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欧洲城堡之旅
在我看来,倘若一个人要出发去旅行的话,选择主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诚然,吃喝逛街也是一个主题,不过,鉴于我要忍受来回十几个小时乘坐飞机之苦,所以,我最终选择了吃喝逛街之外的主题……
这次我去欧洲的主要目的是登山。当然了,在登山拉练之后,我认识到了自己身体素质的不足,因此,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是一种收获。
登山的训练之后,我还进行了预定中的一次欧洲小范围的旅行。我把旅行的主题定为了“城堡”。之所以把城堡定为我旅行的主要主题,是因为在我看来,城堡是欧洲文化中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存在。可以说,城堡作为欧洲的历史标志,承载了政治、军事、文化与建筑等各方面的要素。另外,我从小就受到欧美游戏的熏陶,去实地考察城堡也算是我个人的一个小小心愿。
严格来说,欧洲的城堡分为两类。一种是古典城堡,一种是现代城堡。前者更注重防御功能,一般是中世纪领主生活的建筑。后者则偏向于生活功能,往往是王公贵族们处在郊区的住所。例如,比较热门的新天鹅城堡以及霍亨索伦城堡都属于现代城堡。它们的内部装修都非常气派华丽,可想而知,当年德国的大贵族们在其中的生活一定相当舒适,与早期中世纪城堡中的昏暗湿冷的生活环境绝对大相径庭。
在我游玩的城堡中,既有古典城堡,也有现代城堡。当然,也许在中世纪时期城堡的存在实在是太过普遍,当时欧洲的古代人自然也没有把城堡当成宝贝文物保留下来在今天变成旅游景点的想法……因此,在如今的欧洲,作为景点而存在的城堡似乎并不多见。大部分城堡的地理位置也是十分偏僻。比如,虽然我在巴黎停留数天,但是位置远离首都的卡尔卡松以及圣米歇尔山等具有城堡特色的景点我就不得不忍痛割爱了。
如我前文所说,中国是没有城堡的概念的,就算是贵族也不会特地大兴土木建造城堡给自己找不自在。总之,城堡是欧洲文明的独特产物。那么,为什么唯独欧洲古代人喜欢建造城堡呢?
其实,欧洲城堡的出现与他们所谓的封建制度有关。与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和平统一状态的基调不同,尽管欧洲曾经在古罗马帝国时期一度是统一的,但是在古罗马灭亡后,欧洲就进入了大分裂的中世纪时代。在中世纪时期,各路诸侯分封割据,各自为政,而且这种状态持续了将近一千年之久。当然,如果仅仅是为了建造个人的基地,欧洲的各大贵族们也不一定需要建造城堡来互相抗衡。当时的欧洲人建造城堡,起初是为了保证个人的安全。在罗马帝国灭亡后,人们失去了罗马帝国这一大靠山,然而,从北方,日耳曼强盗依然源源不断地入侵文明地区。这些强盗嗜血成性,战斗力强劲,每次南下都必然会一路烧杀抢掠,令各地村民不堪其扰。为了保障个人的安全,不论是贵族还是普通民众,他们慢慢都达成了一种契约,这种契约便是所谓的封建制度。与中国古代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不同,欧洲古代的封建制度,其内容主要是领主册封骑士,让骑士们保障领地以及平民的安全,而依附于城堡领主的平民则要通过劳动“够买”自己的安全保障。当然,在漫长的城堡时代,城堡领主之间也会互相战斗,但是,在权力分裂的大背景下,城堡的存在的意义主要还是保障各个阶级的安全——正是抱着这种防御心态的人们,让欧洲各地保持了一段长期分裂而又平稳的状态。
按照传统的设计,中世纪的城堡往往是一个村落的中心。在和平时期,生活在城堡外围的村民们会正常地劳作。而当有外敌入侵的时候,城堡则会拉响警报,让村民们进入城堡避难,在所有村民逃入城堡后,守城卫兵就会关上城门——如此,城堡就成为了一个防守的象征,护城河与城墙将会赋予防守一方极大的保障。在一场攻与守的对决之后,假如在城堡之中的防守方获得了胜利,那么,先前担当临时守城士兵的村民们又会返回外围村落的家中,继续自己作为农民的劳作生活。如今,作为游客的我们已经无法体验那个年代发生的事情,不过,这样的场景,在反映中世纪历史的游戏《天国:拯救》中还能够被看到。
以上就是我对欧洲城堡的简要讲解。而后,我将会讲述属于自己的“欧洲城堡巡礼”。由于篇幅所限,我的讲述做不到足够详细,但我会尽量重点讲述每个城堡的各自特点。
1西庸城堡
