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申请不只是成绩

想申请美国大学,大家都知道不仅要分数,也要一些分数以外的东西,比如传说中的“课外活动”。随着留学人数的逐年增加,申请者们也原来越优秀,当大家都拥有漂亮的成绩单的时候,唯一可以拉开差距的就是你的课外活动。
当我们说起课外活动,到底指的是什么?
美国大学申请要学生展现的课外活动,如果真要下个定义的话,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除学习之外的一切都是课外活动。
但是,如何解析这句定义?
并非除了学习之外做什么都可以。你要做的这个活动,既是你发自内心喜欢、有热情完成的,同时这个活动还能展示、发展你的能力与技能。
课外活动的定义范围如此宽泛,让人开心不已。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好的课外活动不仅仅是只符合前半句的定义“你喜欢做的”,更是能发展能力的。“发展”是个动态词,任何事情有发展,一定有它的过程。所以,我们常说课外活动要长期坚持、贵在坚持,学生通过长期做某一个事情,在这个过程中解决问题、有所成长、能力得到巩固提高,这些才是招生官所青睐之处。
如果有机会能够看一看美国当地学生的大学申请材料,你会发现一个现象,美国本土高中生的课外活动普遍没有那么多高大上的项目,可能有一些学生参加了因特尔科学竞赛或者罗马奥数比赛并获金奖或银奖,但这样的学生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属于学生中的少数。
不管是出于功利的理由,还是发自内心的热情,美国高中生在课外活动方面比中国高中生(不管是普通高中生还是国际课程学生)高出一截的不是别的,正是坚持!
三分钟热度在社团参与中并不少见,一些活动费时费力,或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失去对它的新鲜感和魅力。这时候能否持之以恒就见仁见智了,毕竟在填写自己的课外活动时要填到“每周做几个小时,每年做几周”。一定是持续的活动对大学更有说服力,同时也更容易在这个领域做出些成绩来。
美国大学对课外活动的执着
No.1 美国大学要打造全才
美国大学的教育目标是要把一个人培养成一个既有学术特长,又有人文关怀的“全才”。
美国大学在选拔人才的方式上就有“不拘一格降人才”一说,在大学入学录取标准上,不仅要看学生的学术成绩等硬性分数,同时更要看申请者在课外活动、文书、推荐信等方面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和个人特质。
No.2 美国名校希望了解“你”能为大学带来什么
不少美国名校往往对学生所做的课外活动有更高的要求和期许,他们试图找到各方面能力很强的人,录取来的学生不仅要多元,同时要看是否与该学校匹配。
学校的社团算不算课外活动?有必要参加吗?
美国大学在录取学生的时候看课外活动不止是要看校外的,还要看你在学校是否是一个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一个社团活动都不参与,这对招生官说是非常不好的,他会觉得,如果我找你到我的学校,你也不会参与学校的活动。
所以,一个有影响力的人才会让招生官觉得在未来有更大的成功可能性,回馈学校的几率往往也会增大。
No.3多元化的美国大学喜欢招收独特的“你”
美国大学的校园文化是多元的,在招生时要保证录取的学生绝不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具体到申请者个人,招生官关注的是这个学生的独特性。
Who you are as an individual?
你是谁?你有什么特点?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舍友?
你喜欢什么样的社团活动?
你是否欣赏古典乐?
学生真正的特点但从冷冰冰的成绩单是无法看出来的。只有通过课外活动、文书等方面,才能了解到学生对什么事情执着,对什么充满活力。
永远记住,可量化的是成绩,不可量化的是“你”!
通过课外活动,学生最大的收益是增加自己的阅历。通过这些阅历,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认识真正的自我到底在哪里。
大学眼中的课外活动
大学眼中的活动分类及意义
大众类:每一所高中的基础活动配置
体育运动队学科社团兴趣小组学生自治艺术及音乐群体社区服务
个人选择类:
任何学校没有直接提供的机会和资源
如自己通过线上筹资拍摄并制作关于社区青少年消费习惯的纪录片
再如向城市近郊的民办学校推广消毒洗手液以降低儿童传染病几率
大学眼中的竞赛
体现学科特长及科研能力的绝佳机会
含金量级别金字塔:由选拔性所决定
神级:国际奥林匹克竞赛
高级:国家级奥林匹克竞赛,全球选拔型科学或工程竞赛,高难度理科竞赛,特殊才能型竞赛正常级:广泛参与的答题型竞赛,仅限地区内的团队竞赛
大学眼中的夏校
夏校是提高专注学术领域水平的重要经历,学分与否并不足以区分夏校的价值,夏校不是必须的,但夏校的质量是必须的。
活动在大学申请中的意义 – 个性、能力、眼界
你在高中做了什么体现你将来能做什么、会做什么!
顶级大学更希望看到的是:
文化涵养(culturalsophistication)科研能力(research ability)成长突破(growthand breakthrough),引领贡献(leadershipand contrib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