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校经历分享

Published by jsjjyuxi on

从盲目到理性的三年故事,今天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先列一个时间表:

  • 2017/07 中班结束的暑假美国洛杉矶-Polytechnic School
  • 这是一所位于洛杉矶帕萨迪纳的私立走读高中,与加州理工学院相邻。学校包括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学校网址:http://www.polytechnic.org,我们参加的是学校为期3周的夏令营课程。
  • 2018/05 大班结束的暑假新西兰奥克兰-Belmont Primary School
  • 在奥克兰北岸学术表现第一的公立 10 分小学,这次我们作为国际生插入Year 1 (一年级)上正常课程,为期6周。
  • 2019/07一年级结束的暑假美国旧金山-The Harker School
  • 硅谷湾区有名的顶尖中学,从PreK 到12年级,每年的录取新生考试只收全科前5%。老大参加了3周的夏令营课程,老二(4岁 国内小班)参加了precshool(幼儿园预备班)。

夏令营经历分享

三年名校夏令营也许并不如想象般完美

1. 第一年美国:给4岁娃报名校鸡血课,却坑了娃

2017年的夏天,孩子还小、夏校还没有如火如荼,我只是当作旅行,跟随我的大学好友去了Polytechnic School。回忆起来,除了对新鲜挑战的跃跃欲试并没有多少理性比较或分析,学校是朋友选定的,上海妈妈们的远见卓识远在我之上,这第一次就奠定了名校夏令营的基调。

2017年7月的老大4岁11个月,只有kindergarten综合科目可供选择,我选了6门课:
Alphabet Game(字母游戏)、Creative Crusaders(创意小战士)、Math Games(数学游戏)、Crafts(手工)、Painting(绘画)、Water Play(玩水)。

从所选科目看得出当时的盲目,我以学为主的功利视角选择了这些课,完全不懂应该评估他实际的语言水平,这在后期效果上证实了我的错误。

我们在南京上的是公办幼儿园、没有英文教学,当时还没上英文机构,所以老大英文学习启动算是较迟的了,主要靠家庭阅读英文绘本和一周一节的外教课。

第一次到美国的老大英文仅限于简单自我介绍、常用词和简单生活对话,认读和写为零。

因为是kindergarten,学校在录取时对国外孩子并没有语言要求,可是进去之后问题接踵而至。。。

听不懂、说不出,加上性格内向,第一周的老大日子过得很痛苦。

放学时像一只可怜的小动物蜷缩在墙角,上学到了下车点大哭不肯下车,我都不敢问“Are you happy?”

第一周快结束时,教务老师把我叫到学校反馈孩子不倾听、规则意识不好、常常没有回应,并告知我如果不能改善就会被拒绝继续课程。我明白其实这是因为语言的障碍,于是在家里不断示范倾听、回应和表达想法,和他一起体验沟通不畅怎么去解决。

我知道孩子在适应和自我调整中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于是不断地鼓励和表扬。我教他一个小窍门:找到一个较好的同学,模仿他的行为。慢慢的,情况得到了好转,放学时候开始露出微笑,到了第二周快结束的时候,老师的评语夸奖了他的进步。

当时的夏校还没有那么多国内孩子,一个班加上他就2个华人,另外一个还是当地华裔,语言环境纯英文。就课程体验而言,老大除了Water Play和Painting印象深刻,记忆最多的也是这两门课上的词汇,其他的课程因为语言的障碍几乎没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很nice,也给了他温暖和很多照顾,活动丰富,选择自由,所以对他来说整体是美妙的。

这第一次的全英文环境对孩子是一次冲击,他感知了语言的用途,我感觉自此之后他开始有了学习英文的内在诉求。回国后,我们制定了学习英文的计划和寻找老师。

2. 第二年新西兰:阅读习惯是最大收获

2018年的春夏之交,老大幼儿园毕业,我早已想好一拿到小学的通知书就走,这一次我也知道要什么、怎么去做。在新西兰的朋友已经帮忙早早把学校定好,可小学的面试和录取迟迟没有确定,所以最后只剩下了6周的课程的时间。

