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校系列报道之Drama课程

Published by 黄诗雯 on

夏令营

戏剧是学习语言最好的方式和手段。——余秋雨

文学戏剧课程

词汇量

让我们先来看一条传播甚广的关于语言学习的迷思:

一项研究发现,在父母从事高级职业的家庭中,孩子每年能听到约1100万个词。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每年能听到的词数是前者的一半。而接受公共救助家庭的孩子每年只能听到300万个词。人们很容易会联想到,听到词汇数量更多的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会更理想,因为上述变量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因此,若想帮助那些居住在公共住房中的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关键就在于在3岁前让他们听到更多的词汇量。

因此,词汇量成了教师教学的重点、学生痛苦的起点、和考题设计专家的最爱。每个孩子和家庭眼前就都摆着一个让人不忍直视的选择:要么永无休止地苦练死记硬背的功力,要么在生死攸关的大考中拿低分。而各个培训学校更是以“高效背单词”、“专八词汇量”作为卖点。这枚硬币接到手里,正面是输,反面也是输。观者无不痛心。

自动纠错、翻译软件的发展让人们看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低水平任务比如背诵词汇,对一个人的人生发展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绝非必不可少。假设你在商业会议上遇到了某人,此人张嘴便说:“致礼(Salutations),喜获(garner)新友(comate),荣耀(resplendent)之至(numinously)。恰逢小憩(interregnum),蓬荜生辉(effulgent)。悉知君所居(abide)贵地(canton),妄自揣测(surmise),定是老乡。”遇到这样的人,你是想跟他继续聊天,还是赶紧逃之夭夭?

很明显,满口生僻词语的人与那些通篇大白话的人相比,并不会在人生中取得更大的成功。但词汇就无用了吗?并不。经济学上有个重要概念,叫作边际收益递减,是指你拥有的某个事物越多,其对你所产生的价值就越少。有一双舒适合脚的鞋比一双鞋都没有要强出许多,但拥有51双鞋并不比有50双鞋强到哪里去。词汇量也同理。人们需要具备充裕的词汇量,也可以从中受益。但当词汇量达到某个点之后,从这种增加中获得的利益就会开始递减。

英语沟通

那么,我们的英语沟通做得怎么样?英语作为一门“主课”,自3年级起到高中毕业,学生被强制要求必须完成10年的英语课程学习。这远远长于普遍认为掌握一门外语所需的时间(2-3年),然而我们却观察到,那些高中毕业的学生基本都达不到口语流利的程度。针对成年人展开的调查显示,对“你在高中毕业时所要求学习的英语在毕业后是否真的使用过?”,回答“是”的人不足5%。

这让我不禁想到 “5分钟大学”的笑话。怎么用5分钟时间教会人们在大学毕业5年之后脑子里依然记得的所有英语知识?在这5分钟里,学生会学习说“How are you?”然后回答“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因为这就是你在结束学习英语5年之后,脑子里记住的全部内容。即使是那些在英语考试中拿到高分的学生,其中有多少能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坚持聊天20分钟?我不知道。

约翰·拉西亚斯(John A. Rassias)提出,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是“通过说话去学习,而不是通过学习去说话”。我们现在的英语学习都属于“说不定”教育。学生之所以背诵大量词汇和复杂句型,是因为“说不定”他们能记住,“说不定”他们将来能用上。事实上,学生基本什么也记不住,以后也永远用不上。通过说话去学习的关键就是,不停地说。从一开始就强调口语和文化沉浸的课程设置能创造出真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其中如鱼得水,产生“归属感”。语言学习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舒适自如、积极主动,愿意去接受语言上的挑战。当学生不再因犯错误的恐惧而受限时,就会取得进步。

文学戏剧课程就有这样的魅力。戏剧教育起源于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的两个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和“在戏剧实践中学习”。英语戏剧课程给我们提供了丰富有趣的语言表达场景,从游戏化的表演练习,到故事不同角色的演绎,同学们在外教老师极具感染力的引导下逐渐打开自己,展示自己,不再惧怕犯语法或读音错误,一心沉浸于语言的魅力,在融入角色、塑造角色的过程中,掌握英语的技巧和感觉。

听过一些有趣的故事。现在,一些孩子会和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同龄人通过网络建立联系。他们在视频游戏论坛上认识,他们没有学过对方语言,但想办法通过语言翻译软件来和对方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主动地学会了跨国界沟通,和讲其他语言的人建立了联系,还了解了生活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有着怎样的人生。这些孩子怀着黑客精神“攻下”了拥有长期价值的“外语”技能。

