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鸡血妈把娃送去硅谷鸡血校后

“去哪儿上夏校”一直在向家长、学生征集夏校体验稿,现在已经收集到越来越多世界顶尖营地的第一手体验报告,包括英国顶尖私校、耶鲁大学YYGS、天才营CTY、芝加哥艺术学院、芝大经济学夏校…
今天,来自魔都的“鸡血妈”小丸子妈妈,也发来了孩子在全美私校No.1的Harker夏校的就读体验。这个被称为“斯坦福子弟学校”的高升学率私校,也是硅谷家长最爱的“鸡血校”,但已经在魔都教育圈的腥风血雨中身经百战的小丸子妈妈觉得,Harker可能还不如魔都机构鸡血。
孩子在这里有什么收获?为什么小丸子妈妈觉得又贵又不够“鸡血”的夏校,依然非常值得?请看她的讲述。
选择Harker真的是意外和偶然。
三岁多带着小丸子在加州,每天享受阳光沙滩,一号公路,海洋馆、野生动物园、乐高公园、环球影城、迪士尼乐园、航空母舰、羚羊谷、优胜美地,我们都非常喜欢这里的一切。
于是,我拜托定居在硅谷的朋友推荐一些当地的夏令营给我们参考。有心的妈妈总是格外用心,罗列了十多条,Harker是排在最上面那个的。
哈克学校(The Harker School)创建于1893年,位于硅谷地区的心脏地带——加州的圣何塞市,为硅谷一所顶尖走读学校。这个学校明显的特点是亚裔占据主导地位,达70%,除了华裔、韩裔等亚裔学生外,还有大量印度裔的学生。无数家长趋之若鹜想把孩子送到这里来读书。用哈克家长的说法是,“当不了虎爸虎妈,那就为孩子选一所‘虎校’”。
一名校家长最爱的鸡血校,华裔家长趋之若鹜
我问朋友,为什么把Harker放在推荐表第一位?
朋友说:因为她先生是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同事之中有很多是Harker毕业生进入斯坦福大学,也有很多是去了其他名校,Harker毕业生的综合能力都很强,且待人谦虚彬彬有礼,所以印象就不错。
的确,Harker的高中非常出名,今年125年历史了,一度位列全美第四私校,这主要也是源于它傲人的升学率,百分百的大学升学率以及高达75%的Top30顶尖美本的升学率,包括耶鲁、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顿、杜克、康奈尔、哥伦比亚、斯坦福、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加州系的伯克利与洛杉矶分校、加州理工、卡耐基梅隆大学等等名校。
可以说:踏入Harker,你的另一只脚就等于迈入了名牌大学。还有人戏称Harker为斯坦福子弟学校。
Harker的名声确实大,所以每年报名夏令营的人也还是络绎不绝,不仅仅是中国人,美国本土其他州的华裔对此都忠爱不已。
没错,Harker唯一令人诟病的就是华裔过多。正是因为华裔在哪里都崇尚精英教育方式,所以Harker才是一种经过他们筛选后认为非常有效鸡血的学校,能满足华裔家庭暑假对于孩子不放松继续严格训练的要求,这一点在高年级据说尤其明显。
昂贵的学费生活费,请提早做好准备
但坦白地说,去Harker上夏令营也绝对不算便宜的,而且老师和课程也稍弱于实际学校,毕竟来的人各个层次都有。它所在地区San Jose(圣何塞,除了科技圈知道苹果总部在这里,很多人不知晓)位于著名的硅谷南湾版块,房价也属于全美仅次于纽约曼哈顿的地区。
光夏令营的学费就在800刀/周,不包含午餐,但允许自备午餐,我们选择了4周170美金的午餐费,每天上午点名时会挨个询问孩子中午吃什么。Harker的学费,放眼全美都属于收费顶尖类的(除了天才营、斯坦福以及波士顿的几家精英中学)。
因此,围绕着孩子出行的衣食住行肯定都属于偏贵的。加州税费10%,应该全美也是最贵的。
1英语不好可能被退学,最好精通读写
申请Harker的夏校,官宣是要求提供校内成绩单,以及导师评语。申请的时候丸子还在幼儿园大班,没有正规成绩单,我就请了幼儿园班里的美籍外教老师写了一份评语提交了上去(美国评价体系,特别认可导师评语这项内容),顺利通过(感谢认真的Aaron老师)。
