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是否可以改变人生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有大格局、大胸怀,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见多识广。于我们教育理念方式不同、治理制度不同、文化不同的国家学习生活几年,会让我们发现世界是如此不同,想做井底之蛙是很困难的,这就是古话说的见世面。胸怀世界时,我们对于各种判断以及人生定位就完全不同了,而这些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
——人民网《出国留学不能只算经济账》
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的速度加快和各种机会的增多,留学人员近些年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留学人员与高校招生人数比例也在逐年提高。
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的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2018年达到66.21万,相较于2009年的22.93万来说,增长了将近两倍。 从人数上来说,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153.39万人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社会科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显示,中国出国留学生数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留学?
①关于留学费用。
在国内读研,每年的学费为6000—1万 RMB左右。按照3年制,学费为1.8万—3万,而国外的研究生一般为10—30万RMB。但很多国外院校为优秀学生设有不菲的奖学金。
而且去国外读研的学生比国内研究生能先毕业,能先拿1—2年工资,并积累到两年的 工作经验,这对后期的职业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据《中国留学网》调查显示:
近半数的海归在工作五年能收回成本。调查显示,我国留学生回国就业后,其中在1年之内能够收回留学成本的占11%,2年内收回成本的同样占11%,3年内的占18%,5年及以上的占49%!
除此之外,评价留学的价值不能简单地看经济成本与回报,也需要考虑综合素质的提升。
②关于时间成本
时间成本是另一个衡量因素。热门留学国家的学制均低于或等于中国。留学回国就业人员平均在国外学习的时间为21.47个月。
博士研究生为46.30个月,硕士研究生平均所花时间为16.17个月。本科和专科的平均留学时间为36.62个月。基本都比国内研究生学制短,这也意味着更早的步入社会,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
③关于个人成长
个人收获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提升两方面,硬实力方面就看各个院校的授课方式和培养模式。
国外教学以独立研究和深入研究为主,根据专业领域研究生好多课程内设置实习项目,关注思维训练和创新训练,通过活动提升自我。
同时,由于学生选课自主性大,所选每门课程学习形式就是按时上课、完成作业,小测验、参加期末考试结课。国外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会增加学业压力,但是总体来说,专业课的平均教学质量还是优于国内院校的。
④关于就业机会。
根据中国教育部的信息,2014年开始中国年高校毕业超过700万人,2019年达到834万人,但是年均增长不超过4%,同期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年均增长9.2%,其中回国就业人员中有硕、博学历的人占80%以上。留学生中研究生学历拥有者和国内研究生学历者数量越来越接近。
面对与日俱增的留学生人才市场,公司会对海归们有所偏爱吗?根据《2019海外留学生优秀人才需求报告》发现,中国企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依赖创新,受访的雇主更关注人才的不同教育背景和能力的互补性,这有助于企业创新和转型。
2019年调查显示,40.8%的受访雇主提供留学生工作机会的起薪在8,000~12,000元之间,略高于重点大学同等学历毕业生。
《2017年海外留学生优秀人才需求报告》指出82.5%的用人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待遇,主要体现在更高的就业起薪、购房补贴、优先落户等。
从报告可看出,企业整体上对于留学生普遍持欢迎的态度,所以回国就业的毕业生不用太担心工作的问题。
⑤关于语言交流
这一点是很多人深有感触的。在一个全英文的生活环境下,自然而然自己也会慢慢敢说,或者是“不得不说”。
假如外国留学生长期生活在中文环境中,他的中文水平也会突飞猛进,这是一个道理。中国学外语,也许对付一些考试(包括雅思,托福等)分数可能很高,但是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国内的环境下比较难以突破,要想熟练运用一门语言,融入一个理想的语言环境,是最好的方式。
⑥关于专业选择机会
首先,国外大学开设的专业非常广泛,很多专业在国内还是空白的,又或者国内同等专业不被国外普遍承认,典型的包括临床医学等。如果你想在国外执业,那么你只有选择拿国外的学位。
再者,中国报考研究生大多要求有本科同专业的背景,而去国外读硕士则比较灵活,不需要硬性的学术考试,而且转专业比较方便。国外有(硬性的学术考试SAT,toefl ,还有GRE和lsat等)
另外,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全国共有416个本科专业被取消,其中还包括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学府,比2014年增加了2.5倍,这也对国内大学生选择专业造成了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