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夏令营申请实录

前几天向大家征集暑假的安排,发现来分享的不少计划里都有了“自助海外游学”这一项。比如,有去泰国的,也有到美西的,一个多月的花费从2.5w到7w不等。
在杭州,自助游学在低龄的圈子里变得越来越热。偶尔坐进一家双语学校或幼儿园附近的咖啡厅,都可以听到家长们讨论“值不值得去”,“该如何申请”。
细细数来,这几年我们已经实录了15次海外夏令营,分别来自我们团队的小伙伴、以及我们的各路好朋友讲的真话。
今天我们把这15次实录收在一起,从美东到美西,从泰国到新西兰,这些夏令营到底好不好?值不值得去?怎么申请去?
番外篇:
到底成长和收获了什么?
营地报告
经历、感受、具体费用都写在里面
3岁、波士顿Wellesley,Day camp
办了40多年的专业营地,年龄跨度大,从综合营到专门的运动营,可选择的内容非常多,无论多小每天下午都游泳课;
很高的师生比,辅导员认真负责,但同时也有很严格的管理流程和营地纪律。对孩子的独立性要求比较高,去餐厅自助选餐吃饭,游泳之前自己换衣服……之前没上过托班的确是充满挑战,家长更不允许随意进入营地探视。
我们去的那一年中国孩子的比例还是非常非常小的,同一个camp里就算有也是abc,母语是英语。之后一年,听说这个营地在国内有了直接的代理,中国孩子比例有上升,但总体会控制在一定的数量。
4岁、西雅图,Day camp
一个类似于社区活动中心举办的夏令营,管理很成熟。因为在富人区,所以整体品质不错,也是因为口碑才选择。虽然从营地整体的场地大小,各项软硬件的配置来说不及之前波士顿的营地,但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低龄的综合营内容很丰富:烘焙、游乐场或儿童博物馆的field trip、华盛顿湖上划船!
中国孩子的比例会比美东略高,我们camp里就有同样从北京过来参加夏令营的孩子。而从营地辅导员的角度来看,他们觉得和自己语言熟悉的小伙伴相处,更能增加安全感,所以还会鼓励中国孩子一起玩。
5岁、纽约,Day camp
营地位于市郊的森林公园,偌大的场地里散落着一个个小木屋。
每天从快乐的校车开始!雷打不动的活动是游泳,其他有5-6项轮着来,基本不带重样的,包括:射箭、网球、棒球、绳索飞、足球、手工课、烹饪、种菜、stem课,大孩子还有影像剪辑课等。
幼儿园组里15个孩子,除了她是中国人,其他还有一个abc,剩下的基本都是住在纽约的孩子,犹太人很多,还有就是美国白人。
7岁、纽约,boarding camp
在参加了几年day camp之后,第一次体验寄宿营。纽约一个一百年历史的boarding camp,依着一条大河,有一个湖,森林的深处……毕竟是100多年,不仅是流程成熟,还有很多细致安排的地方:比如让爸爸妈妈们给孩子写信,寄family care package。期间任何形式,和孩子直接电话联系都是不允许的,但可以打给camp office了解孩子的情况。
对大人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小假期,但也不仅仅是收获自在的喜悦。接到从校车上下来的孩子,真的是百感交集。
泰国
家庭1:泰国曼谷,女儿4岁
家庭2:普吉岛,大女儿9岁半,小女儿5岁
对比过美国的夏令营费用,泰国绝对算是有性价比。好的营地课程也丰富,设在国际学校的营地门一关丝毫不觉得在泰国,硬件过关,老师都是native speaker。
但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孩子比例太高,第一个营地中低年级的占到一半的比例,高年级的比例会更高;第二个营地中,班里15个孩子,13个中国人,还有两个是韩国孩子。
另外,泰国的营地中,英语是当成一门学科课程来学的,毕竟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今年身边还有朋友会去到泰国夏令营,到时候来给大家一线的报告。
新西兰
5周插班,大女儿上小学,小女儿上幼儿园
校舍小且精致,户外空间可称之为巨大。新西兰注重户外教育,偌大的活动空间可提供孩子更多的自由。孩子们每天围绕操场奔跑、嬉戏,泥泞的草坪,四溅的污点。课程很全面,涉及8个学习领域:英语、艺术、健康和体育、语言、数学、统计、科学及社会科学、技术。
