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风靡的“海外夏令营”“名校一日游”,到底在游什么?

Published by fengyan on

夏令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古代兴起的“游学”,到今天的研学旅行,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要让孩子在行动中悟,在实践中学,学以致用。

然而,说起研学旅行,海外夏令营、名校一日游等名目繁多的项目,经常会让家长挑花了眼,让家长出现了“选择恐惧症”。事实上,家长在做选择之前,应该对研学旅行有一个系统了解:

「研学旅行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研学旅行课程有哪些特征?」
「研学旅行课程培养怎样的学生?」

只有对此了然于胸,家长才能更好地为孩子选择研学旅行。

1、了解研学旅行的课程目标

一个明确的课程目标才能保证课程的有效落实。

从课程目标的设计类型来讲研学旅行指导意见之中明确规定有以下四个方面:

  • 第一是知识性目标。
  • 第二是能力性目标。
  • 第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目标。
  • 第四是核心素养目标。

2、了解研学旅行的课程特征

研学旅行具有两个核心特征,那就是“研究性”和“体验性”。

第一,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必须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研究性特点,这是研学旅行的首要特征。

第二,研学旅行是一种旅行体验活动,也就是说,研学旅行是一种通过体验来达成教育目标的一种育人方式,没有旅行体验就不能称之为研学旅行。这是研学旅行的第二个突出特点。

研学旅行课程除了具有“研究性”和“体验性”两个根本属性之外,还具有“计划性”“团体性”“社会性”“生活性”等特点。

研学旅行的“计划性”是指研学旅行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我们平时比较随意的外出旅游是有区别的。

研学旅行的 “团体性”是指研学旅行是一种集体旅行活动,它与学生个人外出旅行、学生与家人外出旅行、学生之间自发组织的外出旅行是有区别的。

研学旅行的 “社会性”是指研学旅行是一种社会教育活动,这与我们平时在家庭中的教育活动、教室中的教育活动、校园内的教育活动是不一样的,学生必须到广阔的社会中去体验、去活动、去研究、去感悟。

研学旅行的“生活性”指研学旅行过程中的集体住宿、集体活动、集体交往等,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研学旅行是一种体验教育方式、社会教育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教育方式。

3、了解研学旅行的培养目标

研学旅行将培养出怎样的孩子?对孩子哪一方面有所提高呢?

①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

切实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研学旅行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中。研学旅行课程建设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线, 体现德育为先、能力为重, 认知为基础,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研学活动的文化性、科技性、自主性和社会性, 让学生通过研学旅行, 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提升终身发展所需的情商和智商, 做全面发展的人。

② 社会转型发展的需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关键阶段, 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政治体制发生深刻变革, 社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且文化日益多样化。时代背景对当前和未来的人才需求体现出重质量和多元化的趋势。研学旅行课程必须顺应社会发展, 提供现实的、探究价值高的研学资源, 满足学生深入探究和多元化学习的需求, 帮助学生培养生活技能和集体观念, 养成自理自立、文明礼貌、互勉互助、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等优秀品质和精神,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③ 学科融合综合教育的趋势

当前突显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关注学科融合, 打破学生偏科局限。研学旅行的课程包括地理类、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 这些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内涵丰富, 涵盖中小学各个学科。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将面对自然和社会复杂情境中的真实的问题, 需要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因此, 研学旅行是我国当前以学科教育为主的情景下试行综合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情一景皆教育,研学路上有课程,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未来家长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