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请六档三级标化成绩定位参考

Published by jsjjyuxi on

美本申请六档三级标化成绩定位参考

在如今申请者逐年增长、录取形势愈加扑朔迷离的背景下,申请过程反倒是比申请结果更加能说明问题。走过2019申请季,我们必须承认,今后的申请会愈加激烈。八所常青藤盟校+斯坦福+MIT,除了布朗,录取率都在下降,而申请人数基本都是大幅增加的。以至于著名评论人Frank Bruni在纽约时报上认真地写了一篇讽刺文章拿斯坦福开涮,宣称其今年新生录取率为0,没有录取任何一个学生,批判名校以拒绝越来越多的学生为傲。

往年我们会听到一些关于某优秀学生被其申请的绝大部分顶尖学校录取的消息,或者某申请者大部分甚至八所常青藤或斯坦福、MIT全录取的。但是今年,这样的案例凤毛菱角。录取中的各学校的主观因素、特殊情况的影响在增加,顶尖申请者的结果不再那么容易预计。大学出于对入学率yielding rate的考虑,更加在乎申请者在录取后是否真正考虑入学。所以在录取学生时会更加慎重。“保底”校不再保底和安全。而深受中国申请者青睐的加州大学的申请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和不确定性,要知道加州大学九个本科校区现在明确限制州外及国际学生比例的就是伯克利和洛杉矶两个校区,其他校区在今后是否会宣布继续跟进现在不得而知。靠广撒网、盲目多递交申请无疑是“瞎猫碰死耗子”的做法,并不可取,而且还越来越不容易碰到“死耗子”了。

对新一年的申请做以下的反思和策略建议:

1、学术准备要充分

学术实力强的大学,都是综排靠前的大学,所以这些学校是不会招收学术实力弱的学生的。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进顶级学校,在GPA,相关AP数量和分数,知识深度和宽度上,都要加把劲。

比如多上一些难度课程、大学夏校课程、大学网课、科研、探索性质的学术实践实习等。

小编根据SAT这一项重要的标化成绩来将美国TOP100的本科申请按照难度分为六档;所谓三级,是提倡每个同学都需要有自己的冲刺、匹配和保底校。GPA也是个标准,后面也有提到。(仅供参考!)

1.1550+:综合大学TOP1-10
冲刺:哥大,芝加哥;
匹配:宾大,西北,杜克;
没有非常具体的分数对应:哈耶普斯麻
这一档无论分数多少,都很难。

2.1500-1550: 综合大学TOP11-20;文理学院TOP1-10
冲刺:布朗、康奈尔;
匹配:UCLA、华大圣路易斯;
有一定风险: Vanderbilt、Rice
文理学院由于招收人数比较少,每个学校的情况比较特殊,所以不太适合太过于依赖标化来判断录取概率。
Vanderbilt和Rice这两所学校今年水涨船高,并不确定来年的录取要求,而且很多高分的学生爱用这两所学校做保底校,所以这两所学校需要特别注意一下。
康奈尔从录取人数和中国学生的比例来看都是在前20里非常友好的。
华大圣路易斯比较“分控”,这也不失为一所好事,因为这样申请的时候可控因素也比较高,UCLA和Emory也是很典型的“分控”校。‍

3.1450-1500:综合大学TOP21-30;文理学院TOP11-20
冲刺:Emory;
匹配: 维克森林,NYU;
有一定风险: Tufts、乔治城、北卡
Tufts位于波士顿,这几年水涨船高。北卡比较偏好本州的学生,适合当地美高的学生申请。
维克森林号称不用提交SAT成绩,文书出了名的多,重视面试,本身不是特别“分控”。首轮会筛选掉没有充分准备好的,口语比较弱的学生。
NYU去年进入TOP30之后,平均分一路看涨,费用偏贵,一年要7万多,已经筛选掉一部分人了,但是比较适合ED申请,毕竟招生人数多啊。‍

4.1400-1450: 综合大学TOP30-50; 文理学院TOP21-30
冲刺: UCSD、BU、UWM;
匹配: 佛罗里达大学、UIUC、UCI、UCD;
有一定风险: Rochester、佐治理工、Tulane University、Pepperdine University、东北大学
此档大部分申请者: GPA 3.75,SAT1400+,托福100+,有1-3门AP5或4分成绩或SAT2考过2-3门,分数在750+,有一定的活动与文书的准备。
这个档的风格差异非常大,专业差距也很大,所以很考验选校的功力。
Rochester和佐治理工是理工科比较强,不是特别好申请;
而Tulane和Pepperdine的国际生录取得少,申请标准比较玄学;
东北大学往年都是保底校,但是这两年水涨船高,本身有很好的coop项目,就业方面有很好的优势,区位也比较好。‍

5.1350-1400: 综合大学TOP50-70
冲刺: Penn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匹配: OSU、康迪涅克大学、罗格斯

6.1300-1350: 综合大学TOP71-100
有一定风险: Fordham、Indiana-Bloomington;
匹配:佛罗里达州立、弗吉尼亚理工、麻省大学阿姆赫斯特、纽约州立-宾汉姆顿大学、密歇根州立、纽约州立-布法罗、特拉华大学、爱荷华大学、迈阿密牛津大学
这一档学校要求比较细致,功课要做细,托福会有很多小分的要求。
Fordham的区位优势,在纽约,而且是从60名掉下来的,本身科研不强,但是学校比较挑人。
Indiana-Bloomington的商学院很强。‍
注: 使用ACT申请的学生把成绩转换成SAT之后再对应看
冲刺校的定档建议划在目前分数+100的位置,匹配校+50,保底不能超过目前分数。
当然了,美本申请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就是GPA,具体的要求是:
3.75+:TOP 503.4-3.75且SAT不错:TOP 40-50 ‍注: IB成绩单一般会单独给出GPA,由于加权后总分变高,一般3.8是不错的,4会比较有优势。

