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私校的夏令营原来长这样!

顶尖私校探营记
中国孩子比例恰到好处
一句话概括这次的心得:英国作为夏令营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可以说是最适合低龄孩子,或者头几次出国的孩子参加夏令营的地方了。
1 审核有标准
营地历史悠久,动辄就是上百年历史,夏令营机构和学校关系极为紧密,是纳入学校教学中的,平常基本都是被学校订满的,分工极其明确。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障营地的可靠性,审核认证清晰,对于认证就有不少,不管是场地、师资、管理,都有方方面面的监管标准,加上英伦文化的严谨,安全有保障。
加上英式课堂氛围相对也比较保守,不像美式有大量的讨论和阅读,适合初次前往上学术营地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和融入。
2 营期灵活
英式夏令营可以自由选择时间,从1-7周起不等,可以自由组合,相当灵活,比如孩子可以上1-2周,父母就可以接出来玩。
从费用来看,一般来说,夏令营2周起报,费用2500磅左右,包含课程、运动、食宿和周末活动等,加上机票&陪护,2周的夏令营支出大概在3-4万人民币。
3 欧洲家庭的最爱之地
如果是只针对海外学生的营地,很多家长会担心中国学生特别多,但这一路看下来,中国学生比例在10%-15%左右,如双人间的室友有来自捷克、意大利或约旦等。
要知道,英国作为欧洲的“领头羊”和英联邦的大哥大,对于周边欧洲大陆的学生吸引力更是相当强,加上交通便利,校园里随处可见各种说着不同口音的欧洲学生。
据Canford School的夏校官网显示,2018年夏令营的学生来自95个国家。仅以笔者观察来看,中国学生人数最多的是协和学院,甚至是一个超过30人的团带过来的,其他学校普遍中国学生比例都很正常。
4 学术和运动兼备
跟美式夏令营普遍以玩为主(CTY等天才营除外)不同的是,英式夏令营会兼顾学术和运动,这也是因为美式夏令营普遍为当地孩子开设,而英式夏令营接纳几乎都是国际学生,英文学习也是目标之一,课程设置以英文学习项目+运动/艺术为主。
运动项目也非常英式传统,有足球、马术、游泳、板球、网球、高尔夫等,多达数十种,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据参加过美国营地的学生反馈,英国营地的活动设置更有趣。
第一站:牛津大学
本次探营的第一站,就是世界顶尖大学牛津大学。
这所知名大学每年夏天会举办不少的营地,笔者探访的是全真课堂项目,这是能够实际到牛津、剑桥的校园内学习和生活的年龄最小(13岁+)的项目。
每期共计80人左右,共被分为4小组,每组20人左右,第一天会分组进行正式的见面仪式,最后还会在大学的礼堂参加正式晚宴。
课程方面,每班不超过8个学生,还可以额外报一对一的课程,老师都来自剑桥和牛津大学的在校学生及科研教师,据说水平都还不错,当然跟所有项目一样,是否对胃口还得看运气。
学生选择的数学专业,整个组只有寥寥无几几个中国学生,比例很低,但也可以找到朋友。数学课上,她是唯一的中国学生。而且上课第一天,老师发现她的水平比较高,就给了她出了新的题目,三天后进度就到了微积分,最后“和一位14岁的俄罗斯女生享受一对二的VVIP待遇!”
除了主修科目外,每个孩子也会上其他课程,如辩论课、摄影课,戏剧课,还有有主题的英文沉浸式课程,如她选择的犯罪学,以组为单位,选一个重大犯罪案例进行英文Presentation,团队合作完成项目制学习。
晚上和周末还安排了各种活动,比如参观大英博物馆、艺术馆、哈利波特拍摄地等,非常丰富。
更重要的是!住的真的太好了!还贴心地准备了沐浴用品,细节很棒。吃得就更不用说了,每天变着花样吃,老师带着一个组探索小镇上各种国家的食物,可能也想从食物中领略不同的文化,前两天刚吃了中餐,今晚说要去吃自助餐。当初孩子怕饭难吃,出发前还特意带了方便面和泡面碗,没想到都没派上用场。
在这样的环境下,问起营地怎么样,孩子每天的感叹就一个字概况:爽!
