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干货分享

Published by jsjjyuxi on

暑假接近尾声了,这个暑假大家过得怎么样呢?

有个朋友,在国外一所高校参加了一个月的夏校,回来和我说,做梦都在说英语。

确实是这样,学习英语的一个好方法是融入在英语环境中。想要学好英语,掌握这门世界性的语言,就需要掌握这门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接触更广泛、更丰富的信息和优秀的人。养成用英语阅读、用英语沟通的习惯,一直持续做就是了,不要停下。

或许有一天,你掌握英语也跟汉语一样,完全不用想学习的事,就是下意识的使用这门语言而已。接下来是一篇英语学习方法论。

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在当今社会,英语还重要吗?

点赞第一的回答是——英语可以差,但你的口语一定要好!

你记住了1万个单词、将语法书倒背如流、英语成绩名列前茅、英语证书一大摞。

但你的口语差,看见老外张不了口,说话吞吞吐吐、词不达意,没有人会认为你的英语好,升职加薪永远没有你的份。

如果你的口语很好,即使从小英语成绩吊车尾、没有任何证书,别人也会羡慕地看着你说:“哇!你的英语可真好!”

真正靠英语获利的,从来不是高分的那些人,而是口语好的人。

因为,在真实的世界里,不会有人递给你一张试卷说:
“来,做个完形填空吧!”
“来,分析一下语病吧。”
“来,背一下这个单词的用法吧。”

真实的世界里,只会是这样的:
“我很担心明天的全英文面试……”
“我想去日本、加拿大、美国、法国……我一个人可不行,我英语发音太差,根本说不出口。”
“明天的客户是老外,你英语怎么样?去帮我接待一下吧。”
“我明天要做一个全英文的演讲……怎么办?所有领导都要来视察。”
……
口语好的人就像手中握着一张王牌,无意间就让你迎来人生进阶的机会。

俞敏洪说:中国人在学英语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据《北京晚报》统计,学习英语的中国人已经超过4亿,全国用于英语培训的花费高达300亿/年。

举个例子:
假设你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到大学毕业结束,总共要花16年时间。如果一年学习300天,一天平均2个小时,那么总共需要9600个小时。
加上学费、课本费、辅导费等零零总总的费用,也就是说,你至少要花10万元在学英语上。

中国人如此刻苦学习英语 ,学完之后效果如何?
据2018年雅思成绩白皮书显示:
过去5年时间,中国考生的口语成绩只提高了0.02分!

而如此糟糕的口语成绩直接导致了:
在全世界母语非英语的国家中,中国的英语能力仅排在第47位,排名倒数。在亚洲国家中,远低于印度、日本、韩国。仅比泰国好一点……

据统计,真正能把英语用于沟通的中国人还不到3%!

就像俞敏洪说的:中国人在英语学习方面,浪费了太多太多的时间!

学习目标错了,你的英语注定学不好。

在我十多年英语教育生涯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学好英语太难了!

可事实上,英语早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比中文还容易。从基础到顺畅沟通,FSI给出的学习指导时间竟然仅为575-600小时(约半年)。

为什么最勤奋的中国人,却学不好最简单的英语?

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的传统英语学习,存在重大误区!

英语的本质是语言,而语言的本质则是交流!可在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几乎不存在专业的口语教学。

①学习教材与实际生活存在明显的脱节。
从小学到大学的教材,都是偏向于学术英语,与实际生活英语有很大差别。
学了10年英语,到了国外连咖啡都不会点的情况,非常常见。
一句“How do you like your coffee?”“Yes,I like it.”,就足以让人嘲笑一整天。

②评判英语好坏的标准,已经从英语成绩变成了英语口语。
上学时,逢年过节,亲戚问你英语怎么样。你的回答必然是“我期末考了xx分”、“我刚考过了英语x级”……

当你步入社会之后,领导问了你同样的问题:你的英语怎么样?

你不会掰着手指列举自己过往的英语成绩、也不会摸出两本证书放在领导面前。

你只有两个答案:
①自信地告诉领导:我能和老外随便交流。
②摆摆手说:我……我不行……

于是,你费尽心思:
每天花5小时慢读VOA或者BBC;
报了4899元一对一外教课;
背单词、抠语法,做了无数题;
英语学习打卡超过150天+……

也不过在做无用功罢了,你的学习目的错了,学习的方式自然也错了。英语怎么可能学好?

距离口语达人,句型很重要!

据美国官方调查显示:一个地道的美国人掌握的单词不超过1000个。

而在美国,中国人只要掌握1000个单词+180个核心句型就足以应付日常生活中95%的交流情境。

这个观点初听可能觉得荒谬:“开玩笑,我四六级词汇背了五六千个,新概念背诵过上百篇,涉及的场景怎么也有上百个了,可口语不也是磕磕绊绊的?”

其实语言的表达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可以互相替代与转换。1000个词汇量,并不只有1000多个含义。180个句型也可以举一反三,应用到1000个不同场景中……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要表述“这本书很有趣,我爱不释手。”我们至少需要3步才能说出口:

①想单词。
②想语法。
③结合场景,把单词和语法串起来。

然后,得出答案:This book is interesting, it makes compulsive reading.

可是,如果你的词汇量不够,不懂“compulsive”这个单词,你在第①步就放弃了。
即便你单词没问题,每个句子的语法也不一样,你在第②步就放弃了。

但如果我们能换个角度,通过掌握一个核心句型:can/could hardly do sth.

我们完全可以表述成:This book is interesting, I can hardly put it down.

最重要的是,像这样的核心句型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在不同场景中任意变化使用。

例如:

他想回家的心情十分迫切。
He can hardly wait to go back home.

她太兴奋了,昨天都失眠了。
She was so excited that she could hardly sleep last night.

Categories: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