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研学:深入澳洲

Published by jsjjyuxi on

澳洲布里斯班研学夏令营

主办单位:里仁教育

协办单位:万顺通国际旅行社

导师姓名:Ivy Zhou

学校:Hills International College

课程体系:IB课程

地理位置:澳大利亚布里斯班Jimboomba

办学宗旨:培养世界公民Educating World Citizen

校训:Living with Compassion Acting with Integrity Working with Diligence Striving for Success

时间:2019年8月3日—2019年8月11日

研学第二周澳洲研学记

关于气候:

来澳洲的第二周依旧是天清气朗,白天大概23度左右,晚上也逐渐暖和,平均也都有11度以上。冬季的布里斯班干燥,但是氧气充足,气候宜人,虽然少雨但是人们却能经常享受丰富的户外活动。每天6:30分起床,下午3:15分放学,晚上8:30分左右睡觉,经过了一周的适应期,孩子们已经渐渐喜欢上了在异国的学习和生活。

关于寄宿家庭的生活:

澳洲这边的寄宿家庭筛选政府有严格的体系。当一个家庭申请成为寄宿家庭,他们需要通过严格的面试,递交申请资料,排除犯罪记录等审查流程,最后通过学校和政府相关人员的审核之后才能获得蓝卡资格进而成为寄宿家庭。

我们的研学学校是一个IB课程体系的私立国际学校,区别于本地的学术课程,IB课程体系从幼儿园到6年级都安排了每周3个小时的第二外语课程,中文课。7年级到9年级的学生上日语课,9年以到12年级的学生可以自选其他语种,比如西班牙语,法语和德语。他们的课程体系强调实用,听和说是老师教学的重点。这样我们也理解了为什么学校会支持中国学生的研学。我们此次研学团的学生们以小学为主,虽然和住家的英文沟通不算通畅,但是他们都逐渐融入了当地的生活。虽然小小年纪,但是他们对于周围发生的事情也有着敏感细致的感受。

关于饮食

澳洲丰饶的资源和孕育了丰富的食材,原材料以天然有机的食物居多。烹饪上基本上放橄榄油,盐和胡椒,没有用什么葱、蒜,姜,因为食材都很新鲜。相对亚洲人的饮食习惯来说,这边的家庭饮食结构多盐、多脂肪、多糖分,比如饭桌上偏重芝士和饮料等,当然水果也非常的丰富,而且孩子们都很喜欢这边的食物,因为晚上的饭量都增加了两倍,大家反应是因为这边的东西好吃。

关于独立的能力

澳大利亚的家庭一般有2-3个孩子,比起中国家庭来说孩子更多,重要的启发是家长和当地文化都鼓励孩子们独立成长和自由探索。比如,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始自己搭乘校车上下学,自己整理东西,自己清理桌面的垃圾,并且很多家庭都会鼓励孩子们户外运动而不是每天和手机玩。孩子们的作业量并不大,但是他们也需要帮助家里完成许多的工作,比如整理物品,照顾动物,自己穿衣脱鞋和安排自己的作业。幼儿园开始也自己和哥哥姐姐一起坐巴士上下课。这一点对于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本身就是一趟很棒的生活课。

当小学员们也开始学着照顾自己,不舒服了要说出来,需要什么提要求,有任何异议学着去独立处理,家长们逐渐放手的过程也可以让他们慢慢学习克服困难和找到解决方案,甚至忍受一些不好受的感觉,成功独立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孩子的童年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我们的女孩子不再害怕虫子变得淡定,想家的时候能够在家长电话鼓励、老师的支持和同伴的陪伴下适应环境;男孩子们离开父母和熟悉环境之后可以去和当地的孩子们一起玩耍。这些细小的事件会在一个孩子的童年即将为他们奠定下深刻的情感体验,也许多年后他们不再记得具体发生的事件,却会记得那样的感受。当然,老师的支持和引导也给他们提供了情感的安全基地,让他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慌张,也是这次旅行中我们的重要角色。

