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理工学院

Published by jsjjyuxi on

【导读】帝国理工学院是英国常春藤联盟罗素大学集团成员,国际科技大学联盟成员。又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称为“G5超级精英大学”。研究水平被公认为英国大学的三甲之列,尤其以工程专业而著名。

 

学校概况

帝国理工学院(英文Imperial College London),1907年建立于英国伦敦,是一所主攻理学、工学、医学和商学的世界顶尖公立研究型大学。全称为帝国科学、技术与医学学院(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我国教育部正式译名为帝国理工学院,又称伦敦帝国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在国际学术界有着顶级声望,是世界最具创新力大学之一,在各类权威榜单中排名稳居世界前十。

帝国理工学院是英国常春藤联盟罗素大学集团成员,国际科技大学联盟成员。又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称为“G5超级精英大学”。研究水平被公认为英国大学的三甲之列,尤其以工程专业而著名。在帝国理工的相关人物中,共有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3位菲尔兹奖获得者。

帝国理工学院于1907年由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1845年建立的皇家科学院,大英帝国研究院,皇家矿业学院和伦敦基蒂戈蒂学院合并组成。校区位于伦敦著名的富人区-南肯星顿,与著名的海德公园、肯辛顿宫(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住处)仅咫尺之遥。

在2019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世界第8位,英国第3位,欧洲第4位;在2019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世界第9位,英国第3位,欧洲第3位;在2018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名列世界第24位,英国第4位,欧洲第5位;在2019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世界第18位,英国第3位,欧洲第3位。2019年6月19日,2020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帝国理工学院排名第9位。

 

历史发展

帝国理工于1907年由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1845建立的皇家科学院(Royal College of Science)、大英帝国研究院(The Imperial Institute)、皇家矿业学院(Royal school of mines) 和伦敦基蒂戈蒂学院(City and Guilds of London Institute)合并组成,尽管这三所学院仍然在宪制上保留着自己的实体,帝国理工学院在1907年七月获得了皇家特许状,成为一个实际上统一的实体。1960年代,随着兼并前帝国学会(Imperial Institute),南肯星顿校区基本成形。随后,圣玛丽医院医学院(1988),国家心脏和肺学会(1995),查令十字和威斯敏斯特学校(Charing Cross and Westminster schools,1997)先后并入帝国理工,组成医学院,作为帝国理工学院的第四个宪制学院。1997年,帝国理工医学院兼并了皇家研究生医学院,皇家妇产科学会,2000年又兼并了肯尼迪风湿病学学会。

同样是2000年,帝国理工又兼并了并不是十分知名的崴学院(Wye College)作为它的一个分校区,主要研究环境科学。人们认为帝国理工学院的目的主要是获得崴学院所拥有的大量土地,帝国理工学院于2005年12月6日宣布崴校区吸引了10亿英镑的投资,将被建成一个世界级能容纳12,500人的生物燃料研究中心。

2002年,维持了几十年的宪制学院系统被废除,而采用了新的院系制度。

2005年底,学院宣布将合并物理科学院(Faculty of Physical Sciences)和生命科学院(Faculty of Life Sciences)组成新的自然科学院(Faculty of Natural Sciences)。

2005年12月9日,学院宣布计划退出联邦制的伦敦大学,并正式开始与伦敦大学磋商相关事宜。2007年,学院成立100周年之际,正式脱离伦敦大学,成为一所独立的大学。

 

院校设置

工程学院

下属10个院系:航空航天系,生物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计算机系,戴森设计工程系,地球科学与工程系,电气与电子工程系,材料系,机械工程系。)

医学院

下属8个院系:临床医学研究院,医学系,国家心脏和肺学会,公共卫生学院,外科与癌症系,李光前医学院,健康科学学术中心,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基金会。

自然科学学院

下属5个院系:化学系,数学系,物理系,生命科学系,环境政策中心。

商学院

下属3个院系:金融系,创新与创业系,管理系。

 

