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校分享Summer in Berkeley vol.8

Published by fengyan on

 本期作者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李峥岑同学,他将分享他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精彩生活。

    之前交稿的同学已经把伯克利暑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介绍得比较详细了,所以在此我主要想谈谈我这一个月对美国人和美国社会的感受。初下飞机,在去学校的车上,窗外的风景给我的暗示无比强烈,这就是美国。因为之前通过互联网对美国有一定的了解,我的感受可能跟其他初到美国的中国游客不同。很多中国人,尤其是近年赴美的游客都会觉得美国看起来很像“农村”。确实,除了极个别的城市,像纽约、芝加哥,绝大多数美国所谓的大城市都很“矮”,没有太多的高楼,所谓的downtown也只是建筑分布比较密的老城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游客一定会产生一种很“破”的感觉。这种感觉无可厚非,但是美国的富裕与发达,也藏在这些我们或许都看不上的“破楼”里。

地广人稀,多山,地中海气候三个因素共同形成了加州的植被风貌。伯克利大学就处在山海之间,这里夏季光照充足、降雨稀少,晚上八点日落,我们来了一个月还没下过一次雨。生活在这样的气候下的人们自然很热情阳光。加州的人们爱笑,与我们这些挑灯夜读的留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暑校的体验几乎完全取决于你的课程选择,如果你选择的是语言课或是基础通识课,那你的这个暑假堪比度假,没有报销学费的担忧,每天行走在校园里轻松惬意,甚至有时间读书作文思考人生。但如果像我一样选了总共八学分的专业课,恭喜你,获得了伯克利本校学生的体验卡。紧凑的课程安排让你永远有没完成的任务,注重过程的评价体系让你每个阶段都必须全力以赴。最初几天我不禁感慨,这课程密度,这学习量,果然是世界顶尖高校;之后得知伯克利本校学生也不会像我这样硬核选课,霎那间老泪纵横。想想身前一百多个诺贝尔奖得主,不哭,还有三十个伯克利的凌晨三点相伴。

恰恰与别人相反,这一个月,美国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发达。这种发达不是百年历史的建筑的外表,而是装修现代化的教室,专业又友好的教授和助教,完善的残疾人保障设施,绝对礼让行人的汽车,不会怕人的松鼠和小麻雀…美国人似乎没有浪费的概念,因为短缺和饥饿离他们太远,他们(至少加州的人们)似乎并不在意国人很关心的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我也没有感受到其他人的任何歧视,他们都是普通人,更在意自己的生活,在意喜欢的球队和比赛,在意自己的朋友和工作。虽然生活有种种不适应,但是美国社会的完善和包容,还是让我感受颇深。

或许因为我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游客,短暂生活在乌托邦中,能够忍受并且主动避开美国社会的阴暗面。但是,美国人、美国社会的这种从容与自然,让我相信他们还会继续繁荣发达下去。这里有落后的小费制度、天价医疗和教育,也有最开放和包容的学术和工作氛围;这里有跋扈的资本巨鳄,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公交司机和收银员;这里有泛滥的枪支、毒品,也有振聋发聩的摇滚和追求平等的游行……

这里可能看起来不那么美好,但总能让你相信会向着美好的明天前进。中国能在短短四十年追上来令人欣喜,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此自大,我们离美国还有距离。能生活在昂扬向上的时代是一种莫大的幸运,每一天你都能期待明天会更好。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HITSZ国际事务处
Categories: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