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认识误区

Published by jsjjyuxi on

曾几何时,当人们一提到“出国”、“私立学校”等字眼的时候,往往会给孩子贴上“成绩差”的标签,给孩子的父母贴上“有钱”的标签,造成“成绩差、父母有钱才去国际学校混日子”这样的刻板印象。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逐步更新,国际班不再是考不上好高中的无奈之举。

走出固有认知误区:“并不是成绩差才选择读国际学校”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认为,选择国际学校的是家里有钱而且学习成绩很差的孩子。但是,随着教育理念的逐步更新,国际班不再是考不上好高中的无奈之举。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能够考上“双一流”大学的学生也在选择出国。还有一批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他们考一流大学的概率小,但学习潜力大,家里又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会考虑出国留学。

“孩子还小,刚初中毕业,自理能力还有所欠缺,如果现在就出国,家里人也不放心。我觉得报考国际班,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李女士说,这既能让孩子留在父母身边,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照顾,同时也能让孩子在国际班特有的环境中加强语言能力,为将来出国学习培养一些必要的技能。

一位家长介绍,自己的儿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所以从孩子小学时他就决定要把孩子送出国读书。他觉得,随着中国日益走向国际化,宽进严出的国外大学有很多新知识,孩子进去之后能真正学到东西,特别是对孩子的成长、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有好处。

真实情况出乎想象:“国际学校学习压力有时比高考大”

为什么选择国际学校?许多家长在回答这一问题时说:“不用参加高考,压力小。”事实果真如此吗?

程萌(化名)今年从国际学校毕业,被加拿大一知名高校录取。程妈妈说,当初选择国际学校,是受到好朋友的影响,她孩子在国际学校上了一年,感觉特自信,充满活力。

“孩子的成绩在国内估计能上一本大学,但在国外,据说可以申请世界名校。”在程妈妈最初的认知里,国际学校的课程较为轻松,也不那么辛苦。

可情况恰恰相反,程萌觉得自己的压力有时比参加高考还大,比如考雅思或者期末考试之前,因为毕竟不是母语,理解上也有一定难度。“比如数学、化学、微积分等,都是大学课程,还是全英文的。压力真的超大!”

程萌记得,有次和妈妈争论,妈妈一直觉得国际学校学的东西比较肤浅,但是后来一看很惊讶,因为学的都是大学的东西。

在国际学校,最悲催的不是学英语,而是用英语做数学题。程萌说:“国内的基础课程是中文教学,而国际课程体系中的数学、物理、化学等都是全英教学,英语程度不好的学生往往会压力很大。”

颠覆以往学习模式:“书本知识不再占绝对主导地位”

“在国际学校学习感受到变化最大的就是学习模式。”采访中,国际班的学生普遍认为,在国际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书本知识不再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更多地是如何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他们感触最深的是“老师不会对我们的选择或者安排进行过多干涉,更倾向于让我们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从而自己掌握和运用知识”。

国际学校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提升认知与了解学术研究领域、社会活动与职业素养模型,社会实践活动数量多、形式新,是诸多国际班呈现出的另一特点。

准备出国留学的高中生除了学习普通高中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外,还需要学习国外高中的核心课程,还要争取在雅思、托福等语言考试中考个高分。同时,还有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做义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

国际部学生在高一、高二的课程十分紧张,到了高三就要开始向各个大学递申请书,和普通高中生越到高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形不同,在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后,高三的最后一学期是国际生们最轻松的时候。

他们不是“学渣”,只是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国际课程?老师们说,首先,要有明确的方向,要把人生的大目标规划好,而不仅仅以出国为目的。

刘敬(化名)的爸爸喜欢历史,他从小跟着爸爸看各种历史剧,耳濡目染。初中的时候,他接触到一款“罗马全面战争”的单机游戏,让他对历史的兴趣更加浓厚,并产生了研究兴趣,在课余翻阅了很多相关书籍。

刘敬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清晰的自我认识。学校国际部开设了16门选修课程,他选择了人文地理、经济学及历史课程,并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在SAT2、AP有关历史的两科考试中都获得满分。高二在布朗大学夏校期间,刘敬选择历史相关课程并获得A。

在申请文书中,他特别注重突出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展示了一名中国高中生对欧美历史的浓厚兴趣,以及关注中西文化交流、借鉴等学科知识,正是明确、清晰的自我定位,并充分提升自身优势,使得他从全球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这对于很多人而言有借鉴意义,选择国外高校,首要的是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不是为了学校排名而申请。

国际学校不会按照模板化的路径培养每一个孩子,学校关注每个孩子参与课程及活动的深度与广度的个体差异。

日本作家山本文绪在《涡虫》一书中曾写道:“从十来岁开始,我就不顾一切地向前向前、向上向上,那种心情并非虚假。我想赢,一味地不管不顾就是想赢,但我想赢什么呢?”知道如何在竞争考试中取得第一、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也许是中国学生的通病。国际教育更加尊重孩子作为一个“人”的感受、看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因此,那些选择国际学校的孩子才不是不爱学习、家里有钱的纨绔子弟,他们只是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当然,在选择国际学校的时候,家长也要慎重考虑,毕竟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Categories: 其他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