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教育漫谈(1)

Published by jsjjyuxi on

营地教育漫谈

夏令营最近几年还是比较火的,宝妈们不给孩子报名去参加几次夏令营都不好意思跟别的家长聊天,孩子放假后回学校也都在分享自己又去哪里了。

其实夏令营还有个更为专业的名称:“营地教育”,那营地教育的起源是在哪里呢?

第一次营地教育实践

美国有记录的首次有组织的营地体验,是在1861年。

弗雷德里克老师带领一群学生徒步40英里并露营10天,一起体验了很多不同于书本和课堂的课外体验,又徒步返回学校。这次出游被称为夏令营的“开山鼻祖”。

1900年,正式的营地机构出现了。那时候营地费用不菲,有的收费高达每人200美元。那当时技术工人日薪才1美元,200美元是普通家庭大半年的工资了。

第一个正式营地,只招收男孩儿。

理论奠基人

一位是约翰·杜威,体验式学习奠基人。

杜威最著名的教学理论就是“做中学“,并且提出了”教育即生活“以及“学校即社会“的观点。

这一理论是现代营地教育的一大理论基石。

另一位是库尔特·哈恩博士,当代户外拓展运动之父。

他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积极进取的好奇心、坚持不懈的韧劲、自控力和同理心。

哈恩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二战后,"拓展训练"也从最早的生存训练演变成为有效的素质培训。

哈恩还发起建立了著名的“世界联合学院”(United World College - UWC),成为当今世界独具一格的全球性教育运动。

这两位伟大的教育家所倡导的教育理念,都在营地教育领域大放异彩。

营地教育全球之最

世界上出现最早的营地的是在美国,1861年;

世界上营地数量最多的是俄罗斯,5万个营地;

世界上营地最国际化是瑞士,服务50多个国家的青少年;

英国户外教育成为学校必须部分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课时;

世界上最大的营地是阿泰克,同时可服务6千人;

澳大利亚法律规定,学生每年不少于7天的营地的学习;

日本约有3500个营地,每年服务约3000万中小学生。

我国的营地教育发展历程

上世纪90年代初,教育专家孙云晓的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通过描写中日两国孩子在内蒙古的一次户外夏令营活动中的不同表现,暴露出中国教育的薄弱环节,由此揭开了中国营地教育的序幕。

营地教育作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和组成部分越来越被重视,许多国家已经将营地教育纳入了常规的学校教育体系。

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营地行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很多有识之士在探索、创新素质教育新模式时发现、认识了营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