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凯从美国夏令营回来了。 亲朋好友见了第一句通常是:哎呀,怎么晒那么黑了?! 一个月在游泳池、游乐场和草坪上撒欢玩耍,仅仅早上出门前象征性的涂了些防晒霜,其余都是直接暴晒。
每天两场游泳,一次户外游乐场或者体育运动,让这些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个个油光锃亮,肤色黑里泛红,变成了流行的健康小麦色。
这是5岁半的凯,第一次参加国外学校夏令营。
出发时略有波折。
当时,凯带着发烧的躯体和全家人的焦虑不安上了长途飞机,好在痊愈后的日子还算顺利,整整34天的“游学项目”顺利完成。
回到家,凯认真地说,我明年还想去。我望着这个“四角吞金兽”,不免内心思考,费了劲、花了钱,千里迢迢去美国参加夏令营,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社交力
金发碧眼围绕的完全陌生环境,或多或少能够激发孩子的社交潜力。 第一天去夏令营前,凯对外婆说:外婆,我有点紧张。到了教室,他表面镇定地与学校夏令营主任交流了几句,但当主任想把他领入属于他的教室时,他在门口张望了许久,犹豫了许久,不肯进去。
负责接送的外公外婆只能远程打电话给爸爸求助。爸爸鼓励了他几句,他终于小心翼翼的走进去,找到了自己的位子,开始了他的夏令营生活。
美国夏令营品种繁多令人眼花缭乱。
有正宗学校开设夏令营,有专门夏令营机构的课程,有健身中心、社区俱乐部办的,太多太多个性化选择。
我们这次选择的是波士顿一所著名男子学校(K-9年级)开设的夏令营,内容和上海国际类幼儿园办的综合性项目挺像,但量更为丰富些。
凯所在的班级里几乎清一色是当地孩子。没有人和他讲中文,老师也不会因他是中国孩子而放慢语速,完全把他同等对待。这样的环境,对他确实是一次从未有过的考验。
好在孩子只要玩起来,一切皆是沟通的语言。
再过一个礼拜,他叫的出一半以上的孩子名字,有时候还模仿其中几个的说话语气。
“妈妈,Pete讲话很好玩。他说,we're gonna crash. We're gonna out of control. 他说的时候象发疯一样,等到中饭送来后,他马上说,we 're gonna have lunch.(冷静状)”
“妈妈,我们游泳的时候比赛捡东西哪一队最多,一部分是浮在水上,一部分是在池底,池底的都是我捡的,后来我们就赢了。” “妈妈,下午吃冰棍我一直吃草莓口味的,Derek(同学)喜欢lime味。” 越来越多和我们分享他与同学们的对话,说明他很快适应了新环境。
英语力
一个月想提高英语?
想太美。 早有前辈告诉我,不要期待英语水平突飞猛进。由于没有期待,所以当凯有点小进步的时候,往往令人惊喜。 第一个进步的是口音。口音和环境变化关系挺大,在美国呆了一个月的凯,英语口音比以前好听了许多。当然,也许随着回国多听我的Shanglish,会慢慢退步。别期待太多。
第二个改变是对英语的态度。这次游学之后,他回来乖乖做英语题,短期来看也算是激励到了。在波士顿参观了MIT和哈佛后,他甚至信誓旦旦:我将来是要考MIT的。
从蒙式教育的角度来看,有什么比找到孩子的内驱力更重要的事情呢。如果孩子要学的劲头能够激发出来,也算不虚此行。
玩中学
我相信不仅仅是我们参加的这个学校夏令营,大多数美式夏令营都崇尚玩中学,以及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在游泳活动中,以小组形式进行竞技比赛,踢足球、玩橄榄球、射箭,自制一个气球小车后,还要写使用测评报告,还有imagination station, clay play, innovation club, 活动内容安排地满满当当。
我和凯有过一段对话。
凯:这个学校对我帮助不大。
我(内心一惊):为什么啊?
凯:因为这个学校不学知识,只有玩。
我:那你觉得好不好玩?
凯:当然好玩了。我最喜欢imagination station,里面有蝙蝠侠直升机(各种玩具角色扮演),还喜欢下午的free swim(没有老师教导的自由游泳时间)。
一个月的夏令营短暂充实,让我们家长也见识到美国学校对“玩”和体育运动的重视,孩子黝黑的皮肤和整天挂在脸上的笑容,都是最真实的反馈。
在鸡血环绕的国内教育环境中,如果我们和孩子能每年这么暂且逃离一段时间。
好好疯玩一“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