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学校介绍

Published by jsjjyuxi on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院校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简称“上海交大”,位于上海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位列“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Universitas 21、21世纪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重要成员,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多个源头之一;1911年更名为南洋大学堂,1929年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194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1955年,学校迁往西安,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两部分独立建制,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6个校区,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共有30个学院/直属系,31个研究院,13家附属医院,2个附属医学研究所,12个直属单位;全日制本科生16129人、研究生30217人,学位留学生2982人;专任教师3061名,其中教授982名,两院院士45名;本科专业6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

发展历程

清末发源

1896年,清政府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上奏《推广学校》一折,建议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10月,盛宣怀向清朝政府正式上奏《条陈自强大计折》,附奏《请设学堂片》,禀明两江总督刘坤一,拟在上海捐地开办南洋公学,经费由轮电两局捐输,聘请何嗣焜出任总理。12月得到光绪皇帝准允。至此,标志南洋公学正式创立。因学堂地处南洋(当时称江、浙、闽、广等地为南洋),参考西方学堂经费“半由商民所捐,半由官助者为公学”,故定名为南洋公学。南洋公学初建时以培养高端法政人才为办学目标,先设师范院、外院、中院、上院四院,继设铁路班、特班、政治班、译书院、东文学堂等。

1897年,盛宣怀呈奏《筹建南洋公学及达成馆舍》一折,提出南洋公学及达成馆均可由轮电两局集捐筹办。聘请张焕纶为中文总教习,福开森为监院。在上海徐家汇赁屋办学。首批招考师范生30名,于4月8日开学,按五层格进行培养。11月9日外院开办,由师范生担任教习。师范生自编《蒙学课本》,风行中国国内。何嗣焜拟订公学第一份办学章程——《南洋公学章程》。招商局认捐规银6万两,电报局认捐规银4万两,作为办学经费。

1905年,学校改隶商部,改校名为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始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目标。

1906年秋,学校工科之始——铁路工程班成立。

1907年改隶邮传部,易校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0月,学校的第一个工程专科,即学制3年的铁路专科正式成立。

1908年夏,学校增设电机专科,为中国高等学校最早设立的电机系科。

1909年,学校航海专科成立,后于1911年改为商船学校。

1910年,学校建立电机实验室,同年秋,定“勤、俭、敬、信”四字为校训。

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高潮声中,唐文治宣布学校改名为南洋大学堂,监督改称校长。该时期学校经费困难,唐文治提出自己减薪一半,师生同心,以维持教学。唐文治还著《人格》一书作为国文教材。该时期孙中山莅校演讲,全校师生开始共同致力于兴建中国实业。

民国茁壮

1912年,学校改隶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更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并将铁路科改为土木科,电机科改为电气机械科。

1918年3月,学校又增设铁路管理科,这是中国设立该科之开端,开创了工管结合的先河,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

1921年,叶恭绰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时,将交通部所属三所高校(上海、北京及唐山)统一更名为交通大学。学校定名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并在全国率先成立董事会,校长亦由董事会选举产生。叶恭绰当选为校长,张铸为沪校主任,凌鸿勋和张廷金为副主任。学校在原有电机科外又增设了机械科。

1922年,由于政局变动,叶恭绰出走,学校改为交通部南洋大学。此后校长多次变换,直到1924年底凌鸿勋再次任校长,学校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该时期仍设置电机、机械和铁路管理三科,而土木科已调归唐山学校。学校在该期间又新建成体育馆和调养室,并于1926年创办了中国高校最早的工业研究所。

1927年,北伐胜利,北洋政府垮台,南京政府成立。国民政府交通部接管南洋大学。学校改组为第一交通大学,设立校务委员会。并第一次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附中、附小脱离学校,另组私立南洋模范中小学。

