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琛工业大学暑期游学心记

Published by jsjjyuxi on

亚琛工业大学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成立于 1870 年,是德国著名理工类大学之一,也是世界顶尖理工类大学之一,被誉为“欧洲的麻省理工”。该校的众多学科在全德排名一直处于榜首,在世界排名中也位居前列,譬如机械工程、自然科学、经济工程、电气工程、信息学等。学校设有 260 个研究所,9 个联合研究中心。2016 年预算 9 亿欧元,其中 3.26 亿欧元来自于第三方赞助。在《经济周刊》大学排名中,亚琛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经济工程、信息学均位居德国第一,现为欧洲四所顶尖理工大学战略联盟(IDEA 联盟)成员之一。另外,亚琛工业大学还积极参与和引领了德国 TU9大学联盟的设立和日常运作。亚琛工业大学连续三届在德国精英大学中荣膺首位。

本项目名称为“2019年夏季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创新实践项目”,由亚琛工大于2019年7月22日至2019年8月2日期间举办。项目内容包含:

A.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无机化学研究所和亚琛莱布尼茨材料研究所进行专题授课。

B.参观德国尤尼氏国家研究中心,拜尔中心,科思创公司和勒沃库森化工区。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师生的创新技能及国际化视野,活动主题包括:

- 亚琛工业大学化学专业的学习情况和研发生态
- 德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现状
- 了解跨国化工巨头的国际营运模式

感想

01高瑞瑞

纵然只有短短的十四天,此次德国之行却使我收获良多。

不论是远超我目前认知水平的高阶化学知识和前沿研究,还是千里之外欧洲大陆的风土人情,都为我的生活打开了一扇关于世界的窗户。印象尤深的是参观尤尼氏研究所和拜耳公司的活动,我第一次了解到这些云集了全世界最优秀的一批研究人才的公司正进行着何种的研究,他们探寻的的是最基础和最高端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全人类的温饱与安危。

除此之外,同行的老师与伙伴们都非常nice,大家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学习能力令我实在敬佩敬佩。

总之,此行值得,感恩遇见。

02高凡舒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为期二周的德国游学,不仅让我拓宽国际化视野,更是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与国际交流能力,严谨细致的德国人和质量优异的德国制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身为一名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在德国亚琛两个星期的游学。初入这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满眼新奇,宽敞整洁的实验室、详细分类的化学垃圾、高端精密造价数十亿的大型仪器,研究所长关于世界前沿的研究成果的精彩讲解,更有幸亲眼看到并亲身体验那些之前只在课本上、视频里见过的实验操作,不得不感叹德国科技的无处不在。

作为大一本科生,白天6小时的全英文授课,夜晚3小时的中文讲解,一批量的化学专有名词加上教授的语速接连轰炸,刚开始的几节课,确实让我有些吃不消,所幸知识渊博的刘老师和聪慧可爱的师兄师姐们不断为我们排疑解难,解答我们关于化学(和英语)的各种问题,帮助我们跨越了大一到大三的知识鸿沟。

最难忘我们一起参与DNA制备、纯化与表征的实验时,在老师的指点下,我经过看似繁复却简明易懂的操作,几微升的溶液被移液枪完美的测量出来。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不禁对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啧啧称奇。

学习之余,我们近距离感受距家几千公里之外的欧洲风情。相机滤镜没有了用武之地,随手一拍皆风景,雕刻精致的欧式建筑,湛蓝天空下肆意悬挂的可爱云朵,绿树荫中掩映的教学大楼,广场上饱食后悠然自得踱步的鸽子,校园山坡上一边懒懒地晃着小耳朵一边吃草的羊群...…结束一日紧张课程后,享受微风中美味的BBQ烧烤,在躺椅上45°角仰望天空,这样的瞬间,也是游学中难忘的美好记忆。

从初来亚琛的手忙脚乱,到最后离开时的驾轻就熟,短短两个星期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不同的生活与文化体验。德国,历史上被称作“诗人与思想家的国家”,德国人的勤奋、自信,德国人的讲求效率,注重纪律,一丝不苟,都值得我学习和赞叹!

化学,化天地之奥妙,学宇宙之义理。接下来大学生涯,知识将愈加深入,课业将越来越繁重,但奥妙的科学会吸引我不断前行!