第二站:德威公学&威雅公学
第二站是两所在国内极其知名的学校——德威学院和威雅公学。
德威公学创办于1619年,今年刚度过400年的生日。
探访的营地是OUR WORLD ENGLISH SCHOOLS,这个项目也是相当老牌了,每年在这两所学校举办四期,每期招收100-150人左右。
这个项目招收12-15岁学生,以英文学习为核心,每个学生入营前会先接受英语测评进行分班,每天会有3小时的课时,学习结束后每个学生都会收到一封评估报告,课程旨在提高孩子的英文理解能力,实际表达能力等。每个老师都有英语文化协会的认证。
除了英文学习外,还有各种附加的英文项目,如新闻、创意写作、戏剧、艺术等,每节课会持续90分钟,旨在提高英文口语和听力。
从体验来看,这个项目应该是笔者探访项目中登记时间最长的,每个孩子都会接受一对一的辅导员问询,填表,上交护照和零花钱,签字,拍照,多遍确认是否听懂。而且效率特别高,一登记完行李都被放在了操场上,孩子们就被拉去进行英文水平测试了。
而且安全措施也非常严格,据悉入营第二条早上就有火警演习。
课程上来看,上午上课,下午辅修或者运动。大部分孩子是以英文为主,辅修科学、数学、戏剧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课程难度不大,不管是组内英文特别好的国际学校孩子,还是平常英文使用不多的体制内孩子,都说“挺好玩的”。
活动设置得非常有趣,如休息时间设有泼水活动,让孩子们能尽快熟悉彼此,晚间有8个人组团去伦敦西区看了绿野仙踪前传VVIP待遇,各种游戏之夜,还有周末去博物馆、古堡、杜莎夫人蜡像馆等等,看来这个夏天是真过得很充实呀。
第三站:坎特福学院
车一驶入这所位于英国南部的校园,笔者就知道,这就是我爱的STYLE了!——学校被一大片牧场包围着,开进学校想要开过一片片满眼绿色的操场,又行驶了大约5分钟,才进入学校的主楼,也就是图中这历史悠久的城堡式的学院!远远望去,仿佛走入了历史,太让人动心了!
而且,该校相当低调,算是笔者看过学校里中国学生最少的了,扫了一眼宿舍名单,一百来个中国学生里中国学生不到10%(趁还没红,赶紧来!)
课程上,孩子每天都被排得满满的,每周15小时及以上的专业英文课程,小班授课,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更难的课程,如文学、历史,戏剧英文等。还有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学校本来就是体育很强,还提供专门的体育夏校,所以活动自然也是强项——马术、水上运动、足球等都不在话下。
宿舍古老也干净,安静有秩序,虽然离主校区有点远,孩子们走路需要走大概10分钟,老师也一个个都送了过来。宿舍是双人间,跟不同国家的孩子住在一起。
探营的孩子的室友来自意大利,他去年在CTY上夏校,说更喜欢Canford的宿舍,因为不喜欢高低床,小孩的喜好,大人是真猜不到。孩子觉得课程来说,还是CTY更有难度更有趣,不过活动来说,他更喜欢Canford。
周末,孩子们还会去参观各种景点,就在发稿时,孩子刚分享了去牛津大学、动物园、博物馆的照片,完全不用愁周末不好玩啊。
第四站:协和学院
一眨眼,行程就过了一大半,第四站我们驱车北上,来到了大名鼎鼎的协和学院(国内也有众多协和,但其实都跟这所没关系)。
协和学术本来就极强,因此夏校课程设置的也是相当专业,这也是极少数校方亲自举办夏令营的学校,除了有英语课程外,还有学术类的数学、科学和经济学;体育类里有非常专业的马术项目以及其他6大类30项活动。
而且除了普通的课堂英语以外,Active English是个有特色的内容。每个孩子可以选两个主修课,如有小朋友选了艺术和烹调,他们在这里呆了三周,跟去过的另一个夏令营相比,普遍觉得这里的课程丰富更有意思。仔细一瞅,不难发现他们在这里如鱼得水,几乎认识校园里的每个人,乐得不想回家。
孩子们的喜欢肯定是不无道理,学校的处处都体现出细心。校园虽大,但是孩子们上课的地方跟食堂离得非常近,穿过一条走廊就到了,相当方便。宿舍是套间,每人都有自己独立的小房间,得共用卫生间;而且也是唯一看到食堂外面设置有果汁机、饮水机,以及放置了四五种水果的营地,孩子们可以随时来取用,太用心了。
