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柏克莱加大夏令营中华青少年的点点滴滴

建于1868年的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因为一波又一波的学生而焕发年轻的活力,随之被带动的是这个城市的氛围和经济。平时熙熙攘攘的大学城,从放暑假后开始,经过短暂的两到三周的沉寂,又变得热闹起来。
此时,在这裡的主力军除了原来大学里的学生,还有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到柏克莱加大上暑期班或者夏令营的孩子们。只要走在柏大附近的路上,尤其是午餐和傍晚下课时分,就会和一队队不同族裔面孔的学生队伍擦肩而过,他们有的身穿统一T恤,其中不乏亚裔面孔,有很多都来自中国。
学校附近路上来自亚洲的夏令营团组。
在暑期,柏大开设的夏季课程多种多样,异彩纷呈。有由劳伦斯科学馆(Lawrence Hall of Science)提供的偏重于STEM(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的课程,包括可持续性研究、动物调查、工程设计、电路等;也有柏大植物园设计的亲近大自然的夏令营;还有历史悠久的青少年体育类培训项目;更有出借校舍承接别的知名大学的夏令营项目,比如Johns Hopkins青年才俊中心举办的「公民领导力学院」课程。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以及年龄段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层层选拔 择优录取
来自台湾台中的陈忠甫一脸自豪地说:「我从两岁开始学英语,获得过很多语言方面的奖项,还有体育方面的,唱歌跳舞也样样精通。」虽然刚认识两天,却已经和陈忠甫玩成好哥儿们的四川成都王柯涵不无骄傲又略带羞涩地表示:「我是我们学校初中升高中衔接班的第二名,来这裡游学三个星期是学校给考试前七名的同学的奖励。」他指指坐在旁边的女生说:「她是第一名。」
学校门口熙熙攘攘过马路的人群。
这三位同学所在的团队有24人,全部来自国内的私立学校,是通常意义上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团员的年龄大多在15岁左右,只有陈忠甫是13岁,他介绍,我是通过一家美国本地叫CFM的教育服务提供商报名参加夏令营,要先交简历,并且要有很好的获奖背景,最后还要通过网络面试,被录取之后,再拿到签证才能最终来到美国上课。
学生在夏令营课堂上。
他说:「我已经是第三次来美国上夏令营了,以后肯定会来这边读书,首选就是柏大,毕竟是美国数一数二的大学。」他因为英文好,又善于沟通交流,来到夏令营只有三天的时间,已经成为了项目主任的得力帮手。有新来的同学或者对生活环境不太熟悉的同学,他都负责去帮忙讲解和给予协助,非常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聪明活跃 自立互助
记者通过接触更多的同学发现,很多从中国来参加夏令营的同学,并不是大家传统印象中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他们独立、友善、有礼貌又会照顾同学,而且由于中国二胎政策的开放,很多孩子也不再是独生子女。
从青岛来上夏令营的孙佳欣只有13岁,但身高已经有1米73,她是所在团队唯一的女孩,但一点不给人矫情的感觉,不仅谈吐得体,而且让人感觉非常舒服。比如,刚刚认识几分钟的时间,当记者俯下身绑鞋带的时候,她就在一旁静静等候,毫不介意其他同学已经走远。在攀谈的过程中,她主动介绍自己到柏克莱上夏令营的心路历程,和记者有说有笑,收放自如,完全没有初次接受採访的疏离感。
她介绍,自己早就知道柏大是一所百年名校,以思想进步和学术开放著称。「来之前就听说这裡的图书馆非常漂亮,藏书丰富。夏令营的第一天,老师就带我们参观了这裡的图书馆。感觉非常开心,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她说。