03何雨晴

有知识面广、基础知识扎实的师兄师姐们,各种能力齐全、照顾学生的刘老师和许多与我相处得很好的同级同学相伴,这次境外交流,我的收获丰富。

在知识方面,从价键理论到DNA的合成,各种仪器的介绍到塑料的广泛应用,我都或多或少的学到了高年级时才会接触到的知识内容;另外,在参观过拜尔制药公司后,我认识到了拜尔公司对维持人类生活所做出的努力,意识到科学对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在德国的日常生活中,感觉到的与国内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德国的生活节奏较缓,店面结束营业时间很早,有充足的时间与家人共度,也许是因为国内人口较多,竞争更激烈吧。

04姜艳

在RWTH学习强度很大,每天六小时课程。第一个星期老师讲的是术业专攻的科研话题—有关学术的饕餮盛宴。第二个星期学了DNA、参观拜耳公司,还在实验室进行DNA的合成、纯化、表征,算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国外实验室的运转都是井然有序的,无论是楼体自带的管道酸碱度检测仪、还是垃圾分类的条条框框、通风橱里试剂的配制,都让大家眼前一亮,这些无形却有形的硬件设施便是与实验室相辅相成的。

此外,一定要学好英语哇!无论是上课还是点餐,都得逼。自己开口,没学过化学专业英语的我更有一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紧迫感”,只能临时起意背了若干专业词汇。半个月的时间,也让我的听力和口语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05井然

不知不觉中,在德国亚琛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回忆起这十几天的生活,我觉得“挑战”和“发现”二词足以概括。

亚琛的官方语言是德语,超市、餐厅、公交站等各个地方的标识均为德文,这让只会英语的我们迎来了第一个挑战。手机中的翻译软件一度成为了我最常使用的APP,蹩脚的英语似乎也好了一点点。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在跌跌撞撞中探索了大半个亚琛城市,甚至是比利时和卢森堡。能够领略德国的风土人情,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之一。

难度颇大的课程是我面临的最大挑战。自旋电子学等课程对我来说非常困难,理解中文都十分不易,更不用说语速飞快又略带口音的英语。记得刚到的几天,我们每天都在旅店二楼复盘到很晚,用“挑灯夜读”也毫不过分。多亏了刘睿老师和几位师兄,我才在最后的结业考试中拿到了不错的成绩。

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参观莱布尼茨研究所和拜尔公司。工厂里环境非常好,甚至还有一个日式花园,完全没有预期中脏乱差的情况。拜尔公司的理念也让我非常敬佩,充满着化学人应有的担当精神。莱布尼茨研究所的博士和硕士们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德国留学的事情,让我发现了关于化学的新思想和新目标。

这次的“CIC”项目确实非常“硬核”,但收获良多。可以说,我从不后悔这次德国行。如果有机会,我还希望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德国和亚琛,了解欧洲大学和研究所中的神奇化学世界。

06李昊

分享一点Aachen的小故事。Aachen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城市,人类纪元开始之初这里便出现了人类的踪迹,城中的各式建筑布满了时间的锈迹。

伴着青苔石壁投下的阴影,走过静谧的石砖老路,教堂、广场、堡垒的建筑上有一个神秘的标志反复出现——Aachen的城市标志。

我从RWTH的老师那里了解到,这个符号是Aachen象征。它原本属于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贵族首领,那是他们家族的徽章。Aachen的居民们十分爱戴这位大人物,将他视作城市的象征。久而久之,大家就将他们的徽章当做了城市的标志。

临行前,最新版的课程表告诉我第一节课是“神奇的化学世界”。也许是科普类课程,我心想,直到第一节课的幻灯片打到投影上

“Advanced Coordination Chemistry”

几个字母透过我的瞳孔。面对这等难度的课程,我不知道在未来几天内会发生什么。

“我们要确保每个人都能学到东西。”当地研究所所长,其中一位给我们上课的教授,如是说道。确实,畏难心理造就的势垒背后是实用的知识。晶体场理论、光谱项、磁性材料、电子自旋、循环伏安法、各种表征仪器……这对我将来学习无机化学起到了很好的预习作用。