由于我计划中的登山拉练是在阿尔卑斯山进行,因此,我在瑞士境内停留了一段时间。瑞士在欧洲古代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强国,她除了山就是湖,能留下一些城堡也实在不易。其中,位于日内瓦湖畔的西庸城堡是瑞士最为著名的城堡。她历史上曾经是当地统治者萨瓦家族的财产,后来又被伯尔尼人占领。
假如第一眼看向西庸城堡,人们似乎感受不到大型城堡的震撼——毕竟,她确实就是一个小城堡,甚至说她是袖珍型城堡一点也不为过。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相当喜爱这座城堡的,因为,她的内部布置与游戏《上古卷轴》中城堡的场景非常相似。
然而,这座城堡之所以出名与游戏自然是没有关系的。她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曾经造访于此,并写下了诗歌《西庸的囚徒》。
当年,大诗人拜伦旅游至此,在参观西庸城堡地牢的时候,听闻16世纪瑞士独立运动的革命领袖博尼瓦曾经被铁链束缚,在这一暗无天日的地牢中被关押了六年之久,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西庸的囚徒》这一首充满了自由独立精神的诗歌。众所周知,拜伦个人便是一个著名的自由主义者,甚至为了希腊解放战争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因此,他能看到的仅仅是那位日内瓦革命者当年的生活的痕迹,却也通过了自己的诗歌与几百年前的博尼瓦进行了一次灵魂上的沟通。
在完成诗歌之后,拜伦还在地牢的石柱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作为自己“到此一游”的印证。就算在今天,我们也可以在石柱上看到拜伦那清晰的字迹。(果然名人刻字就是不一样,还得被专门圈起来……)
2斯福尔扎城堡
与迷你型的西庸城堡相比,来到斯福尔扎城堡之后,我们唯一能够感叹的就是“这座城堡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没法拍下她的全貌)当然,斯福尔扎城堡可是当年长期统治米兰的斯福尔扎家族的居所,因此,她的庞大也是完全有道理的。
如今的斯福尔扎城堡已经被意大利政府收编,被改造成了博物馆。她几经战乱,度过了多次摧毁与修复的岁月。
或许是米兰能够参观的景点并不多,来斯福尔扎城堡参观的游客数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当然,斯福尔扎城堡之所以出名,不仅仅是因为建造者斯福尔扎家族(严格来说应该是重建,因为城堡的最初建造者是维斯孔蒂家族),还因为一个意大利大名鼎鼎的人物——达芬奇。要知道,达芬奇可是在米兰生活了18年之久,而这18年也是他艺术生涯发展最为顺利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是喜爱艺术的米兰大公的座上宾。在城堡的重建过程中,达芬奇参与了城堡的水利工程和剧院内的机械结构的规划。在如今的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达芬奇手稿藏品。然而,在斯福尔扎城堡中,最为著名的景点则是一个房间——房间内部的圆顶上的绘画,是由达芬奇亲手绘制。不过,由于这幅画的历史较为久远,一些人曾经质疑它是否真的出自达芬奇本人之手。后来,经过专家对于达芬奇手稿的对比,这幅画最终被证明了“清白之身”,并成为了斯福尔扎城堡最引人注目的景点。
斯福尔扎城堡的主人斯福尔扎家族作为米兰的统治者,一度是意大利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但是,每个大家族也都有衰落的一天,到了16世纪,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率军攻打米兰,在围城的时候甚至在城堡中布下了地雷,逼得斯福尔扎家族的统治者马西米利亚诺走投无路而最终投降。
巧妙的是,弗朗索瓦一世也和达芬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达芬奇的生涯晚年,他来到了法国卢瓦尔河畔的昂布瓦斯生活并继续自己的科学研究。在那里,他也曾经协助过弗朗索瓦一世修建城堡。不知道,在弗朗索瓦攻占斯福尔扎城堡的时候,达芬奇是否有向他献计献策呢?