优势专业

帝国理工学院在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研究评估中,National Heart、 Lung Institute、纯数学、电脑科学、化学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矿业工程、Metallurgy 和 Materials等均取得5星,而Pre-Clinical Studies、生物化学、生物科学、化学、物理、应用数学、统计及运算研究、工程、电机及电子工程、历史等均获得5分。(分数由5星至1,最高为5星)

 

院校排名

在《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US News 世界大学排名》世界四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学排名中,帝国理工学院均名列前茅。

在2019《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世界第8位,英国第3位,欧洲第4位;在2018《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世界第8位,英国第3位,欧洲第3位;在2018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名列世界第24位,英国第4位,欧洲第5位;在2019《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世界第1位,英国第38位,欧洲第3位。

2019年6月19日,2020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帝国理工学院排名第9位。

 

申请条件

本科生

本科生必须通过UCAS(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即英国高等院校招生办公室,在线申请。申请代码为IMP150。由于国际学生名额有限,建议尽早申请。

研究生

硕士项目(含授课型和研究型):国内985、211大学本科毕业,平均分85分以上。对应英国学位要求为:最低二类A等荣誉学士学位以上。

PhD项目:要求至少硕士毕业,均分85分以上,国内本科毕业生一般不可直接申请。对应英国的要求为:本科二类A等荣誉学士学位+硕士毕业。

帝国理工学院研究生项目一般未设定有截止日期,但如欲申请奖学金的话,国际学生建议在第二年7月1日前申请。授课型项目一般10月中旬开始开放申请,同时便开始审核材料,实行滚动录取模式,录满便止。视专业不同,整个申请和录取的过程可能一直持续到第二年8月份。

 

语言要求

帝国理工学院的语言要求分标准(Standard)和较高(Higher)两种水准,Standard为雅思总分6.5以上,单项不低于6.0分;Higher要求总分7.0,单项不低于6.5。

 

名人校友

各界知名人物,黄纬禄: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姚桐斌: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王大珩: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翁文波:中国地球物理学主要奠基人;梁百先: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电离层电波传播与空间物理研究领域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王钦敏: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陈吉宁:北京市市长,北京市市委副书记。曾任环境保护部部长,清华大学校长;矫勇:水利部副部长;谭铁牛: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秘书长;张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玉珊:中国航空教育家和结构分析专家;涂长望: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温诗铸: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从:著名冶金学家;HOPKINS, Sir Frederick Gowland: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Branislav Ivkovic:政治家;布赖恩·梅(Brian May):皇后乐团(Queen)成员,英国利物浦大学校长;W. H. Perkin:苯胺染料的发现者;Trevor Phillips:记者和政治家。

黄纬禄(1916.12.18-2011.11.23)安徽芜湖市人,中国著名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首枚潜地导弹总设计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副总设计师,中国陆上发射井液体战略导弹副总工程师,水下核潜艇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陆上机动车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知名导弹专家,被誉为“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航天老总”。

布莱恩・哈罗德・梅(BrianHaroldMay),1947年7月19日出生于伦敦汉普顿,世界著名吉他手、作曲家、天文学家、英国著名摇滚乐队Queen的成员、物理学家、著述家、CBE勋爵。

BrianMay不仅是一位摇滚巨星,也是一位物理学硕士,并且他还拿到了天文学博士,成为利物浦John Moores大学名誉校长。他甚至还和Patrick Moore以及英国天体物理学家Chris Lintott合著了一本名为:“Bang! The Complete History of the Universe”(《砰!宇宙的完整史》) 的关于宇宙历史的科普书籍。

 

科研成果

快速产生X射线的新方法

现在,研究电子在有机材料中的瞬时性短暂行为将变得更加容易,这主要归功于一种可用于产生快速X射线的新方法。

这项技术意味着世界各地的物理实验室现在可以进行快速反应的高级测量,而无需等待使用昂贵且稀缺的设备。例如,它可以用来研究和改进太阳能电池板和水电离器中的聚光技术。

 

“软”X射线

当超出紫外线范围的“软”X射线照射到一个物体时,它们会被一些特定的原子强烈吸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水对这些X射线是透明的,但是,碳原子却能够吸收它们,这使得它们可用于对有机物和生物材料进行成像。

