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学留学走读学校和寄宿学校如何选择

遇到这类问题,我们的回答总是很坚定:如果家长不能去美国陪读,孩子长期留学不推荐选择寄宿家庭就读走读学校。家长可以从下面这些方面来了解走读的潜在风险。
问:留学家庭怎样能遇到一个高素质的寄宿家庭呢?
很多前来咨询的家长和我交流,提到想选择美国的好人家作为孩子留学期间的寄宿家庭。这个愿望是美好的,可是细想一下,却是可遇不可求的。
如果孩子来北京上学,最好住在清华北大教授家里、银行总行处长家里,您觉着这样的家庭是否愿意接收?再换个场景,日照、临沂的亲戚朋友家孩子到济南上高中,你能否接纳别人的孩子在家里居住3-4年,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能送孩子去留学的家庭一般家里都会空一间卧室,也没见谁想招个长期房客来补贴家用。美国也一样, 大部分接收留学生的寄宿家庭是因为想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问:寄宿家庭可以给孩子提供融入美国社会更多机会么?
寄宿家庭的经历并非像一纸合同所写的那样清晰明了。孩子和寄宿家庭在生活中时间上、空间上的交叉,加上人的情绪和情感因素,让这个经历更加复杂。举个生活中具体的情境,学生住寄宿家庭,如果饮食不喜欢,该怎么提意见呢?对于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与寄宿家长的交往并不轻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处理不好还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我们走访过许多就读走读学校的孩子。各种奇葩的走读学校小留学生的惨痛经历就不细说了。有些孩子在寄宿家庭受到伤害了,不得已半路回来。遇到这种情况,谁也不愿意告诉别人,揭开自己的伤疤。
能够住在老师家里,是走读学生都非常期待的寄宿家庭环境。我们接触的一位孩子就很幸运,住在学校老师家里,最后大学录取结果也非常好。但是即便这样,他下午课后也无法参加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只是在老师办公室写作业等老师下班带他回家。
有的寄宿家庭对孩子特别好,孩子也受不了。我们认识的一个孩子就是这样,寄宿家庭热心教会活动,每晚家里都人来人往,要求寄宿学生一定参与活动,孩子想安静学习都不行。于是家长就过去租房陪读,后来学生参加完学校组织的大学参观团,对家长说,我终于有了美国同学。因为之前课外活动参与不上,上课是走班制,下课见不到美国同学,一起旅行了一周后才和美国同学熟识起来。
问:走读学校与寄宿学校有何差异?
在美国有300所寄宿高中,经过我们的考察,其中值得我们家长考察送孩子留学的大约有140所左右。
走读学校往往人数众多,虽然各种体育设施和音乐设施和寄宿学校一样棒,但是人均资源不足,国内去的学生因为水平不够往往参与不上。很多学生都是家庭接送安排参加校外的俱乐部活动。这对于家长不陪读的留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劣势。
在寄宿学校,学生在结束学术课程后,每天下午都要在校参加体育活动、课外活动。寄宿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大部分老师都住在校园,资深教师住独栋,年轻教师就住学生宿舍楼,学生可以帮老师遛狗、看小孩。寄宿学校还会组织学生们去附近教堂做义工,辅导附近社区孩子。
住在寄宿学校也不是与世隔绝,因为寄宿学校的大多数学生还是美国学生。同住一层楼,一起参加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孩子才容易交到各种朋友。平时周末、长周末(周五到周一的四天小假期, 美国的哥伦布日、总统日、复活节等)可以去熟悉的美国同学家过夜sleepover, 感恩节等假期如果不回国,也可以受邀去做客。
问:我的孩子到底适合不适合高中留学?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别人的情况(经验和教训都有)只能借鉴参考。
- 1847年,大清“留美幼童”倡导者容闳先生海上经历98天后到美国读高中。
- 1872-1875年,连续四批共120名12-14岁的“留美幼童”就去美国读中学了(小学课本都学过的主持京张铁路工程的詹天佑就是其中之一)。
- 那时留洋是人在海上漂,和家人的往返信件也是海上漂。
- 1904年,宋霭龄15岁赴美留学,是中国第一位赴美留学的女性。
- 1907年,宋庆龄15岁和宋美龄13岁也到美国留学。
- 1920年,邓小平16岁到法国留学。
- 1936年,毛岸英14岁到前苏联学习。
- 1944年,德国和英国的首批喷气式战斗机投入使用。
- 1949年, 第一架喷气式民航客机──英国的“彗星”号首次飞行。
- 1972年,台湾李开复11岁到美国上初中。
- 1973年,民国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章士钊的外孙女洪晃12岁被送到纽约学英语。
现在飞机可以夕发朝至,有了各种视频软件,时间和空间已经和100年前的感觉大不一样了。
我们自己的女儿2011-2015年就读美国私立寄宿高中,现在已经顺利完成了大学的学业,在美国开始攻读博士。一路走来,更加坚定了我们对美国留学的路径,不走弯路。
我们这些年也指导了很多学生申请到满意的美高,并继续指导美高学业规划、生活指导、本科申请。家长和孩子都非常满意我们的服务。
确实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低龄留学,我们每年都拦了一些孩子留学。
互联网传播口碑的时代,我们要求自己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孩子真用心”,“让家长真放心”。
如果孩子一旦有了闪失,我们承担不起后果。
我们更担心家长人财两空。
有同行评论我们有良心,我们自己知道其实是我们自己胆小。
建议家长让孩子和我们当面交流或者视频交流。
我们愿意免费和家长交流一小时,免费和学生交流一小时。
问:留学后留不下来,留学的钱是不是白花了?
