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华师日本夏令营(六)

Published by jsjjyuxi on

夏令营

华师教育·日本动漫文化研学营
2019.8

嵯峨野岚山小竹林深处,曲径通幽,挡住了烈日暴晒,这是一条小众的路线,一路上多了许多欧美游人,同胞甚少。竹林高耸挺拔,听说这是电影的取景地。

跟名师 看世界 交朋友

过了竹林,来到小火车站台,已经是凉意袭来啦,听到一串铃声响起,一辆木质红色小火车进站了,嘎吱一声停下来,小伙伴们进入车厢。此情此景,让人不得不想起千寻和无脸人坐的那辆小火车。

小火车在山间蜿蜒穿行,山下河流环绕,山峦叠翠,绿意葱茏。听说到处都是樱花树,想想都是美的!

车厢内来了一个戴着面具的表演者,挨着每个车厢跟大家逗乐拍照,把我们的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

愉快的来到金阁寺!它的美和精致是难以言说的。在一坛碧波中间静静地矗立着,雅致的披着一层金色。让人不得不想起三岛由纪夫写的《金阁寺》。

日本的园林处处透着浓浓的禅意,处处都是超然脱俗之美!

如果说山间的亭台水榭,让人清心寡欲!那么山下的这条花见小路让人觉得红尘滚滚。街道两边是传统的茶屋,劳累奔波的人们可以来茶屋品茶论道看花艺,听艺伎唱歌跳舞!街道上偶尔会碰见擦着厚厚白粉的她们形色匆匆!听说代表着传统文化的艺伎人数已经越来越少了!

这是离开日本前的最后一个读书分享会了!

感谢酒店方特别提供
如此雅致的读书分享场地

大家继续读徐先生的《遇见日本》,这两天都在京都畅游,我们自然就读起了他写的第五章!
京都这个城市之所以令人流连忘返,百看不厌,是因为它有许多引人入胜的宁静之美,无论走在哪条街头小巷,都能感悟到一种似曾相识的韵味:古旧、雅致和一份高贵。京都的文艺存在于千年的建筑中,也存在于花道茶道中,尤其存在于优雅的和服之中。说到和服,自然会想到艺伎。整个京都,演绎和服之美的,唯有艺伎。

艺伎产生于 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最初的艺伎全部是男性,主要在青楼妓院和娱乐场所以表演舞蹈和乐器为生。18世纪中叶,男性艺伎渐渐被女性取代,这一传统沿袭至今。1665年,江户幕府政府允许京都人经营茶屋。起先的茶屋以喝茶吃点心为主,侍女们负责端茶送水。后来各个茶屋的主人为了招徕客人,竞相让侍女们穿着漂亮的和服唱歌跳舞取悦客人,于是这些侍女就逐渐成了后来的艺伎。所以,艺伎不是妓女,而是表演歌舞取悦客人的女艺人。

京都艺伎身着传统和服,脚穿高跟木屐,脸和脖颈上都抹着厚厚的白粉。她们都是京都文化中亮丽明艳的人文奇景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