在这个和知识化合的反应中,起到催化剂作用的是我们的领队刘老师,由老师带领的复盘是最后一道防线。特别感谢老师的付出,我们个人可以听不懂,老师却顶着必须听懂的压力。课上听讲、课下复盘,尽力迎接挑战,这些知识能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此行未悔。

07李鹤

十分有幸能够参加RWTH举办的CIC,来到Aachen这座有谓“欧洲摇篮”,蕴含悠久历史和文化,以及继工业革命与现代化发展后具备高科研水平的多元之城。

坐落在德国、比利时和荷兰三国交界处旁的Aachen,是一座不大的城市。位于环山盆地,气候宜人,生活节奏舒适。在第一天的City Rally中,我们就在屹立千年的大教堂的周边区域进行探索活动。埃里森泉凉廊的温泉水,遍布在古街两侧的商铺,还有散落在城市四处时而可见的RWTH建筑,更是让我对Aachen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之情。在余暇时间,我们还游览了许多市内以及周边城市、国家的景点,领略欧洲风光。

第一周的课程是在RWTH的化学研究所开办的。期间,在所长Paul Kögerler教授和Manfred Speldrich等博士的带领下先后学习了我们熟悉的配位化学、磁性材料等基础理论课程,和分子电器学、电子自旋学这种偏向理工类课程,此外,课程还向我们展示了RWTH近年在近藤效应上取得的实验突破,即在单个磁性分子中实现近藤效应——后两者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全新的学习体验,在课后我们都有着十分的感触。第二周在DWI莱布尼茨研究所了解了其中一些主要的研究领域,并且在实验室里全程体验了一番十分硬核的DNA固相合成、纯化和表征。期间我们还去Jülich研究中心参观了各种大型研究室和相关研究成果,在Bayer公司总部参观了各种生产设施和操作车间,增长了不少见识。

除了收获新的知识外,印象深刻的便是文化、科技差异给我带来的冲击。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科技对欧洲文化与生活的渗透与影响便产生了像Aachen这样传统风情与尖端科研并存的城市。这种独特风格的城市让我有着别样的感受,就好像处在历史和未来之间的现在一样,些许微妙。科技发展起源地的另一大优势便是科研设备规整、完善。在这里,普通的化学实验室都如同新装修的一样,十分干净,也没有明显的刺激性气味;玻璃仪器有专门的收纳机器,清晰烘干一条线完成;药品的存放和整理,废物的分类和回收都十分考究;各种大体积基础设备也都保养的十分完好——这些优越的硬件条件对于国内平均水平来说是十分难得的。

印象更为深刻的便是在Jülich研究中心的讲座中的一句话:“身为科研工作者,有那么多的事物去探索,一生之中永远不会有任何枯燥无味的时刻”,以及在Bayer公司总部的展厅所了解的,他们在药物和农作物等领域为人类以及生态圈未来生存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不禁感慨,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就是要用于探索未知,尽到自己的力量为世界创造美好。
这次短暂交流留给我们的珍宝,即是知识与远见。

08刘虎成

总的来说,这次去亚琛的暑期交流还是有很多收获的。从项目前期办理一系列手续有多位老师和同学帮忙,再到抵达德国之后在学业和生活上有刘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帮助,一切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两个礼拜的时光里,既有课堂的教学,也有去Jülich、Bayer等参观学习,还有在实验室进行DNA的固相合成...在两个礼拜的时间里接触到了一些前沿的理论和高大上的仪器:Kondo effect、SQUID Sensors、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一方面惊叹于国外教授的授课能力,每节课都是100分钟以上,有一堂课教授连续讲了三个小时;另一方面又佩服于德国教育水平的前卫,和国内相同年级的学生课程难度和深度远超国内标准,在他们的教育体制下面更多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强调学生合作学习。基于较高的数学、物理和生物学科基础来助力于化学学科的发展,配合尖端的仪器使用使得整个学校能够产出许多的科研和教育教学成果。参观和进实验室也使我增长了很多见闻,走廊里或者实验室里面基本可以说是闻不到试剂的味道,实验室的氦气能够循环回收利用,专门设计的逃生楼梯等等,不得不承认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生活方面,品尝了很多国家和地区各具风味的美食,滋润了味蕾;游览了卢森堡、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科隆、三国交界点等地点,愉悦了心情。体验了高物价下的“奢华”生活:搭乘无人检票的奔驰公交;在厨房用着并不齐全的餐具做饭;饱食2欧一斤的车厘子;和朋友以及“课代表”打灯复盘;感受莱茵河暮色的撩人....太多太多都是此行的深刻记忆。