这个话题很大,也很小。
很多网络文章都提到了留学的“性价比”。
问题是,看到类似文章的家长一般都不考虑“性价比”去“买车”“买包”。(奔驰车和老年代步车一样是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很多品牌包甚至不是真皮啊。)
我常问家长:如果两个孩子穿着同样的T恤、球鞋站在我们面前,我们能否分辨出哪个来着都市、哪个来自乡村。
相信大多数家长都会说一定能,因为气质不同。留学过的孩子也是一样,可以明显看出区别。
8辆奥迪只是为一个气质?
美国的教科书都是大部头,书厚,讲得深入浅出,加上老师多多鼓励学生积极性,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提高,这才是终身受益的啊。我们孩子40岁时从事的职业、行业,恐怕现在还没出现呢。
今天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哪个不是收到国外的启发。曾有一网络文章提到国内某制造业厂家为了产品可靠,一个国产螺母都不敢买(国产好产品肯定有,军品螺母试试,就是性价比不如买进口货了),国内还是有很多机会。
问:留学是对孩子的投资吗?
不是,留学是消费,量力而行。
我们劝家长留好养老钱,不能砸锅卖铁送孩子留学。
那样对孩子不公平,孩子背负太大压力。
孩子读一年美高,5-6万美元,上课的日子School Day 180天。
要孩子老想着每天、每节课、每分钟折合多少钱,孩子心态会乱,会被逼疯的。
家长养宠物,买好猫粮、好猫砂、好狗粮,也不是为了宠物能给自己养老送终。这又引出另外一个话题,不能把孩子养成宠物,下次再谈。
问: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留学中介?
我不是留学中介,我是留学顾问,教育顾问。
在美国生活工作的同学批评我,“你老劝人把孩子送到美国来读高中和读大学,我真的不能认同,我相信大多数是花钱不少,啥没学到,美国留不下,回国没人要,还少了同学这个重要的人脉”
这段话说到根本了。我来做留学顾问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我用了“好牙膏”,才想向亲戚朋友推荐“好牙膏”。
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孩子在美国高中期间,“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成长。
我们才想向周围家长推荐优质寄宿美高,牙膏不喜欢可以换,孩子高中只有一次,必须选好。
我们2010年考察了当时所有的留学中介,都不满意。
我们才DIY辅导女儿申请到了美国寄宿高中。
具体情况可以看“8辆奥迪换小别离”系列文章。
周围朋友看到我女儿出去很顺利,并且在美高生活学习都不错,陆续来请我们帮忙辅导他们的孩子。我们指导的学生最大的现在都上大三了。
我们做留学顾问的初衷,是因为喜欢和孩子交流,更是因为不满意“留学中介”的行业现状。我们颠覆不了行业潜规则(家长自己看看所谓美国优质蓝带走读学校官网上美国学生交多少学费吧,再比较一下国内留学生的花费),如果家长不去陪读,我们只推荐寄宿学校给学生,能帮到几个家长和学生,就帮到几个。
问:你们做教育顾问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我们的教育顾问都是自己孩子亲历美高美本的家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孩子真用心”,“让家长真放心”。
我们作为留学生家长、留学顾问,多次深入考察美国高中、美国大学,对美国教育的理解远远超过那些只是三手信息培训的小顾问;留学公司的老板哪舍得送小姑娘小伙子去美国考察呢。
我们在职场上招聘过、面试过多少年轻人,和各种公司、各种人、各种事打过多少交道,指导孩子头脑风暴、面试辅导、文书辅导的效果,其他小顾问咋比得上啊。
我们的顾问都是从头到尾负责到底,中间不换人;其他留学公司是让稍微明白的小顾问做销售,家长签单后就转给生手来接,后面所谓文书顾问、流程顾问等等马路警察各管一段,可能老板确实明白留学是怎么回事,但是没时间放在学生身上。家长都清楚,部门间协作有多困难,互相推诿是难免的。
很多留学中介公司要融资、要上市, 装修高大上,头牌人物要放很多精力在招人、团队建设上,还能花多少时间和家长、学生交流。
我们认为留学顾问和律师、法律顾问一样是专业人士,律师事务所哪有上市的啊。担水就担水,砍柴就砍柴,不要想着“当方丈”“开连锁”“互联网+”。
如果动了那个念头,担水也担不好,砍柴也砍不好,顾问也做不好。
我们就想踏踏实实做事,想那些不靠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