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Top 30青睐的课外活动就会被录取?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Published by fengyan on

在申请者们标化成绩普遍“膨胀”的今天,招生官们越来越强调并看重学生个人背景以及活动经历的展现。然而,现在活动种类和数量那么多,究竟该如何选择?参与了大家都推荐的活动,就一定能提高录取率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外活动真的那么重要吗?

康奈尔招生官:是的

大家都了解,美国大学大多采用的是holistic review的审核方式,不像国内“一考定终身”性质的高考,美国大学在是否决定录取你之前,会综合考虑你的成绩、文书、活动。

我们常说成绩是进名校的敲门砖,但是如果你想要真正受到名校的认可,从而被录取,仅有优秀的GPA和标化成绩是远远不够的。

成绩是你申请的硬性指标,表现你学术能力的一个方式,而你的个性、潜力等招生官更看重的软实力,则大多体现在课外活动之中。

从康奈尔大学看名校录取审核流程

康奈尔大学学生报刊曾经刊登了康奈尔大学录取办公室、临时副校长Jason C. Locke与农业与生命科学招生主任Pamela Tan女士的一份采访,他们分享了康奈尔大学申请审核过程中的录取原则及流程。

第一轮审理 第二轮审理 身份
  • 学术背景:如GPA,课程难度
  • Why Essay
  • 推荐信
  • 课外活动
  • 全方位评估
    • 不仅是学术的问题,还需要学生是否真的适合康奈尔
    • 可以很好的适应多变的环境并能收获更多,有相互学习合作的精神
    • 强烈想要融入社区并做出贡献的特质非常重要
  • 种族
  • 性别
  • 居民
  • 是否校友子女等

康奈尔的申请大概分为两轮,第一轮最重要的就是GPA,看完整个成绩单、GPA、课程难度,包括课程体系之后,其次就看一下小文书。第三是推荐信,第四个是课外活动。

我们发现,在第一轮的审理中,只有在看完学术和小文书之后,康奈尔的招生官才会进入到推荐信和课外活动的审理,我们也就能够从这个顺序看出申请材料的重要性排序。

此外,在第一轮审理当中,除了GPA和成绩单之外,小文书、推荐信和课外活动这三项其实都跟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课外活动,因为你的课外活动串联并影响着其他两个材料。

 

你的活动决定着小文书的深度

首先,如果你的活动不那么突出、兴趣不那么明确,那么你的小文书是很难写出深度的。就拿why school小文书来说,我们要从这篇小文书中展示出自己真的了解这所学校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机会。

这背后的一层含义,或者是大前提就是你很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自己有什么,你才能理解学校能给你带来什么。

这一点的关键其实就在于你自己的经历有哪些,之前参加过哪些比赛,哪些比赛触发了你关于某个专业或者某个学科的学习的渴望,甚至是通过这些经历你知道了自己想将来想做什么,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

所以小文书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你自己有什么,再跟和学校有的资源形成互动和匹配。

 

活动是否真实,需要推荐信的证明

说到推荐信,其实就是课外活动真实度、可靠度的佐证。我们在推荐信中会邀请学术老师、科研老师、父母、朋友,或者是其他推荐人,来写一份推荐信,那么只有你真的是做了事情的情况下,这个人才会答应给你写推荐信。

所以推荐信其实能够很好地把我们做过的一些活动进行真实的还原,并且是通过推荐人的口来表述我们的活动经历。

活动贯穿着你申请材料的始终

虽然最后一个是课外活动,但是大家会发现课外活动在申请当中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的小文书、推荐信、课外活动本身,都是要通过我们学习之外的活动经历来支撑的,从而充分展现出我们的性格以及个人兴趣。

在第二轮审核中,招生官会全面地评估,包括你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学习能力、思考的宽度和深度,还有你个人的整个履历,从而判断你是否可以在康奈尔取得成功。

此外,合作和学习能力,以及融入社区并且为社区做贡献的特质也都是康奈尔大学甚至美国名校所青睐的品质。而这些招生官关注的方面,都是能够从我们的文书和活动中体现出来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留学家庭也认识到了课外活动的重要性,然而,课外活动类型多种多样,哪些含金量更高?哪些是必须要做的呢?

