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之后的职业面貌

Published by jsjjyuxi on

10年之后,社会又有着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虚拟现实触手可及的职场、无人驾驶的汽车、“走出”地球的人类……在各种“脑洞大开”也不为过的展望里,我们在2029年的工作状态会是什么样的呢?

基于这一话题,澳洲悉尼大学的专家团队为我们详细勾勒了各个领域2029年的职场面貌。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的转型,甚至是生活环境的压力,都会使得我们未来的工作方式发生巨大革新。要想在转型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让自己跟上发展的潮流。

 

农业:革命的来临

地球上将近一半的陆地被山脉、荒原、冰川覆盖,剩下的一半当中有1/3生长着庄稼,但有限的土地并不能满足人们对农业的需求,正是基于这一种压力,使得人们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到农业生产领域。

Brendan Torpey就是致力用科技助推农业发展的典范,致力于帮助农民测绘土壤类型分布图。这是一个绘制数字生产地图的过程,从确定土壤肥力和产量限制等因素建议农民何时何地适宜种植,以此来推进农业精细化程度。

 

建筑:打破学科界限

对于Ariani Anwar而言,建筑学对自身有着较强的挑战,但她认为自己“门外汉”的经历,也正好能够为自己提供与众不同的视角。或许她的设计技术还不够精巧,但是思维方式方面,则有显著的新意。

多样的视角对于建筑行业而言至关重要,建筑行业的边界已经随着信息的集聚而不断拓宽。人类对建筑的需求是永恒的,但是建筑的构造方式却在不断丰富。类似于3D等新技术在给建筑师创造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些人会转向动画、布景设计、图形等,而另一些人则专注于为机场、购物中心等大型建筑铺路。视听技术也会从游戏转向虚拟现实技术,让用户可以在虚拟建筑中“畅行”。

Anwar认为,现在的建筑行业已经具备了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特点,建筑在塑造城市面貌的同时,也会对人们的生活起到影响,所以,为了应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变化,主要是需要加强对文化、社会和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法律:人工智能与精细化人才

技术的进步和分工精细化程度的提高正在冲击着法律行业。以前由初级律师承担的提起诉讼、尽职调查、资料核查等工作现在完全可以交给人工智能来做。以美国银行业巨头摩根大通为例,使用人工智能程序进行贷款协议审查之后,年度共节省的工时约360,000个,极大地减轻了律师们的负担,使得律师们有更多机会去运用自己的人际沟通等高级技能,这些方面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法律行业还会持续地发生更大变化,日趋成熟的纠纷调解技术,也意味着诉数量会逐步减少。另外,分工的精细化也在推动产业转型。以高级专利律师Sarah Hennebry为例,大学时期的他修习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艺术学,而后又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和知识产权法硕士学位,最终成为高级专利律师受理国内外各种医药专利申请。这种独特的专业组合使得Hennebry成为自己领域的顶尖专家。她仍旧保持着不断学习的状态,她认为学习科学知识让她能够不断地了解社会运作的方式。

 

医疗:技术革新+人文关怀

过去十年,医疗技术的发展让医疗服务更加安全高效;下个十年,进步的速度将会更快。对于下一代医护工作者来说,他们的工作环境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以维多利亚综合癌症中心(VCCC)为例,该机构耗资5000万澳元用于技术的更新换代,升级了内部通信系统。传统的病患警报按钮会传送信息到最近的护士台,而VCCC的通信集成系统会将病患的警报信息通过手机传送给医护人员,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对病人的不同需求做出区分以及时应对那些更为急迫的需求。

随着机器人技术、遗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病患可以得到更合理更经济的医护措施,但是在医护服务中仍然渗透着一些无法用技术替代的、用价格衡量的因素,那就是人道主义、同情心和热忱。

和法律一样,技术的多样性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护理学现在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甚至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的内容。专业背景的多样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家庭医护模式,应对慢性疾病的护理需要。医护人员越来越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文化意识、科技素养和技术储备,以此来提供更好的医护服务。

 

早教:循循善诱地培养

在大众眼中,幼儿园里的攀登架是孩子们锻炼和玩乐的地方,但是在专门研究孩童思维的高级讲师Caroline Cohrssen看来,这些攀登架是孩子们学习“上”“下”等方位词的有利工具,同时这其中也包含着早期儿童教育中一个关键的部分——有意识地教学(intentional teaching)。

在“早期学习框架”中,这种教学方式是指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行为,它需要摸清儿童成长的规律,需要丰富的指导经验来让儿童达成确定的目标。这项技能在未来将被广泛使用,通过改变孩子的成长环境、经历、期望等来实现教学的目的。

Cohrssen预测,儿童早期教育将越来越需要特定学科的知识背景和有效的教学技能,这与高质量有意识教学日益重要的趋势是一致的。人们都期望孩子们拥有娴熟的面对面沟通技能,而有意识的教学能让孩子的每一次体验都契合特定的教学意图。

和其它事物一样,在技术的推动和政府的管理之下,儿童早期教育行业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游戏可以继续发挥学习的功能,只不过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借助游戏来有意图地学习,从而让孩子在获得快乐的同时学有所成。

 

艺术:与科技共舞

当艺术与科技相遇,奇妙的事物就将诞生。越来越多的艺术专业学生感到艺术与科技之间强劲的关联,Ryan Jefferies也不例外。他在拿到传染病研究方面的博士学位后,进入实验室继续攻读博士。5年前,他成为墨尔本大学病例与解剖学Harry Brookes Allen 博物馆的馆长,去年他又成为墨尔本科技展廊“Blood”展览的创意总监。

Jefferies一直对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关联抱有兴趣,尽管人们可能觉得这两者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在他看来,科学也充满灵感,科学与艺术的创作过程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未来将近75%的职业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密不可分。科技展廊的创意始于都柏林,目前已遍及世界各地,它旨在将艺术加入STEM的行列从而成为ASTEM(艺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

展望未来,Jefferies认为世界面临着多重挑战:气候变化、抗生素抗药性、人工智能的威胁等等,时势造英雄,这也将是年轻人施展自身才能的新战场。

面临瞬息万变的未来,孩子们只有成长为具有复合型思维、复合型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相拥社会与时代的变迁,在新的战场所向披靡。

Categories: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