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增设铁道部。学校移归铁道部管辖,将设在上海、唐山、北平三处的交通大学各学院合并,统称铁道部交通大学,分上海本部、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唐山土木工程学院。校长由铁道部部长孙科兼任,副校长由黎照寰兼任。不久,黎又被任命为专职校长。该时期学校经费充裕,校舍建设和系科建设都得到较快发展,校园面积也扩大到近500亩。期间,学校先后成立了科学学院、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院和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由此形成了以工为重点,理为基础,兼重管理的教学体系。从1931年起培养研究生。

1937年8月1日,学校划归教育部,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学校迁至上海法租界继续办学。

日军侵占上海租界后,国立交通大学总部从上海转移到重庆九龙坡。该时期,交大开展院系建设。重庆商船专科学校并入交大组建造船等新专业。1943年创办电信研究所,是解放前中国工学硕士授予最多单位。

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重庆交大总校师生分批复员上海。

1946年,国民党挑起内战。沪校与渝校会合,教学秩序得以恢复。广大师生投入到反对内战的斗争之中。在通货膨胀、经济困难与“白色恐怖”之中,学校仍坚持改进教学,并增设电信管理、电信技术两专修科。

至1949年1月,学校共有理、工、管理3个学院,18个学系,2个专修科和1个研究所。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并于同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学。

开辟新程

1952年,全国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交大由10个系、1个专修科调整为机械、电机、造船3大类、7个系;开办工农速中和工农调干生班、开展学习苏联经验的教学改革,走按专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道路。

1955年,由于东南沿海局势紧张,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

1956年7月1日,上海造船学院在上海交大现址成立。同年8月25日,在交大校址又成立了南洋工学院筹备委员会。

1957年,由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根据交通大学的实际情况和上海、西安两地的建设需要,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的大部分科系师生、档案文献、图书典藏迁往西安,作为交通大学的西安部分;一部分留在上海并与原上海造船学院及筹办中的南洋工学院合并,作为交通大学的上海部分,两部分为一个学校,一个系统,统一领导。1959年3月两部分同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别独立为两所学校。同年,经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部分正式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

1961年2月6日,中央决定上海交大划归国防科委直接领导,同时受教育部及上海市委领导。

1970年2月15日,学校划归第六机械工业部领导。

1981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上海交通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2年9月17日,教育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下达通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上海交通大学移交给教育部领导,实行教育部与上海市双重领导,以教育部领导为主。

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上海交通大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同年6月10日,上海交大被列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发展的高等院校。同年试办研究生院。

1995年12月,上海交大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1996年,经国家验收合格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1999年7月,学校被列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9月1日,学校举行庆祝上海农学院并入上海交通大学暨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成立大会。

2001年,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5年7月18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并,成立了由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2006年,首批入选国家“111计划”。
2007年, 成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之一。
2009年5月,进入教育部、农业部合作共建全国八所涉农高校行列。同年,入选国家“珠峰计划”;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10月,主办21世纪学术联盟第4届总会。
2012年5月,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1月,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4年,入选国家“2011计划”;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2016年4月8日,在纪念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1947届校友江泽民同志专程为母校发来贺信。
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立儿科学院,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医学院儿科系正式升格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儿科学院。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6月,学校联合招商银行共建金融业首个AI实验室。
2018年11月,成为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
2019年2月,学校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5月,发起成立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6月,2020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上海交通大学位列全球第60位。7月,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研究生院成立。

学科建设

●概况

截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2个,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覆盖12个学科门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3个;35个博士后流动站;有9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7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
ESI发布的2019年3月排名数据显示,上海交通大学已有19个前百分之一学科、7个前千分之一学科、1个前万分之一学科。总排名在世界第116位,较之上期上升1位。
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物理学、农业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动植物科学、经济与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19个学科位居全球前1%。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数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电子电气工程、商业与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
级别 名称
一级学科 船舶与海洋工程 机械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力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凝聚态物理 光学
遗传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儿科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口腔临床医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
上海市重点学科 
光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微生物学 遗传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流体力学 车辆工程 岩土工程
蔬菜学 企业管理 医学基因组学 组织工程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 内分泌与代谢学 消化病医学 肾脏医学
口腔修复与生物材料学 风湿病学 儿科学 发育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  —

 

Categories: 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