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与游学的区别与选择

Published by jsjjyuxi on

海外是现在许多学子比较向往的地方,因为那里有许多和自己身边不同样的文化,想自己去感受一下。但是现在去海外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个是通过学校的渠道前往海外去研学,另一个就是找一个正规合法的游学团队一起去进行游学。两者本质上差别不大,就是两者都有自己的风格。

今天我们就研学和游学这两个主题来为大家简析一下,让家长和小孩们对于两者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1、概念辨析

一般来说,游学是只针对到国外的游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增强外语能力博闻强识,而研学则是既可以在国内也可以在国外进行的学习活动。研学被这样定义,研学即研究性学习 ,国际上统称为探究式学习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HIBL),研学活动要求学生必须要有体验,不仅仅是看一看、转一转,还要有动手的机会、动脑的机会、动口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在一定情况下,应该有对抗演练,逃生演练,应该有出点力,流点汗,乃至经风雨、见世面。

而游学相对来说就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了。虽说,研学与游学的活动内容和路线其实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也大都掺入了和学习内容有关的特色和亮点,但正如上文所说,它们的目的还是不尽相同。

如果想让孩子能在外语上有所进步并可以在过程中,放松身心、增长见识,尽可以选择以旅游为主的出国游学活动;如果只是想进行一些学校学习内容的延伸,扩展视野丰富知识,则可以选择研学的活动。

2、目的辨析

简单来说研学和游学都是一种以教育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并且两者都是走出校园,离开课本的一种方式。区别就于“研”和“游”这两个字。

研学带有针对性的学习,每一次活动都是由学校和研学机构统一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并且每一次研学活动都是带着目标问题出去,把课堂的内容带到户外。以内容+体验的方式去教导孩子。

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大部分孩子的天性还是乐于探索,比较好动的。课堂的内容和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气氛不是很活跃,激发不了孩子学习的乐趣。容易变成读“死书”不能灵活运用。

而研学的根本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更好的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连,以传输知识为主要目的。其方法就是将课本上的知识,以户外研究的形式去让孩子们自主去学习并培养兴趣,最后再返回到课本上将自己的认知与课本上的内容相结合达到最佳的学习理解效果。

3、重点不同

游学上注重的第一点是“游”更多的是以放松身心的,增长见识为目的的游玩,其自由度更高,重在文化体验培养兴趣。

从早几年先火起来的游学来看,游学不被看好和接受的最大问题是“游中少学”和“以游代学”的情况比较普遍,尤其以低龄少年出国游学为甚,很多就是打着游学的口号当做旅行,走马观花式的效果显而易见。

当然这是以前,现在游学受众大部分比较成人化,路线设计也越来越精细,并且多以国外拓展为方向,领略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开阔眼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相比研学没有很强的针对性。

4、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上与研学也有很大区别,游学大多是通过社会机构自发组团报名,人员也就比较散,因而社交性也相对比较强。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所以说研学一般指在教学过程中,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集体出行的活动;原则上来说,教育部不鼓励在上课期间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出国研学。而游学则是在寒暑假,学生无课的情况下,由家长通过游学机构、有游学业务的旅行社等为学生报名,学生个人出行的活动。

从以上说明研学与游学的区别可以看出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增长见识,培养兴趣爱好,放松身心可以选择游学,但如果希望进行一些学校学习内容的延伸,增强学习兴趣,扩展知识研学是你的最好选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管是研学还是游学,两者都是为了这一理念而前行的,对于孩子来说无论哪一种形式都是为了培养自身对学习的热情,而剩下的选择就要看自己是以什么目标作为出发点了。

Categories: 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