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校第一课:自我介绍

Published by fengyan on

夏校

昨日,夏校第一天,开学伊始,介绍自己是必须的事情之一。

“我喜欢画画,我喜欢乐高,我爱运动,我喜欢读书踢球,我讨厌不公平和不负责的人。”

除了基本的个人信息,孩子多数都喜欢用以上的表达形式,包括报名表中的自我介绍,甚至在很多成人的求职简历中这也是最常见的表达形式,大家很习以为常。

从性质上讲,这些表达属于评价性语言。人们最喜欢使用的,也莫过于这一类语言。对人类来说,类似的语言,基本不需要动脑子,只需要下意识的判断,便可信手拈来。当一个人不知如何表达时,只需加上“我今天真开心”或者“我今天很伤心”,一篇文章就了事了。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写作问题之一:语言笼统、大而空,没有说服力,没有可信度,语言没有力量……

案例分析

有鉴于此,如何帮助孩子未来可以出做一个很酷的自我介绍,同时对以后的写作有帮助,老师与孩子们先分享了以下案例:

A和B分别向C介绍D。且看两个人截然不同的介绍方法:

介绍一

A:D绝对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

C:有意思?怎么个有意思法?

A:我说不上来,反正就是有意思。你跟他熟悉后就知道啦!

C:好吧,还不如不说。

介绍二

B:我觉得你可以认识一下D。

C:为什么?

B:我跟他是大学同学。大二的时候,他只背着一个书包,一个人坐火车去拉萨,去了整整一个多月。那段时间,没钱了,他就在路边卖唱,卖唱不挣钱,他就到饭店打零工。吃了不少的苦,回来后整个人又黑又瘦。不过,他看上去却很高兴,还说,这次拉萨之行是他有生以来最有价值的旅行。有兴趣认识不?

C:看来这个人很爱生活,有意思,真想见见他啊!

同样介绍一个人,为何听者会产生不一样的反应?很明显,“介绍一”中,A所使用的语言几乎全是评价性语言。作为听者C,他最想知道的不是D到底是不是一个有意思的人,他最想知道的,是D到底做过什么有意思的事?到底说过什么有意思的话?D的长相是不是也很有意思?

这一点,B做到了,B只是很客观地描述了一个事实——发生在D身上的故事。故事是有力量的,故事的力量在于,它不对角色加以评论,它只负责描述——描述角色做过的事,描述角色说过的话。而评论,就让听者去干吧,听者最擅长的,莫过于对一个人、对某件事加以评论了。

案例总结

生活中,交际的双方是说者和听者。写作活动中,交际的双方则是作者和读者。听众或读者喜欢看什么样的文字呢?听众或读者要看的,是你对这件事、你对这个人的描述,唯有如此,读者才能拥有更大的空间来行使自己阅读的权力——评论,进而获得阅读的快感。

在写作中,多使用描述性语句,这样出来的文章,会愈加实在,也会更有力量。

在此基础上,LEAP君更进一步升华,借鉴当下流行的“六字回忆录”活动(用六个单词来讲述你的人生故事),和孩子们玩“六字故事,六个独特的镜头”。

今天先让孩子们写一个“六字故事”以此作为自我探索的开端,接下来的夏校时间里,老师们将协助孩子们结合这六字故事,用30秒视频创作出一个自己的故事。

我们相信,这个结构将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深入自己内心深处,展望未来的机会,大家一起期待吧。

当然,为了小伙伴们快速的互相了解,先做个酷酷的名片还是很重要滴。

如何系统思考

夏校21天时长,而且不同于一般夏令营以体验娱乐为主,期间会有很专业的学习内容,对于孩子们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面对这个事情,小伙伴们如何系统的思考呢?

哈佛大学思维训练课,让学生学会思考的20个方法中的NEWS思考法,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并共同系统梳理对于夏校的思考,清晰认知,必然带来良好的开始。

NEWS思考法

E=兴奋       哪里吸引你,优点是什么?

W=苦恼     哪里令人苦恼,缺点是什么?

N=需求      还有那些需要更多了解的?

S=态度       我们持什么态度,下一步计划?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LEAP教育西柚成长俱乐部

Categories: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