来自台湾的陈忠甫和来自四川的王柯涵在夏令营中变成了好朋友。
孙佳欣所在的团队一行十几人,有两个年龄小的去上体育项目,剩下8个年龄在13到15岁的孩子则参加劳伦斯科学馆举办的科技夏令营。
记者在跟他们一起上课的过程中发现,虽然都是首次坐在柏大夏令营的课堂上,用纯英语上课,但孩子们毫不怯场,在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踊跃而迅速,展现出中国青少年昂扬的精神面貌。在课堂的热身环节,老师用动画片的形式抛出一道应用题。有一组同学快速而准确的找到瞭解决方案,并用英文在黑板上向全班同学做了演示,然后告诉老师:「这太简单了,是我们上海小学的题。」老师Paul苦笑著说:「他们太聪明了,我在7年级的时候还什麽都不会呢。」
参加劳伦斯科学馆夏令营的同学在观景平台合影
记者还观察到,在科学馆里,随队老师问同学们要不要把随身的背包集中放在一个地方,等到四点放学的时候再回来拿。结果没有一个同学卸下肩上的包,全部都自己背著进行下面的参观体验。虽然来到美国只有两天半的时间,但是记者没有从他们的脸上看出倦意,有的只是学习的热情和对新环境的好奇心。
消费力强 带动经济
劳伦斯科学馆市场部的葛列格里( Susan Gregory)表示,科学馆在几年前开始为国际青少年提供夏令营项目,目前与三个教育机构合作招生,总部在东湾的CFM教育服务是他们的合作伙伴之一。
项目主任林先生介绍,夏令营项目非常火爆,以ATDP(学术天赋发展项目)为例,每年从中国大陆招收的暑期项目学生就有60到70人,从台湾来的学生为20人左右,还有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我们希望国际生体会真正的美国大学生活,所以他们可以在每天的课余时间自由活动,逛街,吃吃、喝喝、玩玩都可以。週末我们还会组织同学们去湾区的著名景点观光。」
记者走访发现,暑校和夏令营项目,的确为推动柏克莱本地甚至湾区经济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距离柏大正门走路约5分钟的川菜馆「古月飘香」的老闆胡波表示,暑期是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时候。学生是餐馆的主要消费群体,为了适应学生的用餐需要,餐馆特地推出了午餐套餐,经济实惠还好吃,十分受欢迎。但是五月中旬学校放假以后,套餐会暂停三周左右的时间,因为那个时候的生意非常淡,然后随著暑校的开课,就会重新迎来宾客盈门的景象。
在学校正门的斜对面是开业不到半年的台湾一芳水果茶,店面很小。但是在暑期,天气炎热的情况下,生意也是好到爆棚,并不时排起长龙。
背著双肩背的学生们在课馀时间买奶茶,推动当地餐饮业的发展。
来自安徽的吴同学,只回家过了一个月的暑假,就返回学校上暑校,希望可以早日毕业。正在古月飘香用午餐的他表示,平时课业忙,没有时间自己做饭,经常到学校周边的餐馆用餐,周边的饭馆基本上都吃遍了。他吐糟,学校附近的房子租金也很贵,自己租了一个不带厕所的单间,一个月就要1400元。
加州大学系统的周边产品也受到热捧。台湾的陈忠甫同学,刚来没几天就购买了印有「Cal」——象徵加州大学的连帽衫。他指著衣服上的字打趣地说:「这是在学校商店买的,我是正式的柏大学生了。」
合理用资源 学校学生双赢
据瞭解,来柏大上夏令营的同学会优先选择住在学校宿舍里,这样因学生回家放暑假而被閒置的学生宿舍就被有效的利用起来。除了早餐,学生团体都会选择在大学食堂就餐,解决了学校食堂暑期的经营问题。另外,除了柏大各种夏令营项目本身不菲的费用,学校的校舍也被夏令营课程徵用,这样也为学校带来的一笔不菲的收入。
这次来到美国上夏令营收穫很大。虽然有些东西以前是学过也见过的,但是,听美国老师讲出来,感觉很不一样,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明年家裡别的孩子也会过来上夏令营自己只是先为他们探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