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哈佛新生数据解读

Published by jsjjyuxi on

每年开学季,
世界名校的新生们都会引起一波关注
不仅是家长和学校的宠儿
更深受学长学姐们的关照
在哈佛,今年的萌新们有哪些亮点呢?

近日,《哈佛深红报》一年一度的新生问卷调查如期发起,这项针对哈佛新生们的匿名背景调查由学生构成、学业情况、生活习惯这三个方面组成,对哈佛新生做了一个全景式的呈现。

在今年入学的1666名新生中,共有 919 名同学(超过 55%)给出反馈。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通过该项调查数据了解下哈佛最青睐的学生是什么样吧!

四大录取亮点

哈佛新生数据报告呈现四大录取亮点
➢这届哈佛新生中,亚裔学生比例明显增加,白人比例有所下降;
➢依然有很大比例的学生来自高知、富裕的家庭;
➢每6名新生,就有一名学生的父亲或母亲毕业于哈佛;
➢虽然哈佛学霸们在高中阶段学习比较轻松,但是他们将花更多时间,用于大学阶段的学习,且绝大部分靠自我驱动。

哈佛新生背景分析

亚裔比例上升,招生更显多元化!

作为一所世界名校,每年哈佛大学招生的公平性与多元化,都会受到众多关注。我们先来看看这届哈佛新生的亚裔比例,以及他们来自怎样的家庭,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入哈佛。

1、亚裔录取比例上升

去年哈佛大学因“歧视亚裔申请人”一案,闹得沸沸扬扬,如今哈佛仍在等待联邦法院对此案的裁决。

2023届新生中,白人学生占比47%,11%为拉丁裔,10%为非洲裔,亚裔学生占比超过22%,依然是第二大生源组成。

和去年相比,今年,有更多的亚裔学生被录取成为2023届哈佛新生,甚至高于哈佛大学招生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也有更多白人学生是因为体育特长,进入哈佛。今年受访者中有11%的学生,通过校队运动员的身份,被哈佛录取,这些学生中,有76%是白人学生。

2. 每6名学生,就有1名的父母曾是哈佛生

在受访者中,每6名学生,就有一名学生的父亲或母亲曾就读哈佛,与去年的比例大致相同。

父母至少有一位就读哈佛大学的家庭中,接近有一半的学生表示,他们的父母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上,而这个收入已经高于美国95%的家庭;

和往年相比,今年新增了一个“保密”的选项,因此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都选择了对家庭收入保密 。但是从现有比例来看,哈佛学生更多来自中产家庭背景,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其中,30%的学生家庭收入背景在125K到500K之间。家庭收入40K以下的仅占13%。家庭收入500K以上的学生逐年增加,今年最高达到18%。

3. 超过一半学生“早申”进入哈佛

哈佛大学的录取率,已经连续五年在降低,今年的录取率低至4.5%;43430名申请人中,只有2023名学生被哈佛选中。

其中,通过前期申请进入哈佛大学的,占比54.8%;通过常规途径进入哈佛的占比28%;由此可见,常规申请的竞争依然要更激烈。

被哈佛选中的学生中,并非所有学生都将哈佛视为自己的“梦校”,接受调查的新生中,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表示,哈佛不是他们心中的首选。和去年一样,今年受访者中有8%的学生表示,他们在来哈佛之前已经度过了一年间隔年。

怎样学习有机会进哈佛?

学霸们并非“埋头苦学”!

此次新生调查中,哈佛也询问了他们在高中阶段的学术和课外活动情况,以及对即将展开的大学生活有怎样的期望。我们先来看看,这届哈佛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成绩,究竟如何?
受访者在校内的平均GPA是3.95(满分4.0),超过一半的受访学生表示,他们在高中学校排名位于前2%,可谓是妥妥的“尖子生”。

他们SAT/ACT得分也接近满分。其中,SAT平均得分是1523(满分1600),ACT平均得分34(满分36)。

因此,在“高分云集”的哈佛申请中,再高的标化成绩,也不能为进入哈佛增加砝码。

更值得我们借鉴的,应该是分数之外的“软实力”,比如哈佛学霸们是如何学习的?他们在学习之外,喜欢通过哪些活动来提升综合能力?

1. 学习时间不长,效率高

哈佛学霸们学习时间,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多。

一周学习时长超过50个小时的,只占3%;80%的学生表示,他们在高中阶段的一周学习时间,不超过30个小时,也就是日均4小时左右。

这也反映出,哈佛学霸们在高中阶段,并非只是埋头苦习,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很重要。

对比最近一轮的国际学生测评PISA数据,中国学生校外学习时间最长,每周学习的时长超过55个小时,比成绩同样优异的芬兰学生,整整多出20个小时。该如何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非常值得思考。

