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干货分享

I.雇佣劳工冒充AI?
外卖机器人居然是人工远程操纵!
近期,美国科技媒体炸开锅,全因AI作弊。创业公司 Kiwibot 也陷入了用真人冒充 AI 的舆论漩涡。
据爆料,活跃在美国著名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校园的「明星」外卖机器人 Kiwibot,尽管看起来像是自动驾驶,实际上却是雇佣了远在哥伦比亚的真人进行远程人工操纵。创业公司 Kiwibot 也陷入了用真人冒充 AI 的舆论漩涡。
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可以确定:这种看起来非常科幻的外卖机器人,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度自动化——它们确实都是由真人进行远程操控的。不过这些操作员远在南美的哥伦比亚,他们每人最多可以控制三台机器人,这些员工每小时的工资仅 2 美元。
又一个假冒 AI 的明星创业公司?
消息刚出来的时候,人们非常气愤,认为这是又一家骗子公司。但是Kiwibot极力辩解。
「我们从没说过 KiwiBot 是自动驾驶」
Kiwibot说,他们从未宣传自己的机器人是自动驾驶。所以根本谈不上骗人。而另一方面,他们是结合了算法和人工远程管控,依然实现了大大节省人力的目标。
我们还是从这款机器人说起吧
根据美国加州的劳动法,最低工资是15美金一个小时。
所以,如果在美国校园内点一份披萨,人工送餐费几乎和披萨本身的价格一样高。
正是基于这一点,Kiwibot公司决定尝试用机器人送餐。
但他们发现,用单个机器人完成从餐厅到收货人的整个送货过程效率非常低,于是决定将配送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机器人。
对于这款机器人具体的工作原理,从 KiwiBot 官网的说明来看,的确没有提到该机器人是自动驾驶的,其原话是:「We're mastering human-robot interaction.」(我们在掌控人机互动)。从这样的理解看来,真的是完美的定位,一点都不算作弊。
反而是大众对“机器人”这个词过于高估了。
Kiwibot 的避障控制流程。
那么,到底是如何掌控人机互动的呢?
第一步 Kiwibot 通过雷达传感器、摄像头以及内置的图像处理系统来识别道路边界,并避开障碍物。(这一点,凯戈老师的机器人国际比赛班9岁的孩子都可以做到了。)
第二步 与此同时,远在3800 英里以外的哥伦比亚,一个工作人员以每小时2美金的工资,在GPS信号和摄像头的帮助下,同时操作3台机器人完成送餐任务。主要是帮助他通过复杂路况,应付好奇的路人,同时不要偏离目的地太远。
第三步 实际上,根据用户的评论看来确实是这样。这款憨态可掬的机器人常常是在前方有人后就会露出萌萌哒笑容,1分钟以后才会做出反应。而这正是远程操控人员接受到信号提醒后的人工操作。
即便如此,依然给企业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其中主要是降低了人工成本啊)。
Kiwibot 进一步向公众解释了这其中的细节,他们称这种有人参与的远程控制方式是一种「并行自动」系统。这些机器人在校园中会以很慢的速度(1.6-2.4km/h)运行,它们会在餐馆的指定地点由人类员工接收外卖,放进机器人的送货仓中并展开配送。在成本上,每一台正在运行的 Kiwibot 机器人造价 2500 美元,而成本没有膨胀的原因就在于它们没有采用 LiDAR 等高性能传感器,而是使用人力——每小时赚 2 美元的操作手。
而对于一个哥伦比亚人,每小时2美金的收入在当地已经是高于平均工资(约合 310 美元,2019 年),所以机器人和操作手都没问题。
不知道伯克利大学那些靠勤工俭学的学生会怎么想。
比机器人先一步抢走你工作的,居然是千里之外的人类!
此外,和国内的共享单车类似,由于运输流向的不均衡,Kiwibot 机器人也需要由人类驾驶车辆进行调配。Kiwi 的人工配送员最多可一次运送 12 台 Kiwibot,这在极大提升配送效率的同时,也使得配送服务成本更低,这让 Kiwibot 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不过归根结底,Kiwibot 提供的并不是一对一、完全自动化的送餐服务,这其中仍需要人工操作。
II.人工智能领域,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
Angell曾经给团队讲过一个故事,大约10年前去参加一个创新大赛,有一家公司号称图文识别技术世界一流,拿出任何排版的名片都能准确识别。
过程就是,你拍一张名片上传,过几分钟信息回来可以输入通讯录。
面对众多专家的质疑,最终CEO承认,这个技术其实是靠三线城市有一批人,收到图像后手动输入完成的。
中国有很多的城市大数据,尤其是交通系统的数据,目前也是样通过一些三四线城市的“数据公司”完成输入和上传的。
如果不是骗人,而是通过技术和人工共同解决问题,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Kiwibot公司这样全面公开的解释之后,大多数人表示,这确实是商业模式的必须,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经之路。
但是,是不是最终这种模式会被不断提升的技术和不断降低的成本而真正实现全智能化不需要人工操作呢?
答案往往出乎你的意料——
10年后的今天,人们并没有在“名片的图文识别”上实现万无一失,却在社交媒体的强大发展之下,越来越少的人用名片了。
如今,在中国,商业交往早就不是“换一张名片”吧,而是是“加一个微信”吧。
也许最终升级的送餐机器人不是完全不需要人工,而是直接变成了飞行机器人——无人机。无人机更自如更便捷更廉价,嗯,也更好遥控吧。:)
III.真正的人工智能在哪里?
法国有一所编程大学,叫做School 42。这所大学目前还没有被纳入正统教育体系,所以并没有授予正式学位。但是,每年仍旧吸引了7万至8万名学生申请。
这所大学不收学费。想进入这所大学,除了18岁到30岁的年龄限制之外,任何人都可提出申请,不需要任何证明文件。几次线上测试筛选,最优秀的3000名还将参加为期一个月的魔鬼测试,每天都要完成新的任务。最终,只有大约有900学生,能够顺利入学。
School 42的创始人尼尔认为:各国高等教育都面临相同问题:高昂的学费与僵化筛选机制,让大学成了精英阶级的专利,不再是创造社会流动的公平管道。因此他与科学家尼可拉斯·萨迪拉克共同创立School 42,希望打破学术高墙,让高等教育重新普及化,并弥补业界人才需求的落差。
在School 42里,没有课程,只有专项的任务。学生必须依序完成指定的任务,才能顺利晋级。最高到21级,大约3至5年的时间即可毕业,但学生可自行决定学习进度。
学校里也没有老师、没有教科书,一切得靠自学和同学。有任何问题,就上网问Google大神;如果还找不到答案,就去问隔壁桌的同学。
School 42培养软件工程师的做法,完全颠覆了传统强调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另一位创办人萨迪拉克说:“学生不应该浪费时间学习知识,而应该要训练批判性思考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重点不在于你懂得多少,而是你如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