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活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申请美国本科院校,课外活动非常重要,活动的意义是提升自我,给别人带来帮助。
当一个学生的优秀、善良、有趣在课外活动中反映出来,当一个学生关心自己之外的世界,思考这个社会的问题的时候,课外活动的价值就实现了。
在美国大学申请的时候,课外活动占有很大的份量,这个和中国的高考,英国和加拿大的大学申请都不一样。主要是因为美国大学录取采用“全人录取”的思路,学生除了高分之外,大学通过学生怎么度过课堂之外的时间,来看这个学生是不是高分还高能。
课外活动
常见的课外活动有几个类型,比如学校里的学术俱乐部(化学社、数学社)、体育俱乐部(篮球、足球等);学生组织(学生会、校刊);校外的义工(老人院, 孤儿院);暑期的各项活动等等。常见的比如乡村支教,夏令营等等。
课外活动的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是自己喜欢一件事情,自己一个人做,比如才艺方面, 弹钢琴,游泳,个人参加数学竞赛;
第二个境界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招呼一大帮人一起做,比如担任学校化学社社长,组织同学们参加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
第三个境界是,带领一大帮人,把才能和兴趣用到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解决社会问题上。
比如一个学生钢琴小学毕业就弹了10级,这其实也没有什么(第一境界),但是他高中时候组织一个乐队(第二境界),搞了慈善音乐会,给癌症患者捐款(第三境界)。
比如一个学生喜欢手工(第一境界),她在学校创办了手工社(第二境界),带领大家给某个社会群体做了节日贺卡(第三境界)。
这里有一个例外,就是在第一境界里面,如果有超级的才能,比如过硬的学术竞赛的奖牌,体育和音乐国际级别奖项,那属于很有份量的课外活动。但是如果只是个人爱好,并没有特别的成就,那就需要进一步把课外活动做深,在领导力、创造力上锻炼自己。比如爱看电影,那就在学校组织电影社,然后带领大家为某一个社会公益事业拍纪录片,这样就越做境界越高,个人成长也越快。
广度和深度
课外活动需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美国大学公共申请文书最多可以填写10项课外活动,从9年级到12年级的课外活动,从学校的社团,到社会上的义工,多多少少需要一定的数量。
深度是指一项课外活动做的时间长,做出一定的成果。时间长包括从9年级开始每年都做,也包括每年所花的周数,每周所花的小时数够多。成果包括可以说得出来的具体的结果,成就,影响力。如果是参与学生会,那么9年级做会员,10年级做外联部部长,11年级做副主席、主席,这样有一个进阶,能显示自己的成长。
在广度和深度不能兼顾的情况下,深度比广度要重要很多。认真地做出两个有特色的课外活动,比到处蜻蜓点水,每样都做一点点要好很多。
在各项课外活动中,需要有比较清晰的主题浮现。招生官在看你的课外活动列表的时候, 应该能很清楚地看出你的兴趣、爱好, 关心的事情。
成就和成长
不少的“长期规划” 把重点放在成就上。我们不主张这样的规划,因为一旦所期望的奖项和奖牌没有拿到,整个的申请策略就垮掉。
有一定的目标当然需要,但是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在做一件事情过程中的成长。包括与人沟通、抗压力、抗挫折的能力,包括对自己的认知,责任心等。如果学生尽了最大的努力,即便没有拿到期待的奖杯或奖牌,也没有关系。再说,绝大多数的高中生能有多大的成就呢?大学是要在申请中寻找能让大学校园更多元化的特殊成长背景,以及学生身上将来可能有所成就的基本素质,包括战胜挫折的勇气,极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同理心等。无论是家长和学生, 都要学会放松,少强调成就,多强调成长。当学生成熟度提高,成就也会随之而来。
特色课外活动
有一项两项特色的课外活动,是在课外活动上用“巧劲” 。最好不要别人支教你也去山区弄一个星期,别人模拟联合国你也模拟联合国、学生会、辩论社。要有特色课外活动,就不能把所有课外活动都寄希望在高中。那样势必和同学们雷同。美高的学生一定不能浪费暑假回国的时间,因为如果平时在学校,没有家长可以开车带着出去做特色课外活动,只能暑假在家里的时候,比较方便集中做自己想做,在美国又不能做的事情。
