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校友面试官为您揭示挡在留美学生面前的困难

Published by jsjjyuxi on

大家好,我是来自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KEVIN老师,曾经做过哥大的校友面试官,学生发展与升学指导顾问,现任美国升学教育学院IVY SHUTTLE ACADEMY中国区总监,为留美同学进行长期的留学能力培养和规划,今天呢,为家长朋友们带来一个关于留学主题的分享,帮助家长朋友们梳理一下孩子在未来留学准备、申请、学习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今天我的讲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美国的精英家庭暑期都带着孩子做什么?

第二:挡在中国留美学生面前的困难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要讲这两个主题呢,我就想啊,不能跟一般留学机构的老师一样,讲一些留学准备啥呀,文书怎么写呀,考试怎么考呀,学校专业怎么选呀,因为我觉得这些话题都是因人而异的,在这里不根据对孩子的评估就讲这些,对于家长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所以呢,我就想从一个全新视角,帮助家长了解与我们群里家长朋友们一样的美国精英家庭都带孩子做什么,今天我们的孩子想去美国留学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和环境,如何真正了解美国大学,如何做好长期准备?我希望我今天的讲座是一段带着大家从“心”寻找自我的旅程,这个心呢是心脏的心。

首先呢,我先介绍一下我的学习经历,我先是在吉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获得了本科的学位,后来获得了加拿大当时排名第一的麦吉尔大学MBA的学位,我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TEACHERS COLLEGE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吉林大学我就不说了,麦吉尔大学是加拿大的哈佛,哈哈,大家都愿意把自己称为什么什么的哈佛,这是加拿大最好的大学之一,特别是医学院更是排名第一,而哥伦比亚大学是我最喜欢的大学,有时候我都觉得这所学校太低调了,以至于好多人都不知道它位列8大藤校,全美排名第3,位于纽约曼哈顿岛的晨边高地,哥大曾经出过4位美国总统,10位最高法院大法官,101位诺贝尔奖得主(位列世界第5),20位亿万富豪以及,我就在哥大的教育学院学习,这个学院和BERNARD学院(美国原来著名的女校之一,现在和哥大合并了,但是依然跟教育学院一样独立核算,也可以互相选课)、以及两所神学院并列为哥大的四大附属学院,我所在的教育学院是全美最大的、也是世界最顶尖的教育学院。

哥大的教育学院对中国教育影响可谓非常深远,从1914年东南大学创校校长郭秉文从哥大教育学院毕业成为中国第一位教育学博士为始,到后来的国学大师胡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原北大校长蒋梦麟、马寅初,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等许多中国近代杰出教育家都曾在哥大教育学院学习,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对哥大本身做过多介绍了。

有人经常会问我,哎呀我去,KEVIN你是咋上的哥大呀,其实上哥大没有那么难,研究生比本科会容易一点,如果你去到哥大,你也会发现这些学长学姐们跟我们一样,能学能玩能疯,根本不会像我们想的一样只会学习,但是说一千道一万,优秀的GPA和标化成绩绝对是进入美国顶尖大学的必须的门票,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说,今天大家选择汉华从小就让孩子在美高学习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这是你们通往美国名校的第一张保证券,其实我就不是一个典型的学霸,我只是比较知道自己要什么,这跟小时候我爸给我的目标教育有一定的关系吧。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从1995年到2012年,整整17年,我一直没有间断在学校和工作中学习,每隔一段时间我就想重新回到学校,让自己的知识结构再上一个台阶,因为我深深知道一点,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我也是这样教我女儿的,我从来不看重她现在在学什么,某一点的成绩怎么样,我只是教她一直保持好的学习状态,这也是今天我首先要传达给群内所有家长朋友的观点,千万不要在任何时间放弃对自己孩子的信心,即便是现在没有学好,也不代表将来不能继续学,学会自我驱动、不断学习的能力才是让孩子将来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我曾在哥大的ARC(Alumni Representative Committee)做过一年的北美区面试官,那么这个ARC呢就是哥大的校友代表委员会,在全球大约有6000人,专门帮助哥大面试来自全球各地的申请学生,包括后来我一直跟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数位教授共同参与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项目,深入分析了哈佛60年来5000名学子的入学资料,总结了美国大学诸多不为人知的内部招生秘密,今天在这里呢也会跟大家分享一些经验,以便于家长朋友们能更深的了解去美国应该了解的事情。