3布洛瓦城堡
让我们把视角转向法国卢瓦尔河畔吧。
在法国,卢瓦尔河畔是城堡最为集中的地方。在古代,河运是重要的交通手段。卢瓦尔河作为法国的五大河流之一,它的河畔曾经是法国最繁华发达的地区之一。在那里,不仅仅有大家族如奥尔良公爵存在,法国国王也经常会将自己的行宫建于该地。因此,如今的卢瓦尔河畔形成了一种城堡林立的局面。就算在今天,许多人也会从亲戚那里继承作为遗产的城堡,而承担不起税金的一部分人则会将城堡变卖,使其成为购买者常住或度假的场所。
布洛瓦则是卢瓦尔河畔上的一个重要城市。而在城区的中心,布洛瓦城堡扮演了城市最重要的景点的角色。
布卢瓦城堡的出现非常早,大概在公元十世纪以前就由布洛瓦地区的伯爵建成。到了路易十二执政时期,他对布洛瓦情有独钟,长期居住于布洛瓦城堡中,并且开始了布洛瓦城堡的重建工作。之后,法国伟大的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也生活于此。
与周边具有漂亮外观的尚博尔城堡和雪侬梭城堡相比,布洛瓦城堡的名气不那么大,游客也很少。但是,通过对城堡的游览,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不少关于法国的历史趣闻。
譬如,在城堡中,我们可以见到“美女与野兽”故事的原型人物——佩德罗·冈萨雷斯的肖像。很可能是贵族出身的他曾经因为患有多毛症,而被作为猎奇的“礼物”送给了亨利二世。没想到,进入宫廷的冈萨雷斯不仅没有因为遭受歧视而自暴自弃,反而奋发图强,最终步入了法国的上流社会。最后,在亨利二世遗孀凯瑟琳·梅第奇的安排下,他与一名女子结婚,而他们的经历则作为“美女与野兽”的故事流传了下来。
不过,在布洛瓦城堡的历史中,最著名的是亨利三世刺杀吉斯公爵(也被翻译为盖伊公爵)的事件。这起事件正好发生在城堡的国王的卧房中。它的历史背景是法国吉斯派与胡格诺派之间的宗教战争。当时,新教改革在欧洲进行得轰轰烈烈,法国则出现了被称为胡格诺派的新教团体。新教的改革虽然是宗教改革,但它还包含了平民对于个人世俗权益的诉求,因此,新教的传播也往往伴随着农民起义。在法国,新教的出现触及了信奉天主教的传统贵族的利益,因此,宗教战争就不可避免地展开了。
原先,法国国王亨利三世站在了支持天主教的吉斯派一边,而吉斯派的领袖吉斯公爵亨利也率军顺利地战胜了胡格诺派的军队。然而,随着吉斯公爵的胜利,他的权力的也日益膨胀,这样的形势使得亨利三世变得忍无可忍。
最终,在1588年的12月23 日,亨利三世明面上召见吉斯公爵,称要与他商量国家大计,暗地里却在城堡内安排了20名刺客。当时,春风得意的吉斯公爵压根就没有想到年轻的亨利三世居然胆敢暗杀自己。结果,当他走入国王卧房之后,数名刺客一拥而上,将他直接刺死,而布洛瓦城堡也因为吉斯公爵的死亡而走红。
站在中国游客的角度来看,亨利三世刺杀吉斯公爵的行为,颇有种康熙捉拿鳌拜的味道。在布洛瓦城堡的一间房间的多幅油画展示了刺杀的全部经过,配合着讲解器,我们可以详尽地了解吉斯公爵从进入城堡到最后被刺杀的过程。
不过,比起中国的康熙皇帝,亨利三世可没有那么好运,在制造了针对胡格诺派的圣巴托洛缪大屠杀后,他最终在率军进攻巴黎时被一名修道院的修士刺死,落得和吉斯公爵并无二致的下场。
4尚博尔城堡
尚博尔城堡(也叫香波城堡)可以说是卢瓦尔河畔人气最高的城堡。在弗朗索瓦一世执政时期,她因为靠近森林中的猎场而受到了国王的格外重视。每当国王打猎的时候,他都会选择在尚博尔城堡休息。
此外,尚博尔城堡的人气,很大程度也是因为一个传闻——据说,在全面修建城堡的时候,弗朗索瓦一世曾经邀请达芬奇来为他画出城堡的草图——不过,这个传闻并没有确凿证据的支持。
然而,在城堡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天才的设计。例如城堡内的双螺旋楼梯——在城堡的不同部分生活的人,使用这个楼梯的时候是不会相遇的。据说,这是为了让法国国王的情妇和王后不会直接面对面相遇而设计的。此外,它还可以在国王遭遇危险的时候方便他逃命而不被发现。
在路易十四时期,受到国王庇护的剧作家莫里哀也曾生活于此。他在城堡中完成过剧本的创作,并且直接就地在城堡中建成剧场让自己的戏剧公演。如今,我们依然可以在城堡中看到一个被保留下来的“莫里哀剧场”。
在游览尚博尔城堡的时候,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人多”。也许,是尚博尔城堡雍容华贵的气质,让她在卢瓦尔河谷众多的城堡中脱颖而出的吧。