插班可以很好地感受到当地教育的特色,比如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冬学滑雪夏学游泳春秋户外野营,听着都超有吸引力。但前提也是孩子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可以快速适应课堂。
也因为这样方式很小众,班里中国孩子的比例肯定不会高。
大多抱着学英语的目的去
但建议有一定的基础去会更有价值
营地收获
接着再来简单说“值不值得”。
其实在我们的每一篇实录里都会聊到那一次的“成长”,总得来说肯定是很有收获的。但如果大家有仔细阅读的话会发现,“语言”却往往并不是我们惊喜的点。反倒是独立性、处理问题的能力,规则意识,与人沟通交往等能力会更有看得见的进步。
语言上的进步体现,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坦白讲,一两周时间仅仅是适应:第一周可能光听不说,甚至抗拒这样的环境,到第二周慢慢愿意用简单的英语去表达需求。如果本身基础一般,出口就是句子,能和他人流利沟通,都是不存在的。想要比较好地融入,至少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而这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保证的。
这还是在所处环境都以英语为主的情况下,如果华人同伴一多,实话讲基本就跟在国内上双语学校、幼儿园的环境相差无已。
相反,我们会提到说,“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会更容易融入,也会玩得更尽兴。年纪小的day camp主要还是气氛很好,然后唱唱跳跳玩玩玩,真的能学技能的,最多也就是游泳。但大一点的孩子,无论是参加寄宿营,还是一些运动、科技、艺术主题技能类的营也好,学习方式更多是探索、思考、动手尝试,所以语言更像是一个工具,有这个基础素质才能“学”到精髓。
如何选择
美国贵,泰国近,究竟选哪里
自己权衡好时间、预算和目的
如果耐心看完上面这些实录,相信你对两者的整体预算、营地的差异都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其实很难去说好和坏,毕竟花费上就相差很大,加之在选营、申请操作性也的难易程度有不同。所以,每个家庭选择自己家庭全程能够handle下来的,自然就最合适。
很多小伙伴们感受下来,依然还是会更倾向于去美国,除了更纯正的语言环境之外,其实是有被营地文化感染到的地方。你很难用言语去描绘这个场景,或是那些细节。就像在美国的营地里,辅导员很可能自己就曾经是这里从小长大的营员,光是这一点,你就可以想象他们的那份激情和投入。
而一些营地的活动的设置,至少2周才能很好地体验完整;如果想要语言上一个台阶,那么一个月是必须的,时间上能不能保证?都是要考虑的地方。
当然,美国现在营地的华人比例真的也越来越高,且整体费用越来越贵。毕竟在国外,它同样也是暑假里的一门生意。坦白讲,国内很多营地,无论是服务、住宿、设施等硬件配置,其实都要优于国外的营地。所以,如果花很大精力去到一个“大部分都是中国孩子”的海外营地,真的值得么?
当然,每天从营地结束之后很日常的慢节奏居游生活,还是和旅游很不一样的体验。和房东一起在大花园里浇花除草玩zipline,一起开篝火晚会;或是和结伴同去的小伙伴傍晚在湖边荡荡秋千,草坪踢球扔飞盘;还是趁周末从曼谷去甲米玩一玩……都是值得参考的地方。
最后想说的就是,建议大家不要盲目地去尝试,更应该想清楚最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期待收获什么。这的确是“更洋气”的一种过暑假的方式,但对应前期投入,花费和心力,都不是光看别人的游记攻略就可以体会到的。
今年身边依然有不少朋友安排了海外自助游学的行程,美国、加拿大、泰国,还有新加坡。等他们归来,我们依然会收集“实录”和“攻略”,分享给大家。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杭州iK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