2. 高中阶段的数学水平

从2019届哈佛新生报告开始,就特别将数学水平(包括AB微积分、BC微积分、多变量微积分、线性代数)这一项,单拎出来。

调查显示,超过26%的学生高中的数学水平达到了多变量微积分、线性代数以上;92%的学生高中数学水平都在AB微积分以上,这已经相当于美国大学大一的水以上。

这说明,大多数哈佛新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学过微积分,且就读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学生,数学水平和学习进度相差无几。

3. 五分之四学生有强大自我内驱力

真正的学霸,都是靠自我驱动,这一点从历年哈佛新生的压力来源便可看出。

近五分之四的学生,都属于“自我驱动型”;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学生表示,他们的学习压力来自于父母或老师的要求。

这一数据值得我们深思,如何激发孩子的自我内驱力,让他们一生都怀有学习的热情,才是我们真正要考虑的。

4. 体育和公益,是哈佛生最爱

哈佛学生一如既往在课堂外的表现非常活跃。因为美国教育体系中,对体育和公益非常重视,哈佛学生在体育活动和社区服务这两项的参与人数,均遥遥领先。

除此以外,丰富多彩的高中课外活动,还有记者站、辩论社、文学社、文化社团、戏剧表演、模拟联合国等。

领导力,也是美国顶尖学府非常看重的品质,哈佛新生绝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会利用各种机会,在学校各类社团组织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和影响力。

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学生表示,在高中阶段担任过领导职务,比如学生会主席、社团主席、校报主编;甚至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担任过两个以上的领导职务。

进入大学后玩还是学?

哈佛新生已做好了学习的准备!

1. 学习,是大学阶段的首要任务

哈佛新生们都做好了“进入大学,要好好学习”准备。

虽然有60%的受访者,在高中阶段的一周学习时长,不超过20个小时;但是,却有接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进入大学后,每周将花超过30个小时,用在学习上。

这和我们传统印象中,“高中阶段要拼命苦学,上了大学可以放松”的状态,正好颠倒。
哈佛学子们可能在高中阶段,将很多时间都用于各种社团和课外活动,可是到了本科阶段,他们则开始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

这也体现在新生对大学优先事项的排序中。

超过85%的受访者都将学术排在了第一位,他们认为,学习才是大学阶段的首要任务;排在其次的,分别是课外活动、社交、工作兼职、以及体育运动。

2. 大学想要学什么

这一届哈佛新生,选择艺术人文领域的比例,是最小的;最热门的领域分别是社会科学,工程和应用科学,自然科学。

因此,在过去的四年中,政治学、经济学、计算机学,一直是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与此相关的通识课,也受到学生的热捧。

3. 毕业后的工作计划和薪水预期

本科毕业后,在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等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是绝大多数哈佛新生的第一选择。其中,女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男生。
此外,想要去金融、科技、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工作的学生,也占据不小的比例。

有趣的是,对毕业后的预期薪水,男生和女生也有很大差异。

可以看出,即使同为哈佛毕业生,女生在就业市场上的“自我认知”,往往没有男生那么自信。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女生对薪水的低预期,是不是也意味着她们甘于从一个更低的起点开始,反倒能拓宽自己的就业领域和岗位?

总体而言,这份2019“哈佛新生群像”告诉我们:

这些万里挑一的哈佛学霸们所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来自强大的自我内驱力、高效的学习、以及清晰的自我规划,比起名校光环,这些成功背后的品质和能力,更值得我们学习。

见贤思齐。那么,对于在高中阶段的国际生,如何一步步锻造自己,具备像哈佛学生那样的综合素质呢,学姐认为,从现在开始,清晰科学的规划不可少!

总结

首先,当然是标化考试时间规划,提升硬实力必不可少。

申请赴美留学,美国的院校一般都要求学生必须通过TOEFL、SAT、AP等一些特定的考试。这些考试的成绩好坏,对能否被录取以及能否获得奖助学金,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

1.注重培养英语能力

全英文授课、全英教材、专业词汇……高中阶段彻底消灭听不懂、跟不上的问题,加强英语阅读量,坚持多看、多听、多说。尤其是写作方面,针对锻炼英语思维模式和方法技巧。熟练的全英文应用是在国外大学生存下去的一项最基本能力。

2.找到高效学习方式

不同于体制内的“填鸭式教育”,国际高中的学习环境相对宽松、自由,需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敢于质疑的精神。了解自己、勇于改变,探索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这也会是终身收益的。

3.独立制定学习规划

选课、课业完成(GPA)、标化考试(托福、雅思、SAT)、大学申请……要做的事很多,但没有老师会帮你安排好,所有事情都要靠自己规划。不要再指望老师会来监督你、管教你,从现在开始,要逐渐养成自立、自理、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

4.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学术竞赛,一来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找到未来大学想要申请的专业方向,二来也可以借此积累一些课外活动的经历,为将来的申请储备素材。另外,参加夏校、夏令营或其他国际交流活动,了解感兴趣的国家及部分院校。

5.发现兴趣确定目标

在国际高中,选什么课程,适合什么专业,去哪个国家,读哪所大学,都要自己抉择。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提前寻找职业理想,尽早确定专业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