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双眼别劳孩伤财

近年来,各类游学活动逐渐升温,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不少学生都会选择以游学的方式度过假期。作为体验式教育,游学究竟有没有必要?游学市场现状如何?如何保证真正学有所获?
7月23日至26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世界那么大,很想去看看游学,顾名思义,有游有学,寓教于乐,它既非单纯的旅游也非纯粹的学习,是一个行走、观摩、学习、交流、实践、经历、体验的过程。
对孩子来说,它可以增长见闻、扩展心胸、开阔视野,学到不少在书本中无法获得的知识。钟琪是甘肃政法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她对西北政法大学举办的“2019西法大新传夏令营”活动非常感兴趣,家人也很支持她。7月9日,钟琪来到西安开始暑期游学。“游学活动令我受益良多,见到了很多教授,他们都有着较高的学术造诣,让我对新闻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这次夏令营也让我感受到了古都西安的魅力。”钟琪对记者说。
在西安一家国企工作的赵青雅告诉记者,自己11岁的孩子出国游学过好几次了。“前几天,我看到朋友的旅行社有去英国的游学团,就给孩子报了名,15天收费4万元。”赵青雅说,这次让孩子去英国主要为了提高英语水平,国外语言环境好,周内上课学习,周末是游玩活动,整个游学安排还算比较合理。
另外,也有不少机构打着游学的名号,实质提供的是质量不高的游学服务,无法达到游学真正的目的。在采访中,不少家长向记者反映,投入的钱与收获不成正比。
今年暑假,西安市民王晶带着女儿报名参加了一次德国游学活动,短短半个月的游学活动费用达3.8万元,可高费用并不意味着高质量。“学习时间太少了!基本都是在参观大学和景点,也没有和德国人交流过,每天接触的都是同行的人,这样的游学还不如我带孩子专门去旅游。”王晶气愤地说。
记者了解到,市场上有大量游学机构在宣传推广游学产品时存在传播不对称、提供虚假信息等情况。市场鱼龙混杂,家长勿盲目砸钱“游学对于孩子开阔眼界、增强人际交往、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等都很有帮助。”中国旅行社总社西北有限公司西安端履门门市部的工作人员李萌说,一次海外游学费用在3万元至5万元的占比达56.8%。但与高费用不相符的是,参与海外游学的学生常常被层层转包,服务大幅打折,加上市场监管不力,游学市场鱼龙混杂、游学活动乱象丛生。“海外游学市场需求旺盛、费用居高不下与游学机构服务水平低下之间的矛盾是当下游学市场存在的主要矛盾。”李萌说。
家长在假期将孩子送进各类游学班、培训班,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孩子能真正学有所获。所以,家长们在选择游学机构时一定要擦亮双眼。针对“只游不学”“假学真游”的情况越来越多,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孙江表示,孩子不论是在国内名校游学,还是海外游学,其目的都是增长见识。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弱,在游学的过程中,如果家长或老师不加以引导,往往就可能演变成“到此一游”了,更别谈收获。游学的目的是出门长见识,必须要找对切入的角度和方向,以正确的思想和积极的态度进行交流和学习。
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金博表示,目前游学市场的监管尚不完善,市场上有很多游学机构来源不明,家长在选择时应警惕低价诱惑,尽可能选择符合资质、经验丰富、价格透明或一价全包的游学产品。另外还应当注意合同的签署,合同中明确约定游学的内容和目的,避免游学变成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