之前我和家长们聊天,了解到现在很多家长朋友内心对于孩子去美国留学存在着很多的焦虑和不了解的内幕,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说说几点大家必须要了解的事情,在以后的讲座或者线下的活动中呢,我也会和大家更多的分享我所知道的美国名校的那些事儿。

暑假来了,首先大家可能最头疼的就是暑假孩子的时间怎么安排,平时都是去学校呀,回家做作业呀,周末课外班呀,满满的那叫一个充实,可是暑假怎么办呢?暑假如何为下一学期或者说未来的留学做准备呢? 既然很多家长朋友计划让孩子去美国留学,那么就先来看看美国的家庭,特别是精英家庭在暑期都让孩子做什么,(因 为群里的家长朋友都是社会各界的精英嘛),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与未来的竞争对手看齐,这里所说的美国精英家庭的年收入应该在10-50万美元的年收入。

第一:帮助孩子树立人生目标!参加世界范围内的公益夏令营。

其实简单点说就是去体验世界上最苦的地方,帮助最苦的人,这里有举一个例子,有一个组织叫world challenge,我们可以翻译为世界挑战,这里有很多全世界范围内的公益活动夏令营,组织孩子们去体验世界上最苦的地区生活,帮助那些最苦的地区人们建房子、搞教育、募捐钱等,其实现在我们中国中产阶级也好,高端家庭也好,孩子的生活比我们那一代不知道强了多少倍,总体上是没什么机会体会这些苦日子的,家长如果在这方面缺少对孩子的教育,我指的是切身体会啊,那孩子就不能真正理解他现在的生活,比如说我女儿就参加过去厄瓜多尔帮助当地人建一个公交站的公益活动,孩子们都是10-16岁之间,他们利用简单工具,徒手干活,利用3周的时间搭建了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公交站点,期间都是住在账篷里的,吃篝火煮的饭菜,当最后一天完成的时候,老师告诉她们可以去住HOTEL了,我的印象很深刻,大家都相拥哭了,后来回到家之后,孩子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知道节俭了,知道关爱别人了,知道未来要做什么样的人了。所以说美国精英家庭的父母希望孩子拥有的是社会责任感,理解他们所处的位置和未来生活的目标,所以我想说,暑假不要只让孩子参加课外班,不要只让孩子去参加各类游学营,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去了解这个世界和生活,是让他们实现自我改变的最大动力,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如何去做孩子的目标管理。

第二:强化孩子的体育文化精神!带着孩子参加体育运动。

假期的时候美国的精英家庭父母一般都会带孩子参加各种体育的夏令营,而不是所谓的名校夏校,因为那些夏校有的时候会被我们国内的好多机构奉为法宝,说是对美国大学申请什么什么有利,其实作用一点也不大,因为这些都是参加类的项目,只能证明你的经济条件比别人好一点,增加一点对未来想去学校的了解,其他什么也证明不了,参加体育活动不但能让孩子在身体素质上拉开差距,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孩子交到好朋友,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非常有好处,而且美国大学也比较看重孩子是否重视体育活动,后面我会具体讲到这一点,其实多拿出一些时间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但对于身体好,而且对于智力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为孩子提升学术水平

说到这个学术水平,可能很多家长朋友不太理解,一个初高中生谈学术水平是不是有点早啊,哎,您千万别这么想,重点来了,这就是精英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差距,也是普通学校和顶尖名校对学生要求的差别,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般呐,美国的精英家庭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美国大学教授的朋友资源,每年这些家长们就会找到大学教授或者老师为他们的孩子做一对一的学术水平的提升,主要方法就是一对一跟踪指导,参加这些教授们科研项目,这样的做法呢就是让美国名校招生官认知这些孩子在初高中阶段已经具备了美国大学所要求的学术学习能力,使得这些孩子在申请美国名校的时候,把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远远甩在后面,直接取得招生官的青睐。

上大学本身只是一个起点,并不是终点,能够在大学里顺利的学习,并且能够毕业,再到就业成长,那才是我们家长应该关注的问题。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去年一年美国藤校的劝退率达到35%,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即便是进入了名校,也不见得能顺利毕业,只有经过长期的学术提升,并且真正了我美国学习文化的学生才能顺利毕业成长。

那么我们群内的家长今天让孩子在美国读中学,就与美国本土学生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了,但是美高的或者说中国留学生又面临着怎么样的困难,在世界名校的申请中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美国人信奉一句话:“我们要征服世界,首先就要有强健的体魄”,事实确实如此,美国人重视体育从小就开始了,如果你生活在美国,你会发现美国人对孩子体育的重视在某个层面已经超过对文化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到了大学阶段,体育已经成为美国众多名校的一种文化标签,每个大学都有自己标榜的体育强队,橄榄球,冰球,棒球,篮球,这一点你从常春藤名校的来历就知道了,常春藤从来就不是一个学术联盟,而是早期美国东北部几所学校的体育联盟,后来由于这几所学校都是名校,所以常春藤就成为名校的代名 词了。

