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剑夏校经历分享

总结总结我的暑假——北京琢玉行、HHI看神仙、回家瘫瘫、夏校一个月、跳舞跳舞,咦?怎么要开学了
想分享分享关于在牛剑的一个月,虽然只是短短四周,但在很多方面对我来说是一段超出预期的经历。
从7.21 – 8.17,在英国度过了暑假的整整28天,前两周在剑桥后两周在牛津,工作日每天三小时summer camp的课程穿插一些活动,周末自由安排。Oxford很大,就像一座城市,每个学院离得都满远的,从我住的St. Anne’s College走到上课的Oriel College要25分钟(大概可以想象上早课的我有多绝望)。
剑桥感觉更像一个小镇,学院大都很集中,著名的景点也一样,比如我就住在叹息桥旁边,对面是Benson College,走6分钟到上课的Magdalene College,走10分钟就到国王学院和市中心了。
出门在外,28天我的确不指望学术上能有多精进,这次主要是想有个语言环境可以和别人多交流,而在剑桥的两周着实给了我很多很多惊喜。
Cambridge充分证明了“只要你主动我们就有故事”,第一天上午顶着时差和只睡了四个小时的黑眼圈参加徒步游览,走了会儿听着我前面的两位亚洲面孔小哥全程流利英语交流也没什么口音,心想“两位哥你们长得真的很‘中国’啊…这算什么情况”,憋不住问了句“Excuse me. Are you from U.S?” 两人立刻回头说”Ah no. We’re from Hongkong.” 这样就聊起来了,他们非常友善但中文真的蛮烂的,后来知道两人都是港中大医学院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上国际课程接受私立教育…OK 未来的精英阶层们:)
下午的课上先是被教室里90%+的中国学生数量惊呆了,然后老师说考核形式是小组pre(懵…头疼…)结果课间休息时,饮水机旁边除了我只有一位同班的巴西小姐姐,打过招呼后尴尬地沉默了几秒钟,我说“也许我们可以在一组去做最后的pre,你觉得嘞?”大概这意思我也忘了当时怎么讲的,她马上说“Sure! No problem” 太可爱了,现在我都很想她,也因为她课后又认识了同组的巴西小哥,贼放得开、全是梗巨好玩,也是唯一一位两周都跟我同一节课的朋友。和他们一起玩的过程中圈子也无意识的不断扩大,最后才发现WhatsApp的“pub”群里竟然有18个人,当然,关系最好的依然是最开始认识的他们几个。
23:45坐在剑河边准备pre,泛着油光的脸还是遮了..
上课期间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中国学生数量多并都习惯抱团玩耍,pub群的小伙伴最常和我说的话是 “Chinese are shy. Lin you talk to us but they don’t” 当时我挺想吐槽:他们不是不和你们说话,他们也不和我说话。和互相认识的小伙伴一起来就像是套了个社交救生圈,安全感满满的但也失去了很多机会。外国学生其实根本不管你英语好不好,大多数人都是来自母语非英语地区,只要你和他们“说话”并且语句make sense就足够了,因为他们完全听不懂中文啊:)巴西天团听着我和Iris说中文时的表情,和我们听着他们葡语西语随意切换的表情是一毛一样的… 我承认我也是被逼着跳出舒适圈的,可结果证明完全值得并且有惊喜。
那段时间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挺敏感的时期,因为香港问题嘛,都懂的。感谢如来佛祖,两位香港小哥Cyrus和Julian很理智很清醒,正因如此我们三个可以很平和的去讨论这方面的很多事情。群里另外有位hk女生,她并不是gd废青但在立场方面挺模糊的,Cyrus告诉我说如果Yannie跟你说protest这些啊,你不用去接话或者反驳什么,让她讲就行了。现在想来要谢谢他给我打了这预防针,让接下来在牛津的两周有了些许心理准备,但那是后话了。
“人要多读书”,这是我和HK group聊聊聊后最深刻的体会,对比之后Yannie和Cyrus & Julian区别太明显了…教育的意义是让人有形成独立思想的能力和不那么容易被煽动的情绪,交流的意义则是在了解和吸收的同时反思自己。父母自然会有担忧,总是叮嘱我一个人在异国他乡不要参与这些讨论和矛盾,我不能说Yannie的一些讲法完全是错的,可在每个特殊的、多元化的情境中,身为中国学生或者说身为一个与其相关的独立个体,我依然觉得我有必要表明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当然…用一种平静的方式。这女孩儿本身挺可爱的,开朗又会交际,只是我和她立场和价值观的差别有点大,有些可惜吧哈哈哈哈哈
撇去这点,在剑桥的日子真是憨憨们的无脑快乐。18个人分别来自德国美国葡萄牙巴西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保加利亚日本奥地利菲律宾埃及,课堂上有激情会思辨还努力得不得了,课后会玩会聊又善良热情,那两周里我大概理解了乌托邦式的global village是什么样子。我们会在餐厅里同时吐槽同一个项目里的奇葩,会在奇难吃的晚宴后换掉礼服西装高跟鞋聚在中餐厅里分享口水鸡云吞面和椰奶,会坐在剑河边泊着的船里喝酒聊天看不知名路人从桥上举着音响跳河(跳了三次,看上去挺嗨的),会在分别的那天花上一天认认真真的和每个人拥抱、道别…泪点低如我,那两天好像也没有哭,在一起的时光太美好了,恰到好处的落幕不可惜、不遗憾,反而让我们对未来都更有期盼。
写到这里不禁要感叹:“好想他们啊。”
收获总结如下:
1、 暴涨的英语日常听说能力
2、 稍微好听一点点的口音
3、 非母语表达的勇气
4、 酒量微弱提升(?)
5、 Punt小船技能get(?)
6、 对未来短期规划的雏形
7、 几位能够保持联系的好朋友
挺知足的,再多要,就贪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