但是,部分家长可能觉得会管理上并不是很严格,如有孩子说连着三周几乎每晚晚餐都吃了泡面,因为学校小卖部有出售,老师觉得这也是ok的;有孩子连着一周没洗澡,旦老师也不可能一个个来闻身上的味道,也很难控制。
所以,建议在送孩子上夏令营之前,父母可以先评估下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在国外学校是不太可能给到”保姆式“的关怀的,这点也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第五站:莫顿学院
不知不觉,我们即将走入本次行程的最后一站——威尔士和英格兰接壤的莫顿学院,也是本次行程最北的一站了,学校离曼彻斯特机场1个小时,伦敦开车过来得4个小时。
莫顿暑期项目最大的特色就是亲子营了,3岁及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报名,有1-7周都可以选,时间很自由,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互相进修”,度过一段美好的亲子时光。
小镇位于偏北,白天长,近10点才天黑,孩子们可以玩很久,超过20种项目可以选择,有个7岁的孩子每天打网球,玩到9点都不想回去,家长本来怕孩子累,一想回去也没机会这么玩,就来当捡球工了,也是可怜了老母亲的腰(偷笑)。
但是因为是陪着孩子玩,可能老师的水平不是专业出身也是有可能的,有网球打得特别好的孩子,觉得老师不是很专业而兴趣寥寥,转而选修了其他项目。
仅从笔者观察来看,老师非常年轻,以大学生为主,经验倒是很丰富,对于处于孩子之间的纠纷也得心应手,只不过教的是小小孩,以玩为主,可能在教学上会欠缺一丢丢。
除了孩子上课外,妈妈们也得上课,从语法讲到英文学习再到英国文化,应有尽有。妈妈们还会结伴前往周边小镇或城市去游玩,在陪伴孩子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
从学生构成来看,其他课程各个国家的学生都有,尤其是东欧的孩子,而亲子班的话以亚洲家庭为主,如港澳台、新加坡、日本等。
跟几对亲子班的家长聊天,大家都觉得物有所值,虽然一开始来的时候觉得居住条件没有想象的好,住着住着也习惯了。好几个家长还在筹划着带孩子来这里插班学习。
周末活动也非常丰富,如刚刚过去的周六孩子们都去参观了华威城堡和莎翁故居,笔者也随孩子们去了,明天还将举办烧烤日,因为有事参加不了的孩子们对此一直还念念不忘。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莫顿亲子营最出名,学校为大小孩提供的项目也可以试试看,询问了几位12岁的孩子,表示:“课程虽然简单是简单,但是比国内上的有意思多了。”
唯一有缺憾的是,学院位置相对偏僻,离最近的大城市也有1小时左右的车程,在这里就好好体验英伦乡村风格了,在城市生活习惯的人可能还真的不适应。
最后
花几万块出国夏令营值吗?
经常有家长问:“为什么要去上夏令营?能学到什么?”在探营前,我也一直问自己这个问题。
但这一圈走下来,不得不说,我的想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眼里的这些孩子自信开朗,于他们而言,在这里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都是新奇的体验:昨天去伦敦西区看了戏剧,今晚学校正餐后开了卡拉OK,明天跟其他国家的小伙伴们在操场上下棋,后天还要去莎士比亚故居参观……眼睛就像小鹿一样,雀跃又闪耀。
家长担忧可能那些“性价比”问题,在孩子这里,剩下只有三个字的评价标准:“好玩吗?”——课程好玩吗?活动好玩吗?朋友好玩吗?
要回答这几个问题,就意味着他们要学会如何交到新朋友,如何适应学校的节奏,如何处理文化冲突等。
夏令营不是灵丹妙药,但有机会体验不同文化的生活,培养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成为能接受多元文化的世界人,可能是比学到了什么知识,拿到了什么证书,更让孩子们来得开心,也可能更有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