另外,美国很多大学都有体育特招生,著名的NBA华裔球星林书豪就是哈佛大学的体育特长生,当然他的GPA也是非常高的,如果你在某项体育运动上获得过全国或者世界比赛的好名次,那么你被名校特招的机率就比较大,这里所说的名次一定是有一定含金量和难度的,不是 说我孩子会踢足球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或者说从初中开始就在学校校队当队长,并且持续这项运动多少年的话,对于申请美国名校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我的一个学生前年被普林斯顿录取,主要原因就是他是学校的校队队长。

再就是体育文化也是美国的一种社交语言,大家平时都会谈论美国流行的体育比赛,特别是团队比赛,我们中国的家长们都普遍不是很重视体育,特别是团队运动,更别说美国流行的几项大的运动了,所以到了大学以后如何融入美国同学圈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所以关注孩子的体育发展,并且能够多一点了解美国的运动,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未来快速融入美国圈。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政策颁布法令允 许公立学校按照肤色招收学生,这其中60%是白人,其他的分配给拉丁裔美国人、非洲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以及印第安人,当然这里还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族的人,你看看,如果按这个比例细分的话,亚裔一般也就百分之十几的水平,再分配到中国就是不到1%的录取率,2017-2018中国大陆藤校录取150人,总申量达到30000人左右,录取率0.5%,平权法案和亚裔配额让我们的孩子在申请的过程中处于一个录取比率的限制中,这也是为什么美国顶尖名校如此难申的原因之一,那么美国大学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实现平权的呢,我来简单说一下,这个人呢是192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校长劳威尔,也是当今美国大学招生全面考核政策的创立人,在这以前美国大学都是看成绩的,就像我们今天中国的大学,从1920年哈佛开始,劳威尔校长创立了全面考核机制(Holistic Review),不只看成绩还要看学生的个性品质和软实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背景活动),这里面的主观成分就非常大了,所以能控制各类种族的录取比例。

美国名校的第一收入来源就是校友和社会的捐款,第二个才是学费,哈佛的校友资金已经有369亿美元,相当于一个阿里2018年的全年营收,这就是美国大学,那么这些捐款人能得到什么呢,当然是他的子女亲属入学时的加分了,我举个例子,哈佛大学项目发展委员会的评审委员阿尔伯特高登先生,也是我的一位朋友,他就说过他当年录到哈佛时成绩非常一般,本来已经被拒了,但是项目发展办公室的负责人跟招生委员会说,这个学生必须录,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父亲曾经捐给哈佛3000万美元,后来高登先生进了哈佛,毕了业,也捐了500万美元给哈佛,他的三个子女,四个子侄都进入了哈佛学习,前两年哈佛被一众亚 裔家长告上法庭,说录取不公,但是美国的这些名校又何不得不这样呢,否则哪来的钱请这么好的教授,哪来的钱造这么好的设备,哪来的钱给那些非常有潜力,但是家庭困难的孩子发奖学金呢,今天张磊给耶鲁捐钱,这对于未来我们中国学生再申 请耶鲁是非常有帮助的,前段时间的辛格事件,让斯坦福上了峰口浪尖,但是那个捐款 本身没毛病,只是辛格把钱贿赂了教练才让这件事出现了问题,好啦,要说这项目发展录取不只是大学,就是在美国的中学也是如此,我就不多说了,等咱们在线下开展沙龙活动,我再跟大家讲这些美国大学录取的故事。

美国大学都有这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如果这名学生的父母曾经在这个学校读过书,那么他的申请成功率一般会比正常录取率高5-6倍,以我的母校哥大为例,录取率为7%,但是如果我的女儿将来上哥大,那么她的录取 率就会高达35-40,这可不是一般数字,如果她比较优秀的话,那么上哥大基本上是没问题的,这就是我常说的,今天我们家长朋友们为孩子做教育投资,让他们去美国,而且一定要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去名校,为什么,就是这不是一代人的投资,这关乎家族的每一代,在美国不是流行一句话嘛,一代藤校,代代藤校,父母能留给孩子的不是财富,而是创造财富的智慧,我想这点大家都是能认同的。

 

Categories: 其他地点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