申请其实很简单,无须机构,自己来。
小丸子在国内的英文基础算是不错,所以这一次就尝试申请了Harker的G1课程,注册表上有一段话大致的意思就是要精通英语,否则因为语言问题发生退学,校方是不负责的(因为这段话,很多人都不太敢申请)。
美国规定,5岁以下为幼儿园,5岁以上就可以申请上小学了。其实Harker还有preschool阶段,为国内幼儿园大班或者幼儿园毕业还未进入小学的孩子有单独的班型,但从性价比角度来谈,我相信大家都愿意直接申请G1-5体系。
小丸子班里有一位5岁半的女孩,她的父母亲为她报了G1,但由于年龄关系,尽管孩子听说表达都还算不错,读写还是水平偏弱,因此在上课第二天她就被换去隔壁的教室上课了(据丸子说,隔壁老师没有他们老师管理要求严格)。
哈克夏校采用项目轮转制,每天得到不同老师面对面一对一指导的机会,所以对于孩子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都还是有一定的要求。
老师的总体语速在每分钟130-180之间,超过VOA,差不多BBC,还没到CNN。
我发现,国外小朋友的听力词汇要远高于我们,但写作和阅读能力和魔都娃相比,不占上风。1500词汇量,在美国应该够了,在魔都大虹桥,听力词汇可能要乘以3。
2夏校师资,大部分不是本校老师
Harker夏校的师资配置、配备比例与环境设施还是很令人满意的。不过,夏校老师大部分不是本校的老师,至少低幼年级学术项目是如此,基本都是附近比较好的公立学校有经验的教师进行长期的合作。
例如我们的班主任就是有7年教授Harker夏令营小朋友的经验,今年是第八年,自己拥有十五年的教学经历,也算一名实战型的老师。
上午的学术营配了Language Art和 Math两位老师,一共16名学生(换班走了一位没有另外补上,所以班上实际成员为15名)。
下午的活动组有12名学生,配置了一位带队Coach一位Assistant。小丸子活动组的老师,是Harker小学部的行政助理。其他专项都有指导老师/教练,都是比较年轻活力的老师,例如游泳课高组是一位教练带6名队员,低组别大约是1名教练对4名队员。攀岩除了防护措施外,也会在每一面攀岩墙配备一位教练员,但是不是本校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因为至少在低龄阶段对下午活动组的要求都不高,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小朋友玩得开心即可。
活动组的助教一般会是本校的高中生(小朋友需要实践经验,夏令营也需要多多益善廉价劳动力)这也是一举两得的事,可以理解。能够做一个小助教,应该是孩子成长的必然里程碑。
3夏校课程难度低于本校,目的在于适应国际生
课程方面,教学目标没有达到Harker日常课程的要求(我们特意和几个哈克小学的家庭做了沟通,得知暑期课程降低了难度来适应国际生)。和魔都鸡血妈比较,还是相差一截,毕竟魔都牛蛙都是幼儿园大班能看原版哈利波特水准的,对他们而言Harker暑期课会显得简单。
上午课程,日程表上之前写的是90分钟的语言艺术(Language Art)与90分钟的(Math),实操过程老师基本会细化到15分钟一个内容,之后轮转其他项目,也符合低年龄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长。
上课的第一天,老师就要求他们做了自我介绍部分的写作。每天会有命题作文以及两篇短文阅读,数学作业与数学闯关游戏这些安排。
让孩子有更全面的发展
国内一线城市的鸡血妈妈都信奉:暑期弯道超车赛过一学期。所以每到第二年春天时,各大机构就蠢蠢欲动,发动各种攻势让妈妈们情不自禁在焦虑中伸出魔爪往机构送钱,然后再一次次的陪课中期待奇迹的发生,孩子立马翻身变为学霸,从此笑傲“鸡血江湖”。
小丸子之前经历了魔都残酷的幼升小考试,可以说为了准备这一场考试她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就为此做努力:去年的暑假她几乎都是在补习班度过的,上午语文数学、下午英语游泳、晚上钢琴与作业。
