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国际游学价格年年涨

哈佛,中国孩子摩肩接踵;
剑桥,中国孩子成群结队;
牛津,中国孩子鱼贯而入;
悉尼大剧院,满眼望去台阶上几乎也都是中国孩子……
暑假来临,不少中国孩子又踏上了游学之路。
近些年,中小学生出国“游学热”不断升温,而暑假国际游学的坑也不少。
1国际游学一年火过一年
近年来,游学确实越来越热,。许多原本不太接受假期花几万元出国游学的三四线城市家长,如今绝大多数都让孩子参加过几次游学,目的地也从最初的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扩展到更远的英国、美国和澳洲。
“2012年,我去舟山了解过,当地学校基本不敢组织这类活动,学生和家长也没有太多信息来源。最近两年我跟当地的亲戚了解,学校已经组织过去美国游学的学生团了,越来越多有消费能力的家庭愿意让孩子出去开阔眼界,接触不同的多元社会。”长期研究和运营游学项目的某专业人士说道。
上海学生小汤参加了一个号称为美国童子军在中国举办的夏令营,在国内多个城市有营地,一周时间,有手工陶艺,有皮划艇,有射箭、露营等项目,而且是全英文浸泡的环境,非常吸引孩子;小犇参加了在澳大利亚的营地活动,也有这些项目,收费是国内的十倍以上。
2不菲的价格却难以保障安全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价格虚高、安全难以保障、多头管理容易成为校园腐败之地,是当前游学夏令营的三大隐患。
1)价格年年涨存在虚高,游学营销花样多。
这个暑假,广州陆女士把孩子送到新西兰当地一所公办学校插班学习三个月,机票、学费、住宿总共花费8万多。最近几天,上海黄浦区一所中学的初二女生小颐同学正在美国游学,19天的费用约为48000元。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游学的利润就在于游学营销花样特别多,“先把家长和孩子整晕了再说”,这是他们流行的行话。更主要的是,与一般的旅游团相比,孩子们在国外住的是民宿,吃的是简餐,费用往往却比五星级豪华团要贵出一大截。
2)监管部门权责不明,谁来保障游学的安全?
2013年,因为飞机突发故障,浙江江山中学两名参加夏令营的女学生不幸遇难。去年,一位北京家长在网络上发文称,自己的双胞胎女儿在参加一个暑期游学项目时,遭到男性带队教练的猥亵。“我好后悔,为什么要给她报这个夏令营?”事发后,家长报警,公安局正式立案。
尽管游学日渐火爆,但近年来,关于短期游学的安全事故也频频出现在媒体上。广东律师陈曦说,游学属于一个灰色地带,正规而言应该由学校自己组织,或者由有旅行社资质的机构组织。
但在实践中,往往是由某些咨询服务公司,通过其海外对接的一些资源或外包给旅行社组织,开设这种咨询服务公司没有门槛与资质要求,不规范操作空间较大。
对于国外承接出境游学团的地陪,很多也缺乏资质,比如在读留学生,当地兼职的华人或是代理服务的华人机构,这样组成的队伍,安全性几乎无从保障。
3)游学市场龙蛇混杂无门槛,容易成为学校腐败之地。
教师的资质问题,也是游学痛点之一。陈曦律师说,很多游学项目层层分包,代理机构寻找的老师也是临时“组队”,这些游学机构的老师、领队的资质无从审查,有些之前是做户外的,有的是做教育咨询的,甚至有些是没有经验的从业人员。
市场上很多的“研学”都是培训机构或旅行社甚至还有个人举办的,价格大约是过去普通旅行团的1.5倍甚至两倍。
一些家长担心,教育部门推出的研学旅行是否物有所值?花样繁多、价格不等的研学,会不会让孩子产生攀比心理?出了问题是找学校,还是找承办的旅行社呢?还有家长说,像这种研学都有学校老师参加,但老师不用出钱,费用都由参加研学的学生分担,这是不是变相的腐败?
3如何让游学健康发展?
“游学”增长迅速既是教育领域也是服务业的一场供给侧改革。
1)确立“星级名单”推荐
作为一种新的“游&学”业态,在发展的过程中,某些地方教育部门、学校也存在着怕承担安全和经济责任的隐忧。
陈曦建议,教育部可以联合市场监管等多部委对涉及此类业务的机构和游学团进行审核,确立“星级名单”进行推荐,便于家长选择。
面对层出不穷的游学机构和游学项目,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还是安全保障,但游学市场属于典型的交叉地带。
因此,家长应选择正规机构,并切实了解和考察所选机构推出项目的安全保障措施,以及以往该机构出行的安全系数。
2)高校联合教育部门组织“研学团”
据了解,现在很多高校寒暑假也有“开放日”,高校假期也有对中学生开展的各种夏令营活动等,许多家长却了解甚少。
业内人士建议,我国的多所知名高校也可以和教育部门联合组织“游学团”,惠及更多学生。
华中师范大学范先佐教授说,夏令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确实能起到作用,但并不一定要去国外才有收获。他说,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可以带着孩子去参观国内名校,还有名人故居、博物馆等。
如果孩子喜欢读书,可以去本地有名的书店,或者去美术馆,看画展,听专家讲座,同样都能够拓展孩子视野。
来源:新华网(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