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活动要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Published by jsjjyuxi on

研学活动中应该鼓励、提倡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01研学,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教育形式。

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的提出是让学生不单单在课堂上学习,还要在大自然和社会活动中学习。学生既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习社会知识、动手能力、人际沟通合作等。市场上的研学实践活动有国内和国际两种形式。国内研学能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和光荣的革命历史;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国家荣誉感、自豪感。国际研学能够让学生开拓眼界,认识世界的多元化发展,了解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必然。接触、碰撞不同的思想形态、文化意识。增强国际交流合作精神和能力。

02然而现在市场上的研学实践活动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可以肯定的说:乱象横生。见诸媒体中的有关研学的负面消息,国内也好,国际也罢。大部分都是走马观花,多游少学甚至是游而不学。看到推广宣传的高端大气,富丽堂皇,让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实际操作中的课程内容没有亮点、路线也不科学合理、潜规则充斥其中。学生的研学实践活动日程安排的极尽紧凑,甚至一天就去了多个景观、场馆、基地。时间如此紧凑、内容如此庞杂,学生们学什么?怎么学?那就只能有一种形式:照本宣科。研学导师就像一个导游一样不停的讲,划出重点内容,告诉重要知识。学生!记在研学笔记上,只需要记住讲解内容就好了。这样的研学实践活动和老师拿着图片、模型在课堂上讲解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课堂上还比实际场地要安静的多呢。这是真正的研学么?这是我们想要的研学么?学生们就没有一个问题想提出么?这不正是我们这些研学从业者应该考虑的问题!这不正是研学实践活动行业的一个痛点!

03作为研学实践活动的从业者,我们就应该给学生一个真正的研学。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课堂上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答对了学生就记住了这个答案。离开课堂,那么多的问题是老师没有提出的,学生们怎么回答、解决?带着更大的、更多的问题走进新的环境,一直都没有明白,自己应该问几个为什么。这是我们的教育短板,是需要我们认真面对并积极改正的。在研学活动中,一定要带着问题去参加,一定要带着问号去研学。除了通识知识的内容讲授外,更多的让学生们自己去发掘事件、事物的内在本质。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观点、思维等方面提出各种问题,哪怕问题刁钻古怪、天马行空。这也是思维创新的表现。研学导师和其他同学的回答,能让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的解答。如果有学生能提出难住研学导师的问题,那说明这个研学活动才是最成功的。这对研学导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李政道先生(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教育博士黄全愈先生(《素质教育在美国》作者)及众多教育专家都认为应该在教育中激发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反而是最大的问题。

 

来源:研学巴士栏目

Categories: 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