总之,课外活动属于美国大学升学的平台、门槛、特色这三个范畴里的的”特色“部分。从9年级开始好好规划并投入课外活动,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成熟,应该有很大意义。不要看不起做家务,看弟妹这些平淡无奇的小事情,它更能反映一个学生的品质,不要追求空的名声,什么“哈佛峰会” “沃顿商赛”,也不用过度追逐奖杯奖状。当一个学生的优秀、善良、有趣在课外活动中反映出来,当一个学生关心自己之外的世界,思考这个社会的问题的时候,课外活动的价值就实现了。
案例分享
在这里,我们举两个小例子,大家都知道,在美国名校中,有一个非常重要、却也非常有主观色彩的评判标准:即申请者的personal quality,个人品质。
1
Rebecca Sabky,达特茅斯学院前招生主任,15年间,她阅读了超3万份达特茅斯学院的申请,但只有一个故事令她难以忘怀。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自述……
在达特茅斯学院招生办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很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我曾经担任过国际招生主任,每年我都会阅读超过2000份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的文书。申请人总是那么卓越:他们喜欢爬山,创建俱乐部,开发新技术,他们就是下一代的领导人。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每个人都是如此的优秀,如此卓越,招生官很难判断应该录取哪些学生,拒绝哪些学生,因为他们彼此之间很难分个高低。大家都拥有令人羡慕的SAT分数,鲜亮的课外活动以及有力的推荐信,但是至今有一种品质令人不可抗拒:善良。
在我的招生职业生涯中,最令人难忘一个「善良」的案例是一位毕业于位于新英格兰地区一所大型公立高中的学生。从他的一封课外活动推荐信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这是一封来自学校清洁工人的推荐信。
在这封信里,这位学校清洁工表示出于这位学生长年累月对他人的发自内心的关爱,他也发自内心的要为这位学生写这封信。这位学生是全校唯一一位能够记住学校每一位清洁工名字的人。并且,这位学生会在课后主动关闭任何无人使用教室的电灯;在无人监督或要求的情况下主动收拾同龄人丢弃或遗弃的垃圾,并热情的感谢每一位打杂人员。在这位清洁工的眼里,这位学生从内心尊重学校的每一位,不论地位高低。
在我15年的招生职业生涯里,阅读超过3万份申请材料里,这是我头一次收到来自这样的课外活动,以及学校清洁工的推荐信。当一位学生,或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利益挂钩或驱使的前提下,自发了做了一些事情,比如这位学生对待清洁工的态度,那么他的所做之事,足以让招生官深刻了解并认识“这位申请者到底是谁”。结果,可以想象,这位学生赢得了招生委员会的全票支持。
说实在的,大学的招生委员会必须继续去寻找一种有效识别申请人那些既真实但无形的个人品质的方法。但是目前,我们必须也只能依靠于一些生活的小细节。比如学生为自己电子邮件地址所起的名字要比个人文书更能说明学生的本性;比如学生在校园参观过程中对待其父母的方式或态度的重要性可以与标准化考试成绩相提并论。比如这位学校保洁人员所提供的信息要比来自前总统或高尔夫球星更具有真实性。总而言之,生活的细节更加能够展现一个人的本质。
也许自从这篇文章发布之后,从明年招生季开始,我们的办公室可能将会收到成千来自清洁工人的推荐信,但是没有关系。如果这一篇文章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开始注意到身边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我倒非常乐意为此做出一份贡献。
2
一个年仅20岁的埃及青年,制作的4分钟微电影 The Other Pair,没有一句台词,却感动了世界上不同文化种族的人,获埃及卢克索LUXOR电影奖。
它告诫我们:贫苦时该坚守什么,富有时该如何去做。没有一句说教,却胜过无数句说教,非常感人!
当善良遇见善良,就会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朵。这样的品质,是人性的光辉,也是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当一个学生的优秀、善良、有趣在课外活动中反映出来,当一个学生关心自己之外的世界,思考这个社会的问题的时候,课外活动的价值就实现了。”
如果不是我的,
我会把我得到的,
还给你。
如果我无法得到,
我会把我有的,
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