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美英牛校Offer后他成了学生口中的“文书大神”

01
Q:Roy老师是中山大学的硕士,而且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数篇专业论文,出版过多本英汉、汉英译著,这个跟您进入留学行业有什么联系吗?
A:确实是有联系的,因为我的专业的关系,我在本科阶段就开始从事相关的工作了。这个工作最基本的一点是语言能力要过关,如果语言不过关,申请工作就没有办法做得好。
我见过很多做了十几年的顾问,但是他们能做的只有填表、送分、提交成绩单这些工作,因为他们的语言能力不过关,导致在辅导学生文书时非常吃力。
作为导师,语言能力非常重要,导师不仅要能看得懂,写得出,更要写得好,这是作为导师最基本的素质,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学生和家长也应该重点关注一下老师对文书的把控能力。
不仅是我的履历,我的性格也跟我进入留学行业有很大的关系。
要想成为一名主导师,如果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流、没有想法的话,很难做得好。这虽然不是进入留学行业的先决条件,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条件。
在申请过程中,选校、选专业、写文书,我们要和学生、家长进行大量的沟通,除此之外,我们有时候需要和学生的高中老师沟通,向大学的招生办了解信息,我们也会和同事交流经验。
如果导师不擅长沟通,很有可能出现和学生、家长讲不到一块去,不能及时解答家长的问题,很难把握学生心理。
这样在申请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不仅仅是申请工作,还可能造成学生和家长不信任老师,使他们非常焦虑,所以沟通能力对导师来说非常重要。
02
Q:您指导很多学生进入了美国和英国的顶尖大学,还有一些很小众的学科,您对于各个学校的专业以及课程,研究得非常细致入微,对于学校历史、学校特色和育人理念都有深入的了解,您是怎么做到的呢?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A:想要对学校、专业有深入的了解,没有别的办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自己查、自己学、多积累”。这个方法非常耗时,但是是最好的办法,没有捷径可走。
从开始做导师,我就看了非常多的书,各种申请指南,并且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地了解信息。
从申请数据、学校政策、申请要求这些与申请相关的信息,到学校的历史、学院的历史、学校所在地区的情况,再到专业设置、专业方向细分、双修辅修课程、使用的教材、学校的特色项目、本硕连读项目、交换项目等,我自己一点一点查,一点一点学习。
所以我觉得,想要做好导师的工作,一定要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
美国和英国的学校非常多,专业更是五花八门,对哪所学校、哪个专业感兴趣的学生都有,即使是本校毕业的导师,也不可能对所有学校、所有专业都如数家珍。
所以导师一定要有非常优秀的学习能力,学习每所学校的情况,每个专业的情况,通过书籍、网络、访校等了解多方面的真实而客观的信息,真的需要活到老,学到老。
科技革命兴起之后,计算机登上历史舞台,密歇根大学成为了第一批建立计算机系的学校。
学校的工科社团也非常优秀,在前几年的太阳能汽车比赛上,密歇根大学的学生斩获多个大奖。所以,密歇根大学在审核学生材料时,非常看重学生是否有相关的经历。
除了要了解学校的历史以外,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录取信息也非常重要。我之前有个学生录到了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计算生物专业,卡耐基梅隆大学是典型的理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排名第一,不仅非常难申,想要通过转学和转专业进入计算机学院也非常难。
我的学生一开始对生物非常感兴趣,后来接触到了编程,发现对计算机也比较感兴趣,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计算生物专业是计算机与生物结合的专业,而且属于计算机学院,所以我们决定申请这个专业。
这个专业不仅能够学习计算机和生物方面的知识,大二的时候还可以学人工智能,所以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如果不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不了解学校的录取难度,很难做出最适合学生的选择。
03
Q:在选择留学国家的时候,有的家长觉得美国不安全,不想让孩子去美国读书,有的家长觉得英国比较小,教育水平、发展空间都不如美国,您辅导很多学生进入了英国名校,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在选择留学国家的时候,您有什么建议呢?