2018年5月中旬,我们作为国际生插班进入奥克兰北岸的Belmont小学一年级,南半球正是冬天正常上课。

新西兰的小学5岁入学,不同于国内的分科教学体系,新西兰是全科教学制 — 一位老师带一个班级展开全科教学,班级的名字就以这位老师的名字命名,这对老师的要求较高,但对低龄孩子我觉得还是比较好的,老师对孩子各科的优劣势都会比较了解,在教学中可以做到多学科的联结,促进孩子全科发展。

以老师名字命名的班级一天日常课程有:English、Math、Art、Reading,每门课约半小时,都排在上午,下午就是体育、音乐、科学或者去library借阅。

我们插班进入的时候大约正在教字母N,一周学习一个字母和其相关的单词,通过各种实物认知和游戏掌握一个字母,真是慢工出细活。

记得学习W的时候,了解wheel,学校通知每个孩子都骑着自行车或滑板上学,这样的学习孩子们能不开心吗!每天下午放学他都会带回来一本绘本,读完后第二天去学校还课给老师,再换回一本新的。

每周五老师把下周学习内容贴在本子上预告给家长,并对上一周的学习内容做一个小结。

经过国内一年的英文学习,这一次的适应快了很多,倾听和及时回应的能力增强,虽然正确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还是比较弱,但有了开口表达的欲望,上课还常举手发言。

数学课上因为答对几道加法问题,被Mrs. Viles夸奖为数学天才,至今都洋洋得意。Mrs. Viles不知道的是:在新西兰的孩子们光着脚满地撒野的年龄,我们的孩子早早端坐在幼小衔接补习班了,不上补习班的老大在中国只能算学渣吧。

这6周的学习规律并充实,每天的晚读和晨读养成了习惯,词汇量得到不错的积累,2周后就掌握了老师发放的sight words表。阅读习惯的培养是这一次最大的收获,按照分级读物循序渐进,回国以后我们也按照学到的方法坚持下来。

3. 第三年:网红私校Harker,满眼尽是中国娃

2019年7月,Harker为期3周的夏令营,其中2周 “Concerning Critters:Observation & Classifications”主题和1周的“Out N About”(外出营)。

选择Harker,是之前看了石榴婆和“爸爸真棒”的推荐,也考虑到老二满4岁可以同参加Harker的preschool,加州的气候舒适,名校的吸引力巨大。

报道的当天我却被震惊了,心情也down到底,满眼的全是中国孩子,上海话、北京话、广东话。。。。。。我立刻想到纯英文环境是不可能了,学校上传了集体照,老大的group里没有看到第二种肤色,Harker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吧。

迅速调整了心态,和孩子沟通,鼓励他把老师在课堂说的内容仔细听懂,如果可以讲英文的地方尽量不说中文。这也是理想化的尽力而为,事实上孩子们自然是扎推说着中文。

抛去语言学习这个刚需,Harker启发孩子对一个课题展开深入研究的专业方式是一个新的思维学习,2周研究动坐着校车去海滩、去参观高科技展览这是从前没有经历过的。

这一次语言不是难点,适应也不需要担心。为了弥补在学校英文对话可能不够的缺憾,我找了一位特别好的高尔夫球教练,算是在运动中顺便对话。

加州的体育活动和夏季的sport camp很多,许多在社区的体育馆或者是社区的活动中心就有sport camp。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了一个社区,开着车子方圆10公里绕一圈,就可以发现球场和运动中心。或者美国版大众点评也很强大,可以帮助到你。

真金白银换来的血泪教训,请理性看待海外游学,很多妈妈问我“值不值得?”,“为什么连去3年?”。值不值得是个性价比问题,这个问题太私人化,每家有自己的衡量。为什么连去3年?因为暑期总要有事做啊,而且做什么不都应该是坚持才能看出成效嘛。