然而,生成非常快速的软X射线一直是一个技术挑战。创造只有百万分之一秒的X射线脉冲才能让研究人员对电子极快的运动进行成像,这对确定电荷是如何传播和发生反应的至关重要。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成果

快速软X射线已经可以利用大型设备进行生成,例如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自由电子激光器,但现在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标准实验室激光器就产生了快速而强大的快速软X射线脉冲。该方法可以产生持续数百阿托秒的明亮软X射线脉冲。该研究小组已经将其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科学进展)杂志上。

利用这项新技术,研究人员将能够观察到电子在自然时间维度上的移动,为他们提供动态的最小和最快反应步骤的图像。

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的Jon Marangos教授说道:“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被世界上许多物理实验室已经安装的激光器采用。这一发现将使我们能够首次在一些极端时间尺度上进行测量。就这些测量而言,我们现在正处于技术的前沿,能够看到对科学和技术重要的、更快速的一些过程”。

在实验室中生成X射线需要激发原子,直到它们释放出光子——光粒子。通常情况下,漫长而分散的原子会依次激发,以便它们以“相位”发射出光子,这意味着它们会叠加并产生更强的X射线脉冲。这就是所谓的相位匹配。但是当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产生软X射线时,原子云中的一些物理效应会强烈地使激光散焦,扰乱相位匹配。

相反,该团队发现他们需要一层薄而致密的原子云和较短的激光脉冲。通过这种设置,虽然光子不能长时间保持相位,但它们仍然在较短距离和短时间内保持同相。这就导致了软x射线脉冲的意外高效产生。

该团队进一步测量并模拟了在这种情况下导致高次谐波产生的确切效应,并期望据此可以预测并创建一系列适合X射线的最佳激发条件。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首席研究员艾伦约翰逊说:“我们已经设法研究了之前生成软X射线的技术,并利用这些信息构建了一台X射线激光器,一个可以与足球场大小般设备竞争的桌面型机器。在这当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知识确实是一种力量”。

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还计划使用该技术去研究一些有机聚合物材料,特别是那些吸收太阳光线以产生能量或分解水分的材料。这些材料目前正处于紧张研究中,因为它们可以提供更干净、便宜的可再生能源。

然而,由于受光激发电子的作用,许多当前使用的材料性能并不稳定或效率低下。对这些电子的快速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改进太阳能电池和催化剂等材料提供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于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成果还有很多,这里无法一一例举。

 

学术资源

英国教育界有“三足鼎立”的说法,认为文科最好的院校是牛津,理科最好的是剑桥,工科则非帝国理工学院莫属了。尽管帝国理工的历史比牛津剑桥要短,但从1907年建立之初起,它便以浓厚的皇家背景和雄厚的经费实力而呈现出逼人之势,很快跻身世界顶级名校之列。帝国理工与许多大公司渊源颇深,产业化程度很高,占有英国全国研究经费的1/7。作为欧洲最负盛名的工科院校之一,和牛津剑桥一样,帝国理工学院不仅入学的门槛极高,学费也要比其他院校高,有人称之为英国最贵的大学。

帝国理工在2006年英国《泰晤士报》的全英排名榜中排行在第三位;在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的研究评估中,National Heart、Lung Institute、纯数学、电脑科学、化学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矿业工程、Metallurgy和Materials等均取得5星,而Pre-Clinical Studies、生物化学、生物科学、化学、物理、应用数学、统计及运算研究、工程、电机及电子工程、历史等均获得5星(分数由5星至1星,最高为5星),其中土木工程系在2013年QS专业排行中高居世界第一,作为帝国理工的王牌专业之一,土木与环境工程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包括前任清华校长陈吉宁,新鸿基的郭炳湘兄弟。

