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条美国选课攻略送给你

关于学校的基本学术规则
1. 首先搞清楚学校的平均课量work load,一般都是一年两个学期4+4门课,一门课每周2-5个学时,常见的是每周两个1.5到2小时的课。
2. 搞清楚第一步选课的截止时间,有的学校有pre-registration会在春天就完成初步选课。虽然后面有机会改,但是往往pre-registration也是你能进入一门课程的最佳时机。
3. 把学校的Course Catalog课程目录完整版存下来打印一份,有时间慢慢看。你不了解的院系可能也会有非常有趣的课程。
4. 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课程开发理念,有的特别重视写作,有的重视文理通识必修课,有的有强制的实习要求,有的计算机是必修课,有的有宗教必修课要求。这些基本理念要首先理解透彻。
5. 选课的时候可以弄清楚这门课是全年一年的课还是单学期的课,有的课一选就是一年不能再换。
6. 很多学校有Pass/Fail制度,就是固定的课程可以不算进GPA,只有通过/不通过。但是要弄清楚什么时候可以把课程定为P/F,一共四年可以最多几门P/F,毕业专业的必修主课是否不能是P/F等等。要记住有P/F的原因是给你提供走出舒适圈大胆尝试的机会。
7. 开学第一周ORIENTATION有很多测试,什么外语测试,数学测试,甚至游泳测试,这些也都跟后面选课相关。不测试或者测试了不满足要求,可能会被要求加课。这些都要仔细研究学校的规则。
8. 每个学校都有特别水和特别难的课,可以向学长学姐了解,尽量避免这些课程。第一学期选的课,可以给学长学姐看一下,征求她们的意见。另外,需要了解新生有没有学术advisor,有问题可以问advisor。建议第一周就约个Advisor的时间聊一聊。
9. 每个学校都有shopping period,就是开学第一周可以换课,但是你想要的课不一定有人退,千万不要退了课才发现想选的选不到。尽量在shopping period开始之前就想清楚每个选择的优劣,然后shopping period要明智和谨慎。
10. 选课的时候还要注意课程的评分方式,如果所有的课都是靠最后的大论文,可能所有工作量都挤在最后两三周会让你很崩溃。但是第一第二年完全没有写作课也是不靠谱的。最好就是结合考试类型课程和paper类型课程。
11. 一般来说,学校的课程都是用数字来排列,并且数字越大就越难。比如说课程目录里是1XX到4XX的课,那么可以大概判断,1XX适合打一打基础,4XX适合毕业,当然大四也可能会回去上非专业领域的2XX的课程来凑GPA,但是至少这个数字体系给了你一些基本判断。
关于时间节奏的规律
12. 有的课程有实验室lab时间或者recitation作业答疑或者conference会谈的第二个session,因此时间上会要求更高。如果一个学期同时有两个lab课程,那么就要考虑调整其他的高难度课程,以保证自己手里的球不会掉了。
13. 如果某个学期课程叠加比较崩溃,或者要学双学位要多修课程,很多人会选择夏季上课以减轻春季秋季的负担。
14. 本科生的一般规律:大一可以保守一些,秋季不要选太难的课,秋季可以多侧重找实习和社团。大一大二可以大胆探索体验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难的课要在大三结束前全部修完,大四用来申请研究生或者找工作。
15. 每周尽量规划几个大段的时间用来写作业,比如两三个六小时的时间段。
16. 不要让两节课之间的时间过紧,这样至少会影响第二节课的占座等等,甚至会影响出勤。
17. 很多学校有Fifth course第五门课的选项,不太建议加课。贪多嚼不烂。除非你有两门课程想先试试然后二选一,体验第一周课程后删掉一课,这种情况是比较适合选第五门课的。
关于专业和升学要求
18. 搞清楚学校的整体选课规则divisional requirement,有没有不同类别的课程的必修要求,有没有写作的必修要求,有没有实践课程服务课程甚至多元化课程的必修要求,大一有没有必修的大一课要求。有没有不能两门同一种类课的要求。
19. 选课的时候要同时注意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我们说的T型人才,就是知识面广,但是在某一领域有深入突出的研究。
20. 同时还要搞清楚不同院系专业的毕业要求。在本专业的官网主页上可以找到本专业的学分多少才能拿学士,甚至哪些必修要求才能申请本专业的研究生等等。想考直博项目的话,对专业课的难度要求就会更高,建议大三大四早点接触研究生级别的课程。
21. 如果你专业不明确,那要选几个可能性大的专业,多给自己留几个备胎。即使你专业明确,你也还要理解自己的专业领域由哪些知识结构组成,才能够挑选合适的课程去搭建自己将来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22. 选课的时候要选教授,首先看教授的学历和工作经验,然后可以去ratemyprofessor.com上面查老师的口碑,也可以询问学长学姐。如果研究生阶段要转专业,比如经济转商科,那么选商学院课程获得商科老师的推荐信,对研究生申请是很有帮助的。
23. 如果有自己很感兴趣可能会转的专业方向,又没有修过课的,一定要早点修一下这个领域的课程,这样你可以早点排除叶公好龙,早点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爱这个专业。
24. 学校和院系专业,都可能会颁布HONOR毕业生的毕业标准和普通的毕业标准,可以都了解一下,这个就是你的高线和底线。
25. 看清楚AP/IB的抵扣学分的规则,你可以抵扣部分课程的学分,但是也不需要都抵扣,有的课程可以从头学起。这个要看学校的具体规定和教授的preference。虽然从头学起也不乏是明智的策略,但是有的专业如果你在专业课上起点低的话,后面要刷的专业课程太多会影响毕业。
26. 主修和辅修,无非是看能否满足学分要求。比如满足10个课程就可以主修毕业,满足6个课程就可以辅修毕业。如果两个专业相差不远,有很多学分的重合,那么两个主修也很容易。如果两个专业跨度很大毫不相关,那么就要耗费更多的学分才能满足两个主修的要求。
特殊类型的课程
27. 文理通识的美国大学,很多有艺术类课程的要求。不要害怕学艺术,因为美国的课程,想法和思考还是占很大比例,技能的东西反而是比较好学的。但是,不论是摄影、舞蹈、乐器,艺术课会占据大量的时间,从某种程度来讲会耽误你其他主课的学习,这个要想清楚。
28. 有很多学校都有体育Physical Education的要求也需要一并了解。
29. 海外学习和学校兼职等等,可以一并考虑了解起来,看看学校有些什么资源供你选择。
30. 选择二外的要慎重,每一门外语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绝对不是一时兴起能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这个外语课在你们学校,从头刷到底需要刷多少学期。
美国人学习中文汉语韩语会尤其慢,一般来说六个学期起,中国学生从头学就会比较难受。但是法语德语课,即使零基础,也会让你觉得进度很快,因为美国学生的底子好文化和语系都比较相近。一般来说可能四五个学期就可以刷到最高级了。
上面这些选课攻略,不仅适合新大一学生,背后的原则也适合刚进入国际高中的孩子。祝愿大家,新学期里新气象+新收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