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研学旅18

这几天,无论是小学部还是初中部的课程都精彩纷呈,也引发了我们许多家长的热议和思考,这些天孩子们不停的在接受科学、艺术和人文的启蒙,这三块儿,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三大支柱,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我们前几天看到了他们科学和艺术课的实施,绝对不是简单的空洞的形式上的科学和艺术,有太多思考的空间和余地,而今天,我们看到的人文方面的教育更让我们肃然起敬。
以前经常提到人文素养,然而,这个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和内在品质的人文素养是如何得来的,总感觉抽象不具体。难道就是我们的教育体系中那些思想品德课本里呈现的?今天一早被一大波的照片砸懂了,这些抽象和不解,也就有了答案。所有的后期行成和培养,它不是苦口婆心的说教,一定应该都是实实在在的经历。让我们来看看今天都发生了什么吧?
甜甜圈节
这是学校开展的甜甜圈节活动,也是一种募捐活动,本次活动是孩子们每人需要支付2.5纽购买甜甜圈,学校收到的费用用于学校发展项目上。领队老师说,这里学校类似的活动非常多,都是自愿参加的。
比如为残疾人筹款,为癌症病人筹集资金等等。有的孩子为脑癌病人捐献头发,整个头剃成光头,孩子们难过自己的头发,但更多的是为自己的举动而自豪。当然,小学部也会有这种课程或者活动,比如在学校买或者到街头卖巧克力,当然高中此类的活动会更多。这几天我都在研究新西兰的教育,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网上看到好几个对我们来说不可思议的案例。
这几个案例都是我们国内的孩子去新西兰上学后,在当地教育的引导和感召下自发组织的公益性的活动。其中一个是初中的一个孩子,自己组织一个公益性的项目,亲自电话联系好几十个公司,讲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以获取社会上的支持。另外一个也是初中的孩子,牵头组织为自闭症患者开画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看了今天的活动,就不难理解这几个案例的发生了,也很容易理解了有些国际名校拒绝了国内一些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反而青睐一些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孩子的原因了。他们从小就全面的参与社会,从小就培养社会责任感,这是当地的教育和人文环境分不开的,那些名校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以及这些孩子到底是怎么养成的了,不言而喻,那绝不是为了申校之前做的秀,那是根植与骨子里的修为和发自内心的责任感。而,以上两个案例看得出,我们国家的孩子,扔到那个环境里,表现的也丝毫不逊色。
小菲同学有幸参与到了这次公益活动,但是,还没等掏出钱来去买甜甜圈,就被home妈妈拦住了,home妈妈早就给小菲买好了甜甜圈。瞧小家伙脸上盛不住的笑容,一定是非常非常的开心吧,这是一个特别的甜甜甜甜圈吧。小菲一直很羡慕妈妈是老师的同学,如今有幸体验了一次,很爽吧。总之,很甜,嘴很甜,心很甜,精神更甜。
再来看看初中其他一些情况,这是初中的编程课,在大前天小学部我们看到了他们通过编程控制电路设计打地鼠的游戏,初中自然更少不了编程课。自此我们看得出,新西兰的小学、初中,乃至高中和大学的课程衔接非常紧密,每一级别层层递进为下一级别做好准备,他们大人们不认为孩子接触某项事物过早,孩子们也不会在成长的路上突然感觉哪些事物是完全陌生的。
孩子们只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认识这些事物,然后不停的去感受,去思考,去做选择,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进一步深入下去。
这是在esol课上做的小勺子,看来这esol课的形式也真是很丰富啊,玩儿中学语言,不枯不燥。
这是烘焙课,这是在课堂上,这么多的调料配料的,老师们真是不嫌麻烦啊。当然,孩子们收获的是快乐,是成就,也少不了各种学科的渗透吧。
今天第一次先介绍了初中部,我们再来看看今天的小学部吧,有更多的孩子参与到了编程控制电路打地鼠的课程中,孩子们有模有样,一点儿不亚于我们当时大学里的状态。孩子们编完自己的游戏后,就开心的玩儿起自己编的游戏来了,这种感受一定很特别吧?无论是艺术启蒙还是科学启蒙,连我们刚从大学走出来的领队们都已经羡慕嫉妒恨啦啊。
研学中,孩子们每天过的非常的充实,忙的不亦乐乎,以往起码每天都能收到小菲睡前发过来的晚安,而今天,晚安这个招呼也省了,没收到任何一点儿来自于小家伙的动静。当然,我们每一个家长隔着屏幕也都没闲着,截止到现在,我们已经从最开始的担心孩子是否适应当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转变为开始焦虑未来了。孩子们带着我们的双眼去看世界,去体验世界,他们估计也从来没有想过,地球上还有那么一类人类,他们的学习环境跟我们完全不一样,他们在玩儿的过程中学习,他们有大把的时间认识自己,了解世界,思考未来。
而我们家长也从来没有任何时候对教育上的思考冲击这么大,这些颠覆性的认知或者因此而带来的改变,对我们来说比孩子去学习这四周的语言,也许意义更大吧。除了教育上,我们收获的还有满眼的风景,再来看看那里经常可以看到的彩虹,这里是当地的冬季,已经是第二次见到双彩虹了。我们以为很稀有的东西,在另外一个地方可能很常见。
教育很甜,人文很甜,风景也很甜。
嘴很甜,心很甜,精神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