5皮埃尔丰城堡
皮埃尔丰城堡坐落在距离巴黎北方不远的贡比涅森林旁。她看起来异常恢弘大气,非常符合人们对于中世纪军事城堡的想象。可是,实际上,她是在近代才被重新建成的。
14世纪末,查理五世的儿子路易·奥尔良修建了这座城堡。不过,她在动荡岁月中被毁。到了近代路易·波拿巴执政时期,为了响应这位执政者的政策,皮埃尔丰城堡被重建。当时,路易·波拿巴希望尽量恢复“法兰西文化”,彰显法兰西国威,因此,皮埃尔丰城堡是凭借着人们对法国中世纪城堡的想象而重修的。结果,这座城堡拥有了一种特殊的身份——她一方面保持着中世纪城堡的外观,但是实际上又蕴含了近代人对古代城堡的想象。
然而,或许是因为缺乏历史的积淀,当我在城堡内部参观时,发现其中的展品实在是乏善可陈。如果仅仅是想体验一下中世纪城堡的感觉,我想这座距离巴黎市区一个小时车程的城堡还是值得一去的。
此外,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座城堡的参观者以幼儿占大多数。在我参观的时候,经常会与幼儿园或者小学组织的夏令营团队擦肩而过。
我想,不仅仅是外国人,就算是欧洲的小朋友,他们也一定会对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古代城堡感到好奇吧。其实,皮埃尔丰城堡作为历史遗迹的名气虽然不大,但是她确实是作为影视作品的取景地而出名。例如,BBC在拍摄《梅林》的时候,这座城堡就成为了取景地之一。如今,许多电视剧粉丝都会把她当作自己的朝圣之地。
6尚蒂伊城堡
法国的各个城堡千姿百态,但我最感兴趣的城堡,还是要数距离巴黎不远的尚蒂伊城堡。这座城堡被修建在湖泊之中,小巧而精美,或许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前来参观的游客倒并不算多。
在国内,她因为是成龙主演的电影《十二生肖》的取景地而出名。不过,对我来说,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城堡的最后一任主人——孔代亲王路易·亨利。
孔代亲王是波旁家族的一个重要分支。而路易·亨利是最后一任孔代亲王。在他生前,他的儿子就因为拿破仑对波旁家族的清洗而死去,因此,路易·亨利没有留下后嗣,在他死后孔代亲王这一头衔也就相应断绝。
路易·亨利的最大特点,就是他对于艺术品以及图书的痴迷。在欧洲的历史上,对文艺感兴趣的贵族并不占少数。可是,做到路易·亨利这个地步的贵族则实在是相当之少。
按照一般贵族的想法,他们的人生追求应当是发展壮大自己的家族。但是,作为皇亲国戚的路易·亨利,尽管继承了大量财产,却醉心于艺术品的收藏,以至于穷尽了整个家族的财产。
当初,路易·亨利买下尚蒂伊城堡,就正是为了存放自己的藏品。
当我们走进城堡之中,每进入一间房间,大概都会被其中的大量藏品所震撼。但是,比起藏品本身,孔代亲王对于艺术品的痴迷则让我更为感动。
在路易·亨利死后,按照他的遗嘱,尚蒂伊城堡以及当中的所有藏品都被捐赠给了法国政府。此后,尚蒂伊城堡一直作为美术馆向所有市民开放。路易·亨利的唯一要求,就是城堡内的所有藏品都必须按照他生前的方式摆放……
我想,假如我要以城堡作为舞台写一部小说的话,尚蒂伊城堡可以说是最适合不过的原型了。
结语
其实,我在文章中记录的城堡并不是我所有参观过的城堡。比如,在罗马,我还参观了靠近梵蒂冈的圣天使城堡。这座城堡早在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时代就被建成,拥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只不过,她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却缺乏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展品或者是传奇故事(门票居然要15欧!)。相反,她作为丹·布朗的小说《天使与魔鬼》中的场景反而更为人所知。另外,在巴黎的市郊,我还参观了曾经为作家大仲马所有的基督山伯爵城堡。其实,说她是城堡,不如说是私家别墅更为合适。我想我在自己未来的文章中将会介绍她的。总之,这不会是我的最后的关于城堡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