但是,即便是魔都鸡血圈的“学渣”,基本都可以在美国找到自信。
所以,经历了Harker的Summer camp,家长们会明白:其实认知领域的鸡血,可能国外再好的学校也比不过国内机构的套路学习,因为套路立等有效,让孩子可以迅速提升成绩,弊端是常常不知其所以然。
中式教育确有可取之处,因此我还是坚定的选择让孩子在国内接受基础教育,等到她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有足够的自我规划管理能力时,再去西方接受完整的高等教育。
然而作为新时代的鸡血妈,总是希望在能力范围内,让孩子更健全的发展,她能够成长为独立的个体,有自我的思想,并且能早些找到自我激励的开关,激发她主动自发学习的能量,并且探索能找到她感兴趣的项目。
所以这一次美西哈克夏校,果真不虚此行,孩子确实收获了自信、快乐以及对于未来要做什么的憧憬梦想。
认知的抢跑,终究还是无法支撑长远的发展。
意外收获,孩子对阅读有了更强驱动力
以往我压着她每天持之以恒阅读科普书籍、历史、人物传记时,她还是有些反感,但平时认为枯燥的内容,在无形中也为她积累了大量的谈资。
这次在和老师以及各国小朋友交流的时候,她可以迅速融入其中并且可以提出自我的想法与创意,也因此她交到了来自美国、非洲、印度以及中国台湾的好朋友。
所以她明白了,语言是一种工具,帮助她提升与人交往时的融洽度,而阅读是她丰富知识面拓宽交际时的一种媒介。在夏令营的课余时,她主动要求多加一些人物传记的阅读,帮助她充盈相关知识,于是我们俩兴致勃勃去图书馆以及书店去挑选她想要的书籍进行阅读。
亚裔爱学术,美国人爱户外,夏令营的意义要看自己
每到暑假,无数中国孩子都会来到美国上夏令营。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不可避免:热门夏令营,必定有华裔扎堆。
如同北上广的聚众效应,如果你选择西雅图或加州、美东的纽约、波士顿、华盛顿地区国内机构热推的科技营、天才营、STEM营,那么无可避免一定会有很多华裔脸,毕竟对于我们来说孩子暑假不能虚度,但好多白人家庭的孩子其实正野在国家公园、露营徒步和小伙伴们玩的不亦乐乎。
对于美国孩子而言,暑假就是尽情玩耍。这一点我在圣何塞陪读的时候深有体会,因为当我带着孩子去Santa Cruz海边玩沙时、去Monterey bay出海观鲸鱼时、去Napa酒庄看花采葡萄时、或者下午放学去不知名的绿地操场玩水玩秋千玩攀爬架时,周围的都是外国孩子。
所以,来美国上夏令营前,你要想清楚,希望孩子收获的是什么。
如果是出于“提高口语能力、想寻找融入美国原生态的儿童成长环境”,那么思路就应该是怎么野怎么来,让孩子去户外营、童子军营、运动营,也许会遇到更多的是来自美国本土的当地家庭,规避亚裔扎堆的可能性,只是要注意,知名的户外、童子军营常常需要提前一年去注册的。
如果希望孩子既能有一些学术上的增进,也能体会团队活动的魅力,参与了解各项活动,可以选择学校(高中)组织的综合营。这类营地大多遵循安排一周一个主题式培训,或者上午学术下午各类兴趣爱好的课程设置,可以理解为Clubmed似的一价全包型。
建议有一定语言基础的孩子,无论是不是选择Harker,都尽可能申请正统的夏令营,尽可能创造机会融入当地孩子的环境。
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毕竟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们的优势就是时间。是的,千金难换的时间!我们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做调整与规划,让孩子尝试不同的发展方向以及体会失败,越早明白失败的意义对于孩子的成长,反而有着更长远的触动与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