夏校心得

除此之外,我有一些心得可以和妈妈们分享。

1. 英语零基础娃,出国读夏令营要谨慎

首先,应该先了解到:美国学校夏令营的初衷是为本地孩子准备的,是为夏天里集中深入研究一个主题或提高某项技能(比如体育夏令营)所设计的 ,所以他们并没有考虑到语言障碍问题,我们的孩子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不能抱着零基础的盲目乐观就去了。
还应理性认识:夏校对学语言有帮助,但起不到突飞猛进的效果。

如果期待去一个月,英文就会变成native,那是做梦,抱有这个想法的趁早打消念头。去上夏校,让孩子懂得语言的实际作用,直观地操作英文来实现沟通,这是较为正确的目标。

把孩子投入一个陌生的语言和文化环境,学会调节和突破自己,是对孩子品质培养的绝佳机会。

2.夏校or插班,该怎么选择?

夏校和插班,不同诉求对应不同选择。

希望专题式学习的夏校的选择很多,夏校的项目通常是围绕一个topic进行设计,夏校的老师也未必全是这个学校的日常老师,也会借用社区老师和兼职老师,夏校的整体氛围是轻松愉快的,没有压力的环境下收获的多少取决于孩子自身。

插班则是进入当地的学校进行日常的学习,同学自然是当地的小朋友,老师延续自己的教学体系,也不会因为国际生而受到特殊照顾,孩子自然也会有些学业上的压力,压力也是动力吧。

两种选择没有优劣,只有适合,时间上的适合,需求上的适合。

3.社交与见识,是更重要收获见识

增长和社交能力,这些毋庸置疑是国外游学的bonus。

“旅行不是旅游,带着准备出发”这是一位挚友对我的提醒,旅行不是参观景点、拍照留影、尝尝美食,旅行在体验中必要有所获得。我会设计好主题让孩子们去了解,去丰富他们的见识,也启发他们去思考。

今年我们所在的硅谷是世界高科技的集中地,带孩子们去参观了Apple、Google和Intel,去苹果前和他们讲述乔布斯,看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著名演讲,让一场普通的参观变得更有意义。

孩子们竟然能复述出乔布斯在演讲中的3个小故事,“Make a dent in the Universe”成为老大的座右铭,我想,让孩子有内驱力和正向的价值观,就在家长这些刻意的不经意中成长起来。

国外是培养孩子social最好的土壤,因为本来就没有人认识加上老外对孩子的友好,天性害羞的老大也不再担心面子问题,能放得开很多。

加州的阳光让院子里的西梅又大又甜,我想到给他们拿去卖,从设计广告牌到参照超市水果的价格而定价,我们来了一场彻底的商业设计,从高尔夫球训练场到家门口的公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赚了人生中的第一笔3美金。谁又说小事不会改变孩子的一生呢?

4.利用机会,体验当地文化、加强运动

浸入式的国外生活,深入了解不同文化。

国外最丰富的是各种museum,展品丰富,互动体验做得也非常好,我们利用周末可以好好的在展馆里呆上一天,这是匆匆忙忙的赶行程做不到的。

我们还利用放学的时间约上教练学习高尔夫,运动是男孩子最不可缺的能力,朋友说“在加州找补习的老师不好找,找运动教练随便就是全美Top 10”,果然她帮忙介绍的高尔夫教练执教36年带出过全美排名前5的运动员。

这些体验都是旅游没有办法实现的。

5.无可替代的亲子时光

在日常的繁忙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会被影响到焦虑和失去判断,而在陪同游学被迫放空的夏天,我们会回到最初的原点,在我们的眼中孩子又恢复成那个我们抛开一切去爱的那个孩子。

我们的关系,甚至会因为大人同样也离开了自己的舒适圈、同样和孩子一起在努力适应环境,而变得更加亲密和谐。这段美妙的时光每年保留一段,抛开所有的功利目的,仅仅为了陪伴,我就觉得很值得。

明年的夏校,预计还是去新西兰,要去帮儿子们栽种斐济果,好朋友家买了房,也不用租房住了。

最后,希望每个妈妈都可以找到:让孩子快乐,自己也快乐;有益孩子成长,也有益自己也成长;让孩子有收获,自己也能调整再出发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