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类型及选择建议

Published by fengyan on

夏校

项目介绍

绍夏校的选择要适合孩子的兴趣和人生规划,而且是一个长线工程,一开始就合理有效的规划和选择,最后会发现每个点都串成线,成为强有力的助燃剂,为孩子的人生加速助力。

夏校的选校季,一般从每年的10月就紧锣密鼓开始了,发现并挖掘孩子的兴趣来制定夏校计划是核心,如果孩子太小,家长最好提供一个开阔多元的平台有助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和所擅长的领域。本期小编大致汇总了一些夏校类别,在以后的系列推文里会深挖并全面的解读各个类别。夏校类别包含了比如视觉艺术类、表演类、科技类、户外体育类、学术类营地等,综合了大量家长的宝贵经验,给出以下建议:

  • 综合类夏令营包含很多派对及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可以锻炼孩子的社交及语言交流能力,如果孩子比较内向,需谨慎选择此类夏校;
  • 户外夏令营,比如体育竞技类,考古类,对体能要求比较高,如果孩子还太小不能自理,或身体素质比较弱,建议先选择其他类;
  • 表演艺术类,要选对年龄组,避免不匹配引起不适应;
  • 每种夏校在选择时,要考察时间安排,代课老师,上课形式,营地学习和娱乐活动的比例等详细流程。

夏令营的种类繁杂,在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

  • 孩子的年龄段
  • 兴趣爱好
  • 性格脾气
  • 根据需要对夏校的位置选择
  • 家长的时间安排如何配合孩子的夏校时间安排
  • 参加夏令营期待的收获是什么

1、视觉艺术类

适应陌生环境第一步

这一类的夏令营,主要聚焦在参加博物馆,美术馆,画画和手工制作。

室内画画和手工制作时场子不大,老师也不需要很多。一般一个老师加一个助手,最多可以照顾20个左右学生。很多时候,学生没有超过规定数目的时候,一个老师也管理的过来。

在一个管理良好的艺术营里,孩子既可以和同学老师以她自己的节奏慢慢交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又可以每天拿回来一个作品,不论质量如何,都有满满的成就感。另外,很多艺术营都会每周安排一次外出写生,会去到各种不同的景点或者公园,但总体来说运动量较小。

艺术营通常会按照年龄分段,不同年龄和艺术水平的孩子划分到不同的班级,更有利于老师有针对性的教学,也更有利于孩子们的进步。我们之后一年上过的一个艺术营,虽然依然根据年龄选择了班级,但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比较。

第二年的营内学习,依然更多focus在孩子的创造性和色彩的配比上,通俗的讲,就是简单的临摹,创意描绘和手工,不掺杂专业的绘画技巧和理论。

营地推荐

1.CD Art studio:
气氛轻松,充满童趣,5-8岁班和9-15岁班
2.Bay Shore Art Studio
七颗松主题艺术营:
精品营1:4师生比例,根据孩子兴趣可调整定制相应主题
3.The Marvegos Fine Art School:
多个营地,时间灵活,老师年轻活泼
4.“乐陶陶”文化艺术之光夏令营:
中文,诗歌与绘画的完美结合,提供健康午餐

2、表演艺术类

不要选错年龄组

这种夏令营就是教(玩)表演和歌舞。

以后面要推荐的CMT夏令营举例,每周或者每两周排一个剧,所有的孩子都会参与进来。表现力强的孩子会更有机会担任主角,而内向或者艺术天分一般的孩子也不必担心,一定会有配角角色分配给他/她。

Session结束的时候,营地会叫家长来观看表演,算是汇报演出。孩子表演的时候会有老师在台下台上一起提示,每场中间还会涉及小规模的换道具,换衣服。

这种经历不仅仅是学习唱歌或者舞台表演,更是能有机会让孩子接触见识到一个剧从组织、排练到演出的始末,是对早期project management的极好认知。

和艺术类相似的是,选对年龄组很是重要。当孩子的年龄卡在两个组中间的时候,要仔细阅读了解不同组别的差异,或者打电话给营地主办方询问。

如果孩子个性成熟稳重,不妨进高阶组,受到的培训会更正式更全面。如果孩子胆小内向,就不要着急,在低阶组慢慢来,重在培养兴趣。夏令营不止要上一年,而是年年都会上的seasonal school,所以让孩子形成一个积极的观念尤为重要。

营地推荐

1.Camp CMT:
形式活泼,深得孩子喜爱
2.晶晶合唱团:
练习专业声乐的不错之选,有day camp和overnight camp可选

3、混合和科技类

选择适合性格的课程很重要

混合类,顾名思义就是什么都做一些,什么都玩一下。之所以把科技类合并起来一起讲,是因为混合类大多包含科技课程或者科技时段。最有代表性的有Steve & Kate’s Camp, Galileo等。 这类营有大量可供大孩子参与的项目,最大可到17岁。