A:最近几年美国发生了一些不安全的事件,很多家长都非常担心,美国是有一些不安全的地方,但是英国也有不安全的因素,所以我们不能把安全状况作为决定性因素。
在选择美国还是英国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个,学生所在的高中开设的是哪种国际课程,是A-level、IB还是AP。
A-level体系的学生就算申请美国,也顺带都会申请英国。AP体系的学生目前看大部分还是申请美国,不过近几年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英美同申的趋势,所以也会尝试申请英联邦体系的大学。IB体系的学生因为学科知识非常全面,课程难度也高,所以在选择学校时没有明显的国家倾向性。
不同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一样。A-level体系对接英国学校的标准,教材使用的是英式英语,A-level课程培养学生用英式思维思考。
AP体系对接的是美国的标准,学生会用美式思维思考问题。IB课程体系既能满足美国学校的要求,有活动,有论文,也能满足英国学校的要求。
所以选择美国还是英国与学生所学的国际课程也有一定关系。
在规划方面,美国学校非常看重课外活动,而英国学校非常看重学生在学术方面的成就,如果课外活动中有拿过一些学术比赛的奖项或者个人的科研项目,那么在申请中就会非常有优势。
例如,如果学生在英国皇家化学竞赛、国际奥林匹克生物竞赛、经济学挑战赛等区域和国际性的比赛中拿到不错的成绩,这些获奖者在申请中会更有优势。
同时,我们也要考虑英美大学在课外活动和全面素质方面对学生的不同要求。英国的大学课外活动比起美国大学来说更少,很明显的一点是英国大学的社团类型没有美国大学丰富。
在英国,学生基本上都会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所以学生如果对课外活动非常感兴趣,英国可能就不是那个最好的选择了。
反之,在美国,学生能够接触到的资源多很多,选择也更加多元化,校外实习的机会相对来说也更多,学生能够参加各种社团,参加各种实习,结交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而在专业设置方面,美国的学科设置非常细,英国的学科设置相对综合。例如,在美国,与管理相关的有应用经济与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畜牧业管理等。在英国,很多金融、会计、统计基本上都属于管理学院,学科设置非常庞大。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要考虑的因素,比如气候、学制、学费等。如果家长想要送孩子出国读书,但是不知道孩子适合哪个国家的时候,可以找专业的老师咨询,而且要早决定。
04
Q:在选校过程中,很多学生和家长非常困扰,因为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会不一样,面对这样的情况,一般您会怎样处理呢?
A:这样的情况我们经常遇到。之前我有一个学生想申请卡耐基梅隆大学,因为他参加了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夏校,觉得学校的氛围非常适合他。
这个学生的成绩非常好,SAT 1560分,GPA全年级第一,所以他的父母觉得孩子应该申请加州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
作为导师,我并不是一定听学生的或者听家长的,我提供的建议都需要非常客观,我们会针对学生的情况,给出详细且专业的建议,把多种选择的利弊全面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有时也需要在学生和家长间做她们的“搭桥人”,目的就是充分沟通和理解对方,最终去做出更科学的选择。
因为归根结底,大家的最终目标和诉求都是一样的,都希望学生最后去到一所跟他最匹配的大学,从而变得更优秀,能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所以我们会理智地帮助学生选校,最终大家一定会“殊途同归”。
05
Q:在申请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和家长非常焦虑,焦虑会对申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对于这部分学生和家长,您有什么缓解焦虑的建议吗?
A:我认为首先要清楚定位和目标,父母和学生都要,导师也要协助深入沟通,包括学校的选择、专业的选择、环境的选择等。
其次,一定要有计划,没有计划是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这个计划要非常细,所以我们一般从学生签约开始,就会制定一个完整的规划表,后期再根据变化和需要调整。
我觉得彼此信任和不断沟通也非常重要,我们要说很多看似无用的“废话”。我在辅导过程中发现,只要能说上话,任何问题基本都能解决,没有什么问题是沟通解决不了的。
对于我们导师来说,看到学生的变化成长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家长们更是了。所以对于学生取得的任何成绩和成就,我们要多鼓励,多记录,这对学生的大学申请非常有帮助。
只要目标明确、走踏实、有收获,无论收获大小,我相信都能缓解或解除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