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留学生弃百万年薪卧底非洲,上藤校究竟是为了什么?

一部叫《象牙游戏》(The Ivory Game)的纪录片深入揭露象牙贸易——每年有3万多头大象惨遭屠戮,还有许多护林员因此殉职。
目前在豆瓣中已经吸引了近千人评分,并且达到了9.0的高分。
悲惨的屠戮仅仅是为了获得象牙,那些象牙经过精雕细刻之后出现在商店,售价高达数十万美元。 导演理查德·拉德卡尼(Richard Ladkani)和基夫·戴维森(Kief Davidson)一开始拍摄这部纪录片的目的在于让中国——如今最大的象牙市场,能禁止象牙买卖,转而成为问题的解决者。 而这部纪录片不是今天的主角,Eddy学长要讲的是这部影片里有一个冒着生命危险调查象牙交易的中国英雄——黄泓翔。
88年的黄泓翔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发展专业。 原本的生活应该是坐在世界最顶尖的咨询公司办公室里,喝着咖啡、拿着高薪,稳稳地步入中产阶层。 现在的他,却把自己晒得跟非洲人差不多黑,冒着生命危险去卧底,伪装成中国象牙买家,拍摄并记录非洲人象牙交易的现场,同时还在做社会调查、招募中国的年轻人救助从走私犯手里救出来的动物、和当地大使馆、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合作公益徒步、彩虹跑等活动……
很多人会不理解黄泓翔的做法,觉得充满危险又费力不讨好的事不是他最合适的选择。
黄泓翔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正是自己身为藤校生,才需要给世界提供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在座各位,发达国家完全不缺少像我们这样的人;但在非洲,名校生的价值会体现无疑。”如今的他在大学中告诉更多的学弟学妹“去非洲看看”,“名校生的价值,取决于你所在的地方有多需要你。”
要求每个人都做到像黄泓翔那样是强人所难。但有一个问题的确需要我们进行思考:费劲千辛万苦让孩子上藤校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对于像哥大、哈佛这种“藤校”以及杜克、斯坦福这样的牛校,存在的四点意义。
一、科学研究。
通过科研人员做研究,学校可以拓宽人类知识的边界,贡献新的发明和理论,改善人类的生存状态。
如果哪天你听到新闻说哥大的研究团队发现了治疗肝癌的新方法。那么你是可以想象整个哥大对这个研究团队该会是多么的骄傲。
二、公共服务。
大学常常会组织一些项目,帮助为政府和非赢利机构提供咨询。
三、出版图书。
通过图书,很多有价值的知识就会得以传播。
像这样的意义清单还可以有很多,数不胜数。
四、育人
但第四点,也是大学存在的最大的意义,那就是育人,让学生今后能为这个世界、人类社会做一些改变的事情。
不管是比尔盖茨创立微软让互联网进入每个人的生活和现在致力于慈善,还是毕业于哈佛的著名女作家海纶凯勒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
每个名校都会有让这个学校为之骄傲的校友。通过做一些伟大的事迹,这些校友为母校的光环继续增光添彩。
正如黄泓翔对于哥大一样。 如果把学校想成家长,学生想成孩子。所有的家长都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将来成为伟人,而无论孩子取得何种成就,家长都感到无上荣耀。而如果孩子将来赚钱了,自然也会回来报答自己的父母。
耶鲁大学校长曾说过:如果学生毕业后拥有了某种专业技能,这将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
这恐怕是对藤校教育理念最好的阐释。
藤校的历史凝聚了两百年美国大学发展智慧的结晶:为社会培养具有普世情怀的领袖人才,而不是自我实现的功利主义者。这个恐怕是所有中国家长需要面对的价值观难题。
每一个爬藤路上的家长和孩子都应该坚信,我们的孩子要以最好的姿态投入留学生活,让自己在学术能力、思维方式以及人生理念方面得到更大的提高,这个才是一个爬藤者的应有的人生信念。 看到这里,或许“让孩子上藤校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本篇来自棕榈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