Steve & Kate 在每周主题的基础上,在上午和下午的主要时段,设置了五个教室来运行五个不同的Studio:电影,缝纫,烹饪,音乐和机器人/编程,额外还会有运动科目和娱乐项目在操场进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一个项目参与,也可以随意切换,中间穿插有成果展示和表现阶段。

灵活和包容的形式能让孩子放松的参与,但对于年龄较小或较内向的孩子,很多时候是挤不进最popular的教室的,即使进去了,因为知识受限,可能也并不能学到或者玩到太多东西。

相比之下,Galileo的设置和Steve & Kate相似,但采用了更为有结构的组织方式,有更多的志愿者和暑期老师参与进来对孩子进行引导和陪练,不论是做机械臂,机器狗还是唱歌跳舞,孩子都不会觉得被left behind,而是时刻“团结在组织周围“。

这一类夏令营还包括社区组织的,比如YMCA Summer Camp。YMCA做的事情和Steve & Kate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因为便宜,所以人多,各种各样的孩子鱼龙混杂,每天早晨集合之前要先检查头上有没有虱子…...

师生比例不太和谐,所有的教员发指令都是靠吼。虽然准备的活动不少,但是用户体验比较差。

营地推荐

1.Steve & Kate’s Camp:
五个Studios和有机午饭
2.Galileo:
注重孩子的内心感受和积极的用户体验
3.YMCA:
有各种specialty camp,可选种类非常丰富

4、体育类和户外类

根据体能、自理能力选择

这两种放在一起,是因为基本上都是户外体力运动。体育类的选择十分广泛,总的来说就是体育运动主导,会穿插一些过渡的activities。

篮球,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体操,游泳,骑马,击剑,只有想不到的,没有找不到的。更有很多营地是几种运动混合进行。希望报名参加这类营地的家长,建议要周全考虑自己孩子的体能,和个人自理能力。

郊外类主要集中在农场体验和Royal运动—骑马这两种类型。受物理环境所限,营地基本都离市区较远。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孩子或者家长,如果不介意远距离接送,或者可以直接租住在营地附近,也不妨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营地推荐

1.AVAC:
瑜伽网球和玩水,热血的夏天
2.California Sports Center:
体操,Ningjia kids, 游泳,跳舞

5、私校夏令营

先问清是否学校自己的老师教学

一些大型的私立学校通常会有自己的主题夏令营。比如说:Harker, Stratford, Altschool, Primary Plus. 这一类的夏令营和混合类很相似,每周一个主题,每天有定制的时间安排教授不同的学科,组织不同的活动。偶尔会出游,家长也可选择同行。

在每天的特定时段,学生会接触到该学校有特点的教学。不过总体来说玩的多、学的少,Harker高年级和英语营除外。Tricky的是,很多学校夏令营雇佣的老师,并不是平时教学的老师。所以,有些体验,只是享有这个环境,并不能体验这所学校特有的教师团队。建议报名之前先了解清楚,这样更有针对性。

营地推荐

1.Harker:
湾区最牛私校之一
2.Primary Plus Camp Tiki:
娱乐学习完美平衡,学校气氛非常好

 

6、学术类夏令营

8岁以下不建议去

总的来说有演讲辩论营,写作营,还有考试(S.A.T)准备营。

很多营地为了丰富学习内容,调剂孩子的兴趣,也会同时引进不同的学科。对于这一类营地,我强烈建议不要送低龄儿童去参加(8岁以下)。

夏天说到底还是让孩子休息娱乐的时间,想想成年的你一到夏天有多讨厌冰冷的办公室,那你的小娃娃就有多厌烦夏天里的学习营。初中或者高中学生酌情报名倒是会很有帮助。

对于国内的朋友,如果想让孩子了解西方文化或者练习英语,前五种营地都可供选择。对于本地的孩子,如果一定觉得需要加强文化学习,不妨在报文化营的基础上穿插其他种类,尽量避免挫伤积极性,反倒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热情。

营地推荐

1.Adventures in writing:
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语言组织能力以及静心写作习惯
2.CA Communication academy(public speaking & writing)
印度家长非常重视的演讲技能

火爆的夏令营从每年的一、二月份就开始报名了。Early bird(三月份中之前,不同营地情况不同)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折扣。如果报晚了也不需要担心,大一些的营地对于学生的接纳程度相当有弹性。

国内的朋友,建议多考虑孩子的年龄、心理成熟程度、英语程度,用以衡量哪种营地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情况,更能使孩子有所收获。

很多混合营和表演艺术营,都会租用不同的公立学校校址作为夏令营的营地,提前考察一下营地的情况,根据住所和工作单位远近进行选择,对日常接送来讲自是事半功倍。夏令营会不会有提供午餐,before and after care是否需要另加费用,都是评定性价比的重要因素。

 
Categories: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