的瑞士英国舍友,还有其他同学基本都能听懂,在荷兰大街上横行也问题不大。经过博弈论全英教学的锻炼,上课也就好像超长听力一样,只不过生动许多。

关于学习

创建于1636年的乌特勒支大学是世界顶尖公立研究型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在荷兰通常排名第一,世界排名在50左右。与其相比世界大多数大学确实是too young。除了人文学科方面的成就,作为产生了12位诺奖得主的大学,乌特勒支大学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也十分突出。欧陆的大学知名度在国内感觉都不太高,因此之前除了少数其他名校我也没有什么印象,但这次的体验让我深刻的感受到欧洲的高等教育仍然先进。

虽然我们这次可选的只有文化类课程,对我们非人文专业的人士来说比较“水”,但如果作为一次深度(且相对便宜)的文化旅游来说真的是一次很棒的体验。首先是课程的老师Dr.Tessel,真的是一位有趣又优雅,学识渊博又心态活泼的学者。她试着用很有活力的方式向我们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了解和体会荷兰并不悠久但仍然辉煌的文化和传统。几天的外出参观她也全程陪同,不断问我们对艺术作品的想法和其他的观点,想让我们思考更多。另外的Guest Lecturer(客座讲师)也对各自的专业领域富有热情且介绍深刻,上课都很负责任,让人感受到她们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

乌特勒支大学的大图书馆曾是荷兰真正的第一位国王,路易波拿巴(路德维克一世,著名的拿破仑的弟弟)的宫殿,外部古色古香,内部却非常现代。虽然现在是暑假期间,图书馆很多关闭或者缩短了开放时间,但仍然座无虚席,可见学生们的勤奋。

因为这是一门体验的课程,学校安排我们实地考察了很多Land Arts和各种博物馆,我们自己也去了很多其他的博物馆,比如Miffy(米菲)博物馆和梵高博物馆等等,对荷兰的历史文化有了第一手的认识。虽然不是一门坐在教室里读课本的课程,但由于这是一个与我生活的背景完全不同的文化,使我对整个世界的理解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不过遗憾又一次重演,荷兰国立博物馆内伦勃朗最著名的作品《夜巡》也在维护,无法看到全貌。

关于文化

介绍荷兰的历史通常始于罗马帝国,作为帝国北部的边疆,荷兰很早就充当着北欧南欧不列颠诸岛上不同族群之间连接的桥梁的角色,直到现在也是“欧洲门户”的地位。荷兰有好多个“第一”,最出名的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第一个同性恋合法化的国家、第一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平均身高最高的国家、世界上博物馆密度最大的国家。

在许多关于毒品、性等方面的争议问题上,荷兰人总是敢为天下先,这是荷兰人最为人称道的“宽容”的传统所致,荷兰没有因为毒品官营和性交易合法等等举措而陷入混乱,而是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荷兰人有着开放但又传统的文化,作为一个传统基督教国家,但荷兰人信教比例目前是欧洲最低。

在街上能看到有各种肤色各种发色的荷兰人,作为一个亚洲面孔买东西时他们也下意识地把你当本地人看待,荷兰的多元文化也是其最重要的文化特质。荷兰的文化强调平等待人,这也是荷兰的立国之本。

荷兰有悠久的艺术传统。涌现了维米尔、伦勃朗、文森特·梵高、蒙德里安等等家喻户晓的艺术大师。同时荷兰的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也在世界上有先驱的地位。著名的成品有CCTV总部大楼、立体方块屋等等。

荷兰人与水的斗争也是荷兰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个平均海拔在海平面以下的国家千百年来就与水不断地搏斗,世界上最大的填海工程就在荷兰。荷兰人强行扭转了不利于农业的自然环境成为农业大国,实现了桑海变良田;他们完成了难以想象的须德海工程、三角洲工程,人类的智慧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在这些工程奇迹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荷兰同时也是真正的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有宽阔的专用道,人均自行车拥有量多于1辆,再加上荷兰真正平坦的国土,自行车出行方便环保,连国王首相也骑自行车上班;有人说荷兰人的腿和自行车之间有吸力,虽然大家都有汽车,但不知不觉就骑上自行车乘风而去了。

至于风车,实用主义的荷兰人现在都改用遍布全境的风力发电机,大片的传统风车已经很少见,不过我还是幸运的找到了一个。而郁金香,很遗憾此次没有看到。

荷兰从古至今的繁荣,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荷兰文化的“宽容”和多元,以及荷兰人与水之间的激烈搏斗造就的韧性与创造力。

关于生活

乌特勒支公共交通发达,虽然没有地铁,但巴士电车路线电车四通八达且都有精确时刻表。宿舍是一个公寓有7个面积很大的单人间,带有厨房,在荷兰出去吃有时很贵且不方便,我们经常在宿舍自己做点饭。每日基本上完课后就可以探索乌特勒支,除了车站附近的金融机构的上班族总是步履匆匆,感觉许多荷兰人的生活还是比较舒适惬意的,在午后的阳光下晒晒太阳,喝喝啤酒咖啡,和家人朋友闲聊,日子越过越慢。荷兰的商店餐厅总是很晚开业很早关门,一言不合就gesloten(关门),而酒吧却营业到深夜。

关于食物,荷兰最出名的就是生吃鲱鱼、华夫饼、荷兰炸丸子、可乐饼了。作为农业大国,荷兰奶制品不仅质量很高,种类繁多,且价格极其低廉。由于多元文化,荷兰的其他国家食物也很多,有土耳其烤肉、希腊肉夹馍、汉堡、乃至于大量亚洲菜(很多已当地化)。虽然没有中餐法餐等等讲究复杂精致,但同样别有风味。各位有机会一定要尝试像荷兰人一样吃鲱鱼,新鲜的鲱鱼确实口感细腻,别具风味。予独爱荷兰炸物与华夫饼,至于荷兰国民零食甘草糖,确实比较黑暗,但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从乌特勒支郊区沿运河划小艇到中心,一路上风光令人记忆犹新。和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手同学们一起划船,最通用的词语是“sorry(抱歉)!”(由于太菜而经常撞到一起)。当时正是夕阳西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有几群天鹅游过,岸边餐厅的人们兴奋地喊着加油,还有人往河里给我们扔饮料。全程虽然因为缺乏划船经验且路途遥远,手臂非常辛苦,但沿途风景如画,沿路人们热情友好,确实无比快乐。

至于布鲁塞尔一日游让我实地感受了欧盟一体化的成果。穿越国境线时除了比利时境内突然变菜的路和短暂失去手机信号,没有任何感觉。布鲁塞尔确实是大城市,游客众多,不过比起安宁干净的荷兰城市,布鲁塞尔市容堪忧。

写在最后

这次短期交流,我觉得远比我报一个旅游团走马观花体会要深刻得多。除了有少许的自由时间可自己探索,还有专业的老师们的带领与指导,书中、纪录片中再生动细致的描述也比不上置身其中的体会。由于语言障碍或者报旅行团而没有和当地人接触,或许就没法亲自感受到荷兰“宽容”的传统和荷兰人的友好与热情,感受不到荷兰人平凡悠闲的快乐。
最后的最后,强烈建议引进荷兰优秀传统文化——Stroopwafels(荷式松饼)。松饼加热饮(热茶热咖啡甚至热水),微脆的饼面和绵软的糖心,口感绝妙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