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申请故事(二)

2017年入读中大,一年后选择休学复读。现被剑桥、港大、UCL等学校录取,并拥有了一年的GAP YEAR时间来发呆。
前情回顾:继在中山大学读完大一后休学(Attitude|不开心就停下来吧 我只要你快乐),重新申请剑桥并拿到了有条件录取后(剑桥申请故事(一)|去剑桥面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开始为了达到剑桥的成绩要求而努力读书。这段时间可是说是我人生目前为止压力最大的一段时期,学业繁重的同时,还被一系列其他烦恼所困扰。
I'm not looking for somebody
我并不渴望
With some superhuman gifts
那些超人般天赋异禀
Some superhero
那种超级英雄
Some fairytale bliss
那些童话般的天赐之福
Just something I can turn to
只是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Somebody I can kiss
吻到我爱的人就好
I want something just like this
我想要的 仅此而已
something just like this
拿到offer的当晚发了朋友圈,收获了几百个赞和不尽其数的祝贺与夸奖。看着长长的一串“你好棒啊”还有“Cong!!!!”的那一刻我是很恍惚的,感觉像是演技拙劣的演员突然从台下被推到舞台中央,镁光灯的聚焦让人头晕目眩。潮水翻腾,人声鼎沸,周遭的全部事物都在以极高分贝的音量尖叫,甚是喧嚣。
但那晚过去后,人潮散去,生活仍然只是我一个人的生活,困难也只是我一个人的困难。
没过几天,剑桥给我发了最终的成绩要求,一共con了四科,其中最难的是英文。难到什么程度呢?难到就算高考英文140,大一四六级裸考过,雅思8分,我仍觉得cam给的英文成绩条件是可望而不可及。
我做了每一个努力学习的人应该做的事。你能想到的那些。但难的并不是让我一天坐在书桌前学10个小时英文、走路也在听听力、睡前不刷微博而是正正经经地看英音视频——难的是我那么用功,也确实有进步,但还是够不到。
命悬一线就是这样的感觉吧。如果英文成绩过了我就能去世界顶尖的学府,历经一切可称之奇迹的精彩生活,踏足另一个完全颠覆的世界。如果最后就因为那么一点点没有达到要求,或许我就要重回原来的学校——那个让我看不到希望的深渊(Attitude | 不开心就停下来吧 我只要你快乐)。
另一方面,我的烦恼还来源于家人的不理解。
考上剑桥这件事对我的家人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由小到大我的父母从来不对我的成绩有任何的要求,在他们眼中,只要我活得健康快乐,以后上985还是去三本都是可以的。而对于远在天边的剑桥,他们一开始的态度就是“去玩一玩也挺好的”。可那时的我已经将剑桥视为一生之中不可或缺,因此拼尽全力想要得到。
一天晚上我妈在微信上对我说“无论什么结果我们都能接受”,她所指的“我们”是所有的家庭成员包括我。看到这句话的瞬间,我想马上把她拉进黑名单,甚至想和她吵架,想大声冲她喊“不要说我们!!!!我不是这样想的!!!!!!”。我很没有礼貌,也很不可理喻吧。是的,但同时我深深为自己的不被理解而难过。
对一个只接受成功的人,说失败也是没关系的,真的很泄气。我甚至都不需要我的家人它有多难或者我有多努力,我只需要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完全坚定的支持,就够了。但他们已经在预计我的失败了。我当然知道我的家人只是希望我压力不要太大,但我也感受到目标不一致造成的巨大隔阂,和随之而来的无法沟通与互不理解。
后来在看《modern family》,看到在加州理工读书的二女儿Alex因为精神压力过大,不告诉家人反而自己跑去看心理医生时,完全是感同身受,觉得自己完全就是现实版的Alex。
从一月一直到七月,失眠和哭于我而言是家常便饭。
在此之前我一向都觉得自己是个非常tough的人,就算是在中大过着那么无奈压抑的生活,一年里哭的次数一只手也数的过来。可是这近一年,难过的时候一天都能哭个三、四次,而且是莫名其妙的开始落泪,自己都无法控制的那种。高度的压力之下,我的进食障碍复发了,成为了另一个相当大的困扰(又是一个长且沉重的故事,有机会再分享)。时常我处于极度的不安和惶恐当中,这种负面情绪既无法和家人倾诉,而原本和我同频的同龄朋友们也离我越来越远,自然我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过着精彩的大学生活,不敢用细碎的烦恼去叨扰他们,因此愈发的感到孤独和压抑。
出成绩的前一晚,我几乎一整夜都没睡,循环了something like that这首歌快一整夜。听着“where you wanna go?how much you wanna risk?”,忍不住幻想自己看到成绩的那刻会是什么模样。是欣喜若狂吗?还是怅然若失?是人生就此一片光明,还是跌落深渊不复返?(说出来不怕丢脸,我在成绩出来前就已经写好了公布喜讯的朋友圈文案,还写了不同语言不同情感基调的版本,内心戏真的好多哈哈哈哈)
遗憾的是,我的英文最后还是没有达到剑桥的要求。而幸运的是,在和剑桥argue后又获得了一次参加语言测试的机会,最终通过并得到了正式的录取。
在没有收到正式录取前,我翻遍了知乎上“收到剑桥大学拒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里几乎每一篇回答。看到申请的每一位,无一不是报着对她真挚的热爱与向往踏上奔赴她的旅程的。我自认已经够努力,也不算愚笨,但着实有很多人比我更聪明,比我更勤奋,比我更用心,却没有得到圆满的结局,让我知道我能拥有这一切实在是幸运至极,我所能做的也只有珍惜珍惜再珍惜。
所以——
我要不怕出丑,抬起头来和教授探讨学术问题,哪怕我的观点再幼稚再肤浅;
我要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人,尝试理解何谓真正的diversity;
我要亲历每年考试周后盛大的May ball舞宴,在夏日艳阳里,在绚烂烟火下,和喜欢的人相拥。
事实上,在收到confirmation之前,我预计自己就算这次失败了,很大的可能也会再申请。因为追逐她的旅程,虽然真的很累很累,但起码我是快乐的。也许是因为这样的诚意,也许是我太幸运遇见了愿意诚心帮助我的人,也许是补偿我高考莫名其妙的失利,总之一切可遇不可求的因素推着我走到了剑桥,让你看到了我写下的这篇故事。
关于整个申请旅程想说的话······
在英国面试完,由伦敦回香港的飞机上,我回忆着自己一路的所见所闻,生发出了到现在仍觉得有道理的感慨:
“去到广州觉得珠海太落后,回到深圳感觉广州还是太保守,再到香港觉得深圳仍然不够国际化,来到伦敦发现香港其实也不过那样。
回想起我刚读大一时年少轻狂,就在第一次作业里大肆批判自己所学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课程,缺乏逻辑体系,甚至有点四不像’,越学到后面越为自己当时的想法感到羞耻,我什么都不知道,论文也没看几篇,怎么有脸说出这样的话呢?助教没给我的作业打不及格真的是奇迹了。
记住,你的眼界太窄,你学的东西太少,你见到的风景不够多。不要妄加评论,保持谦卑,永远包容,一路学习。”
在这里和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