如果婴儿毫无目的地对着墙壁说着毫无意义的句子,是无论如何也学不会说话的。婴儿学说话,是因为他们心里有话想说,因为他们想跟愿意听他们说话的人进行沟通。如果我们希望通过外语能力为孩子们配备上决定性的人生优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通往这一目标的正确道路。比如让孩子在低年级时沉浸在外语环境之中,帮助孩子掌握真正流利的口语。寻找机会和场合,尽量多的让孩子开口说。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带孩子去旅行,帮助学生组织和外国学生之间的Skype交流,也可以带学生去周边的移民社区走访,去学习那里的文化,讲那里的语言。而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外语学习充满乐趣,比如引导学生们阅读他们感兴趣的外语书籍,用外语在课堂上展开富有娱乐性的讨论,共同观看外语电影,找到外国的联谊班级或同学,利用Skype之类的工具去真正了解外国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经典戏剧作品

夏校中我们选择了在青少年中也极具人气的两部经典英美文学戏剧作品:《哈利波特(Harry Potter)》和《音乐之声(Sound of Music)》,从书本章节到舞台表演,目的即是培养对英语的兴趣,激发情感和思考,刺激表达和沟通的欲望。

《哈利波特》的故事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为主要舞台,描写的是主人公——年轻的巫师学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后六年的学习生活和冒险故事。其中有善与恶的矛盾对立,有成长与自我抗争,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讽刺。

《音乐之声》讲述了修女玛丽亚到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并和上校的7个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并与玛利亚之间产生了感情的温情故事。其中有对爱的体会、对善良的感恩、对生命的热爱、对快乐的追求以及对幸福的渴望。
未来,我们将会见证实时口语翻译软件的飞速发展。如果你遇到一个外国人,无论他来自西班牙、俄罗斯还是津巴布韦,只要利用智能手机作为翻译,你们都能聊起天来。

当然,这种自动化语言“中介”肯定不能和真正掌握一门外语的人相比。如果你能流利地用对方的母语和一个人进行沟通,那么你们之间的互动就会产生本质上的不同,而这就是关键所在。达到真正流利的外语口语水平,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能力。如果达不到这个水平,那么花在学习外语上的时间就是浪费。跨越国界展开工作将越来越普遍。我们有必要对其他文化有所了解,知道如何与外国人在重要问题上达成协作,取得成果。全球创新经济是跨文化、跨语言的。试想一下,一家跨国公司的客户服务领导力团队需要定期举行会议,团队成员一位在中国,一位在法国,一位在新西兰,所有人都通过SKYPE进行在线沟通。因为要考虑到各个时区的便利性,会议时间安排在晚上9点。这样的跨文化团队如何共同工作?会议上谁先讲话?什么时候可以表达不同意见?怎么表达不同意见?管理者和团队成员必须关注到这些文化差异,以确保取得理想的工作目标。除了拥有一定程度的外语口语能力之外,学生还要掌握现在所谓的“全球竞争力”。不可否认的是,能够决胜未来的外语能力必然在于有效沟通。当然,语言习得是一场持久战,语言教育的目标就是,学生能在漫长的历程中一直带着好奇,带着热情,带着探索和不怕犯错的精神,一直走下去。

文学戏剧课学生感言

我选择的模块课程是外教戏剧表演课程,在外教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增强了自己在舞台上的表现力,以及运用更纯粹的口语。课堂上与老师之间的纯英语交流,加强了日常英语的灵活运用,体验用英语交流的乐趣。(FROM夏校4班)

汪靖棋夏校课程是丰富有趣的,对于文学戏剧来说一直是我非常向往的,只是没有时间来接受专业的学习,这次我一定要好好珍惜机会。给我们上戏剧课的是一名优秀的美国老师,她的课程十分生动有趣,刚开始虽然有点听不太懂她讲的英文但是通过她的肢体语言里我们也能很快的理解到她要表达的意思,从刚开始对语言的担心和自己内心的胆怯,随着她和我们的互动游戏,无意中就变得轻松和自信了很多,每天上课前外教老师都会亲切的和同学们打招呼,很快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这种感觉真好。(FROM夏校4班 叶可)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

Categories: 夏令营项目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