真诚的感谢两个星期里每一位朋友的帮助,希望大家都能带着在德国的收获,更加努力的去创造美好生活。

09马璐瑶

荣幸在这个夏天参加了亚琛工业大学创新实践项目,在亚琛这个美丽的城市经历了这么多的精彩时刻。

亚琛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学城,亚琛工业大学是德国最负盛名的理工科大学之一,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使得亚琛这个美丽的小城时刻充满着流动的活力。

在亚琛的十四天,我们参观了亚琛工大的无机化学实验中心,见识了各种各样先进的化学仪器,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实验室里清新的空气和整洁的环境;还参观了德国尤尼氏研究中心、亚琛莱布尼茨材料研究所,更是有机会进入德国化工巨头拜耳公司,真正实现了学习实践相结合。

除此之外,亚琛城市里每个人的友好和整个城市的文明、慵懒的氛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位于三国交界的有利地形也让我们在周末变身“疯狂旅游团”,最后感谢学院提供的机会、带队老师的悉心照顾和亚琛工业大学的周到安排,真的不虚此行!

10米雅杰

为期半两周的德国之行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收获颇多。

首先,外国与中国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在生活上。在德国,食物是跟中国有很大不同,一般主食都是与炸土豆为主,那边人很喜欢吃沙拉,还有芝士酱,主要以甜食为主,很少会有很辣,味道很重的食物。如果是第一次去欧洲那边短期交流的话,在饮食方便可能不太习惯。

在这短短的两周里,学习上也很繁忙,我们上了许多讲座,不同的教授给我们教授了不同的知识课程,内容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是全英文授课,有许多专业单词就会成为我们比较难的地方。除了在听讲座以外,我们还参观了一些研究所和化工公司,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外国的科研人员,以及他们的科研工作环境以及他们科研工作时的场景。很有幸的是,我们也参与了DNA合成的这一实验过程,影响很深刻。除了学习之外,我们到一个国家短期交流,肯定也会去看这个国家它的文化和特色建筑,德国有许多著名的教堂,真的十分宏伟漂亮。

总之,在德国交流的这短短的两周里,充分体验了德国文化,对化学化工也有了新的认识,还是很充实的一次经历。

11单佳慧

亚琛,德国边境的一共小城市,位处三国交界,环境优美,风景宜人,非常感谢学校组织的这次访学,让我有机会了解这座城市,让我对化学有更深的了解,让我认识了更多的朋友。

虽然我们是来自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但是亚琛工业大学安排的课程让我们每个人都受益良多,学习到了许多以前未学习过的知识,对化学的各个方向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去拜尔公司参观,让我们认识到了化工厂的另一种可能性,不是滚滚浓烟和刺鼻气味,而是优美的环境,高度机械化和干净整洁和睦友善的工作氛围,让我们更相信化学创造美好生活。

有幸进入了这边的实验室,宽大整洁是对实验室的最初印象。实验室垃圾分类做的极好,高端的仪器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经过理论课的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合成了一段DNA,更好的理解了理论的同时也锻炼了实验操作。

因为亚琛的地理位置,我们有机会去德国周边的国家游玩,比利时、卢森堡之旅让我们更了解欧洲文化,别样的风景,让我们不停举起相机,也想将这一的景色印在脑海里。曾经没有忧愁,曾经风和日丽,曾经身边的你们给我最温暖的天气,我把在这异国他乡的记忆存在相片里,住最永久的回忆。

12辛燃

在德国亚琛度过的这半个月,十分令人难忘。

我们在亚琛工大的访学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周主要是学习无机化学方面的理论课程,老师们所讲授的内容比起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要更深更广,也涵盖了这些老师们的研究方向。