和澳爸聊天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因为一位小学员受了风寒,所以导师和寄宿家庭的澳爸联系了解了情况。在和澳洲爸爸沟通的过程中,他细心、仔细和包容的态度让我和我们的家长都受益匪浅。亚洲的孩子们普遍相对严肃,情感通道也较为深邃。但是初次会面的情况下,中国的孩子们即使是生活在两千万人口的大都市也会更内向一些。澳家爸爸在澳家妈妈生病的情况下需要照顾自己的3个孩子,和3个来研学的孩子。年长的日本孩子高中了,所以他帮忙有加。他提到自己的教育理念,比如他们的孩子每天5点前做完作业,晚上7点就睡觉。他对自己的孩子非常的严格,因为自己也是自己孩子的橄榄球教练,兼顾家庭和工作,所以自己的孩子们需要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配合爸爸和妈妈,同时也要帮助一起照顾研学的孩子们。他不会对来研学的孩子们太苛刻,但是交换的孩子们通过他对于自己孩子的标准中也能感受和对到澳洲爸爸对于他们的威严和宽容。他们家有2公顷的地,他们每天鼓励孩子们户外运动,定期训练橄榄球,限制他们玩游戏的时间并且管理他们起床和睡觉的时间。我们孩子们也很乖,晚上9点上床,9点30就自己安静睡了。虽然生活在城市,但是他很惊讶,孩子们很愿意和动物们相处,比如,他们家有39只鸡,孩子们都融入的很好。遇到差异的时候,澳家的爸妈的不同分工、对待孩子的态度、和父母在家庭中的参与给到孩子们的也是一种不同的体验。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次行程,我们会发现,他们逐渐开放自己的过程即为一种学习。学着去看到这个世界的不同,同时觉察自己以往的习惯和想法、产生一些斗争,最后选择自己的行为并为此负责。独立的能力“学习运用独处的时间在童年时期就很重要。十来岁的孩子若不能忍受孤独,成年后就没有资格担负需要郑重其事准备的工作。他还说,如果一个人不能在独处时控制注意力,就会不可避免地求助于比较简单的外在手段:诸如药物、娱乐、刺激等任何能麻痹心灵或转移注意力的东西。” ---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自然的厚谊

前几天,家里的狗狗过世了。下午所有的儿女都到了家里给狗狗送别。狗狗过世,我们的其中小学员Sofia知道了之后哭了很久。在国内她是很害怕狗的。在这里,虽然只和小狗玩了不到一周,且狗狗已经12岁年迈了和我们的互动有限,但是孩子们也和狗狗产生了感情。她还说,Benjoe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她还是这条街最靓的狗。在这里人们和动物的感情很深。

住家的爷爷告诉我们,他从小在一个不足几十人的小镇居住,他们家有很大的农场,他从小除了自己的亲人,2个兄妹,他最好的朋友就是牛。人们和大自然,和牛马为友,羊儿也会接送他们上学,这里国土面积大部分的土地都是不适合人居住的,人口稀少,地大物博,所以人和动物的关系也同样代表着人与自然的维系。我们养宠物也是作为一种陪伴,在付出情感的同时也收获着很多难以言语的美好。澳洲农场任何一种告别可以是悲伤的,但是悲伤却也有其深刻的意义Erich Fromm在《爱的艺术》这本书中写到人类文明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变迁对于“爱”的影响。当人类被迫从母体分离之后的人类就开始了漫漫人生的探索,随之又在文明的进程中逐渐被迫离开了自然,城镇化的水平加速和现代文明使得人们进入快节奏的生活,追求人生意义的这条路注定是孤独的。人们终其一生追求真正的“爱”,如此才能让人们感受到深刻的连接所带来的“幸福”和“重聚”的体验。能让人们真正获得圆满体验的事情有多种,比如一份自己所热爱事业的连接,和他人之间的情感连接,还有人类和自然的连接。我们从大自然的生存威胁战争中生存下来,人类的生存版图改变了96%的地球面貌,在改变环境和自然的过程中也不断改造着自己,最终创造了地球的人类文明成为了“万物之主”,但是我们和世间万物生灵其实同根同源。生命倘若只此一次,除了生存,生活在现代都市的我们还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平静和幸福,这个任务从婴儿时期形成了我们的依恋关系,由此贯穿着人类生命的始终。大自然给予我们能源和资源,我们对它应充满敬畏,而人类和自然的连接可以是最简单的,最自然的。我们住家的院子里种着一些,迷迭香,柠檬草,薄荷,茉莉,还有许多其他的花儿和草儿们。这里人们采购木材取暖,鸟儿在院里子飞来跑去,家里的墙壁上也都有鸟类的照片和自然的照片,院子里的常客是袋鼠家庭,壁虎也是常客。人们居住在自然之中,和动物为邻。生活在城市的我们,也享受着四季的厚谊,当我们坐着湖水边,看着山河变化,鸟虫鱼虾也是一种陪伴。这样想来,我们是否从不孤单?是不是也可以在自然中找到宁静和快乐呢?

家长评价

太棒了,我喜欢这样的,一年级就自己上下学。在中国我们都过多担心孩子,不敢于放手。从您的文字中,感觉到了您把所有的孩子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给予了孩子最宝贵的引导、接纳、允许、欣赏。儿女长大,或生长或生活的需求,终将离开父母,爱宠是主人莫大的慰藉住家的这种生活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新鲜的、有生命力的,与平时完全不同的生活体验......满怀期待迎接更美好的明天更多精彩行程请持续关注End我们是谁我们生为人母、投身教育十年以上、身体力行探索世界。我们认为,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是像旅行者一样思考、是跨文化的合作,是培养内在安全感、是赋能自由、是激发动力。陪伴孩子们在这条道路,看到他们的看到,察觉他们的察觉,发现他们的发现,思考他们的思考,也同样地,收获喜悦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