 

课外活动都有哪些类型可以选择?

根据以往经验来看,最核心、最重要的几种活动类型分别是学术、体育、艺术、志愿者、社团、打工实习。棕榈之前很多录取Top 30的学生,其实并没有特别多的活动,但是这六大类里几乎每一类都有,并且持续时间都比较长,最短也有一年半。

课外活动类型含金量

基础活动虽然简单,但必不可少
以课外活动的含金量来划分的话,最基础的活动就是学校社团,包括志愿者。因为大部分学生从九年级开始,甚至有些从初中开始,就会参与这类活动,且志愿者活动门槛比较低,筛选制度比较松,所以相对来说含金量没有那么高。

但不是说它含金量低就不做,因为很多学校对于志愿者等社区服务活动的都是有要求的,美国高中都会要求学生参与一定时间的志愿者活动,才可以拿到毕业证书。所以志愿者活动虽然基础,但是必不可少。

中段活动需要和大学申请的专业相关

金字塔中段是关于个人特长的一些活动,就包括体育、艺术、表演等个人特长。然后是学术活动,比如做科研,参加竞赛,或者你在高中阶段去上了一些大学的课程。

和学术活动含金量基本持平的是打工实习,可以是有工资的,也可以没有工资。因为一般进到企业里面去打工实习,不管是带工资或者不带工资,做的事情相对来说专业性会更强一些。

哪怕你做的并不是核心的业务,但是你在这样一个大的领域、环境下面,通常是跟你大学申请的专业相关的,所以这类活动相对志愿者、社团来说含金量会更高一些,大学也会更加认可。

个人项目才是冲刺名校的必备法宝

金字塔最顶端的活动就是个人项目。基本上对于那些想要去冲刺前30的大学,尤其是申请藤校的学生来说,个人项目现在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活动了。

个人项目其实是由学生发起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通常会跟学生关注的领域以及想要申请的专业大方向比较相一致。目的在于通过办这个活动去实现一些社会的影响力,去解决一些问题来改变世界。

为什么个人项目的含金量这么高?

因为作为一个高中生,你去发起一个活动肯定会比你参加一个已经形成规模的活动难度大很多,并且如果你真的坚持两到三年的时间取得一定成就和影响力的话,学生肯定是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很多的困难和阻碍,才能够做出这样的个人项目成果。

有了高含金量的活动,就能够冲刺名校了吗?其实活动是否展现出招生官想要看到的品质和特点,才更重要!

大学究竟想考察学生哪些品质和特点?
  • 持久度:持久度一个很直观的反映,就是我们在填写活动列表的时候需要填写的小时数。持久度能够反映出来一个学生的坚持以及时间管理的能力。同时你参加活动的时长也能够很直接地影响到你参加这个活动的深入程度,以及这个活动对你的启发和影响。
  • 深入度:深入度其实就是要看一个学生在做活动的时候是不是足够走心了,因为同样的一个活动,有些学生参加两年,但每次都是像“朝九晚五”上班似的打卡,做事情不走心,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无法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 独特性:像去孤儿院、敬老院这类的活动很多人都会参与,参与的人多了,这样的活动在招生官眼中的含金量就会大大降低。所以除开这种基础类的活动之外,你需要有一两个比较独特的活动,才能让招生官眼前一亮。
  • 影响力:影响力其实就是希望学生在做活动的时候,是真的能够把自己放在你的社区里面,通过你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来改变,或者是改善身边的一些环境。
  • 学术性:学术性其实不是那么的重要,因为你在做这个活动的时候,可能是九年级或者十年级,那个时候你对于自己想要申请的或者感兴趣的专业领域还不是那么的确定。但是要注意,你可以没有非常具体的专业领域,但你做的活动大致领域要符合你想要申请的专业大方向。

相关链接:

如何判断国际竞赛的难度和含金量

6.14翰林学院讲座-国际竞赛专场回顾

 

 

来自网络

Categories: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