作为一个专致于科学技术的大学,帝国理工在英国享有和麻省理工学院在美国所享有的声誉,研究水平公认为在英国大学三甲之列。拥有大约2,800名研究人员,其中73名为皇家院士(Fellow of Royal Society),84名为皇家工程学院院士(Fellows of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78名皇家医学院院士(Fellows of th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同时,帝国理工过去的成员中,有14个诺贝尔奖和3个费尔兹奖得主。在英国大学排名中,帝国理工通常占据第三,甚至超越牛津剑桥之其中一所,排在第二。除了理工与医学科系外,帝国理工的商学院在英国及全世界也有极高的声誉。

帝国理工是英国收入最高的一所大学之一,在2009-2010年度,总收入达到约6亿6千万英镑,约合10.89亿美元,排名英国第5。这些收入包括政府,慈善机构和商业机构的资助。2001年12月的研究评估中,75%的教员达到5*级,是英国最高的。学院评分为6.68(7分满分),排名第二。

 

师资力量

帝国理工学院的教师队伍非常强,其中研究人员有3000人左右,其中包括了67个皇家学会会员,74人是皇家工程学院院士。帝国理工学院的师生比例为1.1:12。曾经,帝国理工学院长期作为伦敦大学的宪制成员。2007年7月8日帝国理工一百周年校庆时,正式脱离伦敦大学。

YannisHardalupas,英国皇家物理学会(IoP)Fellow,IoP Combustion Physics分会主席,帝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于帝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作任教至今。

Hardalupas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燃烧与流动、传热传质、喷雾与蒸发,辅助开发先进的光学测量手段进行相关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承担科研项目来源主要包括Engineering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EPSRC), European Union, Ford, Honda, Shell, Nissan, BP, Rolls-Royce, Siemens, Mitsubishi, P&G, Unilever, AFOSR, Culham Centre Fusion Energy (CCFE), Continental GmbH, Delphi等。

 

校园环境

帝国理工学校坐落于于伦敦标准的富人区--南肯辛顿,与著名的海德公园、肯辛顿宫(戴安娜王妃生前住处)仅咫尺之遥。这里的博物馆值得一去,很多大型超市也可步行到达。帝国理工学院的建筑风格有着典型的折衷派风格,集古典与现代为一体。

帝国理工是一个开放式的大学,由众多分散的校区组成,但大部分院系还是在南肯星顿校区,位于英国伦敦久负盛名的海德公园南边和皇家阿尔伯特大堂旁,在伦敦的西敏寺市和皇家肯星顿和切尔西区交界处,一个学术机构密集的区域。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皇家艺术学院,皇家音乐学院以及皇家地理协会都在附近。还有两个较大的校区并不在伦敦,贝克郡的Silwood Park校区在和在伦敦东部60英里的崴校区(Wye Campus)。南肯星顿校区中央的女王塔,是校园里的标志性建筑。塔高287英尺(85米),是从前帝国研究院(Imperial Institute)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物。它原来是一座大楼的一部分,塔内还有以前设置水缸的大堂。在1960年代,帝国研究院拆卸,帝国理工学院在研究院的原址扩建。1966至1968年,塔进行改建,成为一座独立的建筑物。塔里面悬挂着10口大钟,是1982年来自澳大利亚的礼物,以王室成员的名字命名。每有重要的王室成员生日或其它王室纪念日,大钟都会在下午打响。

所有的院系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学院在南肯星顿校区还有一个中心图书馆,其中包含了科学博物馆的图书馆,面向登记的公众开放。中心图书馆,24小时开放,每周五晚23:00关闭进行打扫,周六上午11点重新开放。

2000年校友加里·田中捐赠两千七百万英镑帮助建立了一幢新的商学院大楼,被命名为田中商学院(Tanaka Business School),之后更名为帝国理工商学院(Imperial College Business School)。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2004年命名田中商学院的正门为帝国理工学院的“正门”。

校训:Scientia imperii decus et tutamen(科学是帝国的光彩和守护者)

校徽:帝国理工的校徽上的图案也是由书本和绸带组成的,包含了英国国徽和寓意守护的校名。设计给人一种贵族的高端气质,将英国大学绅士的教育理念表现的很恰当。所有这些都在述说着帝国理工学院的信仰:科学是帝国的光彩和庇佑。

Categories: 名校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