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热的冷思考:管!游学市场如何规范?

Published by jsjjyuxi on

游学

随着暑期的到来,各种游学、夏令营热度持续升温。从5月份开始,就有不少游学项目在各大旅游销售平台上亮相,人文科技探索营、领导力培训营、大学探访营……种类繁多。有报告分析,游学市场规模已达千亿。由于没有规范的行业标准,导致游学机构发展良莠不齐。这个千亿级的大市场,如何规范发展?管!游学市场如何规范?

游学项目乱象

李先生去年暑假给孩子报名参加了一个暑期游学项目,然而在体验过程中,他发现整个项目缺少监管,让人十分不放心。送孩子出去游学,家长们认可这种方法,但是孩子具体到国外看了什么、学了什么就不知道了,应该有一个监督机构来规范这些中介机构和学校。海外游学需求大、市场旺,在利益驱动之下,市场不乏乱象。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没有规范的行业标准,导致游学机构发展良莠不齐。一些机构在宣传游学项目时,往往大打擦边球。在充满噱头的宣传下,很多家长以为可以全面接触海外名校,没想到就是去校园走一走,草坪上坐一坐,在开放日听听课,请当地学生聊聊天,名师课堂更是子虚乌有。

游学项目监管比较薄弱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马敏认为,目前国内对于游学项目的监管还比较薄弱。游学市场缺乏监管,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进行鼓励、支持,但监管方面还不是很到位。2017年原国家旅游局发布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这个规范对研学旅行的人员配置、服务设施、餐饮住宿这些都做了一些规定,但这个规定总体来说比较宽泛、不够细化,执行并不到位。眼下,已经一些地方开始对游学进行制度规范。比如,“跟着课本游中国”武汉市中小学生夏令营开展20年来,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开创了夏令营的“武汉模式”。这得益于武汉大学旅行社自创了一套夏令营的科学管理和安全防控办法。2013年底,武汉大学旅行社与中南财大标准化专家共同制定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这项规范规定了游学服务的一系列要求,包括游学的服务项目、服务提供方、服务岗位、服务人员、营地管理与营地设施等。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规范仅适用于国内游学。其他机构也在尝试制定标准。

游学应加强监管

携程公共事务部总监陈理楠介绍,目前携程游学平台提出了行业内首个“游学选品标准”。针对安全管理、课程设计、执行经验、接待标准和口碑五大中国家长最关心的痛点,硬件、软件双管齐下,对游学产品的品质进行了规范和量化,将上千条产品划分为了金牌营、银牌营、品质营,其中品质营是门槛,平台产品达到了标准才可以上线售卖。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思敏呼吁,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海外游学活动的监管与引导。为了提高这方面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一方面要对从事这项活动的学校或者中介机构多加指导,另一方面一旦发现有一味赚钱、货不对板等行为就要进行相应的惩罚。此外,还要密切与国外相关部门的合作,加强游学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工作。同时,刘思敏认为,家长也应该理性对待游学项目,不必为“面子”而勉强为之。毕竟海外游学只是“锦上添花”。应该让父母去亲自参与,强调亲子的内涵,强调父母和子女的互动,如果能让孩子在游学过程中有收获、过得开心、增进了亲子关系、开阔了眼界,我觉得就是好产品。

Categories: 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