2、认真审视自己。

大学申请其实是从了解自身开始。选对学校不是为面子好看,也不是完全不顾排名,是为了今后能让自己对于适合自己的学校类型、氛围以及特点有更为准确的把握,是为了确保今后四年在大学既能愉快又能成功。

遗憾的是很多人都会忽略背景、性格、成长等这些基础的、“软性”的准备,只顾着刷分(就像你把运动前的热身都省了,也就很难保证运动中不受伤);要想申请到理想的学校、要想选准对路的学校,就应早开始做基础准备,不要一上来就要求按分数、按排名挑学校。

3、从兴趣及专业出发。

许多人信奉热门专业、信奉所谓的好就业、好挣钱的专业,其实所有这些都是整体而言,具体到个人,还是要有兴趣和热情。

作为申请者,应该有《优秀的绵羊》一书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所说的,不要只做精英教育中的“优秀的绵羊”,只知道努力竞争、积极争取、追逐光环,一味地随大流,却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勇气做不一样的选择。

如果你喜欢创新、对于创业有激情,可能你去Babson College就远比去达特茅斯、布朗要更合适;如果你喜欢视频游戏设计,可能你去University of Utah就比去哈佛、耶鲁更有意义。
特别希望所有家长、老师都能看清楚身外的一些东西,别让这些干扰孩子的申请,给予孩子更多鼓励和信任。

4、认真老实地做好学校研究和调查。

了解大学与了解自我对于申请者来说一样重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详细认真的了解大学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提高选校的准确性和录取的成功率。

录取率的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的某些标准如标化分逐年提高,但是另一方面也和大量草率申请者的涌入有很大关系。

5、做有特色的申请者。

国外大学尤其是美国大学总在强调全面发展,所以许多申请者绞尽脑汁来想增加自己简历的丰富性、多样性,希望既包括学术型活动,又包括领导力活动,还有义工服务等。

其实很多人都忘记了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申请者应该重点突出或者有个人优势。所以,申请者应该尽早分析和了解个人的底子,问问自己内心真正的兴趣和热情所在,再来选择合适自己的活动或者实践,千万不要随大流,淹没在众多乱七八糟活动中看不见个人特色。

要明白个人兴趣和活动的区别,还要反思自己从所有经历和活动中获得的成长和提升,多想想how to stand out和make a difference。

6、做有人情味儿、真诚有心的申请者。

留学申请难度在增加的同时,任何一所大学即便是常青藤大学、威廉姆斯等顶尖文理学院也都面临比以往更加挑战的挑选难度,申请者高度相近、辨识度下降,新兴的学校、课程层出不穷,各种需要考量的因素交织。

如果你能想到这一层,关注和每一所申请学校的互动、沟通,表示出对每一所认真考虑的学校的兴趣,这不仅对于申请者自身有好处,对于大学来说也是非常欣赏和乐于见到的。
不要仅仅对梦想校投入时间,每一所你要申请的学校都应该花心思。

要做一个真诚有心的申请者,要有人情味儿,记得感谢大学招生官的回应,记得积极参与各个层次学校(你的申请学校很难只有一个层次)的互动活动(招生说明会),记得认真和你的升学指导顾问或咨询师合作,记得多和你的推荐信老师沟通并感谢他们,记得多抓住机会去锻炼和展现自己,如果你能让所有你申请相关的因素和人都能感知到你的用心,那么这些周围的力量和人都会自然而然、有意无意地在帮你、助推你的申请,很多时候结果也就水到渠成。

7、减少盲目申请数量。

“保底”校不再是安全的,也就意味着申请者要认真对待每一所挑选申请的学校。这里说认真对待,包括认真分析每所学校的详细情况,问清楚自己:为什么要申请这所学校?为什么这所学校适合我而我也适合这所学校?不要只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文书。

你需要站在招办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招生官自然想在大量的申请者中发现真正了解和爱他们学校(也就是成绩达到要求且最有可能选择该校入学)的候选人。

所以,如果没有做好长期、充分的调研和准备,一般不要去盲目增加申请学校数量,不过是碰运气的做法,自然成功率不会太好,大家就会感觉“申请更难”了。

8、重视早申请、特别是有绑定约束力的Early Decision(ED)或EDII。

在条件允许前提下,提早做好选校的功课,综合分析,可以尽早确认ED校,当然绝不勉强,毕竟一旦录取、没有其他选择。

众所周知,由于ED有约束力,所以大学的确会倾向于从这群申请者中选择靠谱学生。

这一做法的重要前提有:
真正喜欢这个学校、自己适合这个学校;
各方面条件都在申请之时已经成熟、包括标化分更包括对于学校的了解、文书准备等;
该校有ED或EDII这种申请类型。至于同属早申没有约束力Early Action(EA),不宜盲目操作。

9、掌握信息、客观分析。

申请者在选择学校或者做申请准备时,不仅要从自身考虑,也还要站在申请者所在学校的整体来评估自己的位置和申请。

要有意识地多了解学校申请的历史数据并加以合理的分析,要关注目标校在自己高中的录取率以及录取生入学情况。

当然,对于这些信息的关注,对于申请整体的规划,于高中三年或四年来讲,越早越好。
拿到所谓名校的录取,大概也不是一个结束,反而是另一个开始,自身前期准备得如何,还要靠未来大学的成长来印证。

面对一年又一年这么多申请者、弄潮儿,留学申请恰恰是大浪淘沙、火炼真金,是对申请者自身的历练,无论结果如何,真正用心经历过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相信未来的路会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