刚开始因为课程难度偏高和对许多专业词汇的陌生,我感到有些吃力、不适应。但是同学们在复盘时候积极探讨、互相帮助理解,总结问题请老师统一解答,这使我们的学习顺畅了许多。
第二周主要是有机化学方面的DNA合成、表征等技术,我们可以进入实验室亲自动手做实验。这里的化学实验室比国内的要更加整洁明亮,仪器精简而齐全,还有专门的清洗机。老师在带领我们做实验时,对每个仪器的使用都很规范、严谨,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比起课程,我更多地意识到:原来化学有那么多有趣的知识是我不曾触及的。很多领域的理论都已经发展成了完善的技术,运用精妙,我却至今才领略。系统地学习一门知识,就如同探索一片未知的丛林,渐渐复杂纷繁,但又趣味横生,激发起前进的动力。只有主动思考、扩充,我们才能够领略到更多风景。

除了上课,我们还参观了莱布尼兹研究所、拜尔公司等。见识了高端的科技、自动化的工厂,仿佛预见了人类未来的生活模式。机会有无限可能,挑战也接踵而至,我们更要勇于创新。
另外,我们还体验了文化交流。鸡尾酒会、BBQ、游览比利时和卢森堡等活动不仅让我们感受了异国风情,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谊,结识了外国友人。

这场访学旅途给我的最大收获便是:Science is to make life better. 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为此助力。

13张地多

这一次很有幸能赶上参加德国交流的末班车,前往德国亚琛进行14天的学习。

开始学习之后便发现德国在学术上的严谨认真的态度。由于我们两周所学的知识部分为当地大学、研究所进行的科研内容或者科研相关知识,我在学习之初有些许不适应,但是负责教学的老师会经常问我们有哪些不懂,照顾我们的学习进度,以确保我们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另外,我们在尤尼西研究所与勒沃库森拜耳公司和科思创公司的参观也让我对科学改变生活这句话有了另外的理解,他们在进行的科研与工作,除了为了取得成果,更多的是为了当今世界的人类生存问题考虑,这也让我内心更加的崇敬与憧憬。

当然,这次参观也是第一次切身感受实实在在的欧洲风情,人们虽然日日忙碌,但仍然会在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安静的一隅去享受生活,这两周的生活确实是一个别样的体验。

14张兢

一直对德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愫,当得知有机会去德国游学的时候,我是无比兴奋的,兴奋到即使我们的准备过程是在繁忙的期末周,需要利用宝贵的复习时间去办理公证、各种材料,去办理签证,也没有半分不愿意。

我们经历了最长白昼,到达了德国,从下飞机的那一刻起,我们更加觉得前期的准备过程中走的所有弯路都是值得的。我们感受到的就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环境超级好的发达强国。我们拥有了亚琛工大——这所被誉为“欧洲的麻省理工”的世界名校的ID,周一到周五,每早去moss吃早餐,然后搭乘公交车去亚琛工大上课,印象最深的是化学研究所的所长——一位温柔、充满智慧的绅士,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三个小男孩的父亲,对待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每次课前都会给我们准备巧克力。在期间,我们学习了普化里的分子轨道理论、晶体场理论等,还学习了与分析化学相关的荧光发射,与物理有关的磁性材料等。mensa的午餐很好吃,每天我们都会尝试不一样的。下午五点下课后,我们偶尔简单复盘后,就匆忙赶去吃晚餐,在德国尝过德国香肠,吃过土耳其菜、意大利菜、泰国菜……也有特地去科隆吃德国大猪肘子,来莱茵河边吹吹风。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有幸参观了拜耳公司,去酒吧与国际学生交流,一起BBQ,利用周末去了比利时布鲁塞尔、去了卢森堡,也在结业考试后,匆匆去了荷兰境内的三国交界。

每一天都充满了惊喜,从不重复,在这里,我们留下了欢声笑语,带走了美好的德国印象与从未有过的知识和体验感,我们这个小团队,操心的刘睿老师无时无刻不在“数羊”,确保我们都没掉队,师兄师姐们非常好,一直有好好照顾我们这些小朋友。

Aachen,德国边境古朴小城。无论是永远准点到达的公交车,快节奏的课堂,还是闷热的夏天,一口下去全是热量的冰淇淋,抑或是晚八点空荡荡的大街,晚上21:30的日落,大教堂的钟声,我都很喜欢。

再道一句:“Germany,see you next time!”

Categories: 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