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校之和UMich一起Go Blue的Mitch

离开养生村的一年里,没有再读到俊霖的文字,这篇来最密歇根安娜堡的夏校印迹,让我又找回了他独特的风格,一点点幽默,一丝丝灵动,一丢丢正经,喜欢!(btw,他终于有了个英文名字:Mitch)
办好出国班的转班手续的第二天,离开为了高考奋笔疾书的同学们,带上难掩的悲伤,乘上了前往底特律的航班,开启了一段注定难忘的旅程。
插播一段简介,方便想要了解本夏校的基本情况的家长或同学,可以避免看完长叙慢议。夏校名称MMSS,全称Michiga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cholars,中文密歇根数学与科学学者,在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安娜堡市,距离底特律半小时车程。成立三十多年,最初只有数学营,后来逐渐扩展成“数学与科学”。和别的夏校区别较大,没有什么学分的说法,更像夏令营,学生来自全球各地,上课内容较难,但压力不大,因为没有考试,有很多活动,一期十二天,有三期,申请较晚可能会被调剂,一期全部费用包括食宿两千五百美金左右,外加机票钱。需要自备床单被子枕头,建议携带现金三百至五百美元,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到了长叙慢议阶段。
首先是课程。
我的老师是大学教授,一位数学家,还担任编辑等工作,上课特别幽默,氛围很轻松。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有次上课老师的手机一直在亮屏,他一看是他妻子的短信,他说,“oh, it’s a series of messages from my wife”,然后笑了笑“read every message from your wife, that is the only thing you learn from class.” 引起班上一顿哄笑。必须要提的是在同一个营但不是一个课的一些朋友确实和我抱怨过他的老师不够好,但我的老师我是真的喜欢,也算是好运。班上总共十六个人,美国人,韩国人,波黑人……足以见得这个营的diversity。我选的课是Mathematics with Decisions, Elections and Game,是数学的一门年轻的分支学科,其中包括的博弈论甚至是近一百年才被开创的。我喜欢这个学科,正因为它是新的,还有许多内容去发现和证明,而不像别的学科更多是理解和记忆。
下面说说社交。
一开始的拘谨是必然的,但来日方长。我在这里偶遇了上海的朋友Kevin,而后又认识了在这里的中国人,一圈下来十个左右,前两天吃饭打牌,几乎都在一起。而后,我觉得出一次远门,这样会不会太亏,应该尝试认识不同国家的人。首先自然是好看的小姐姐了,这也是必然的。(这行要是发布的话是不是考虑删掉,注意括号内务必删除)在一次去mall的大巴车上,一位来自葡萄牙很好看的小姐姐坐在我前面,转头说“Can I have your Instagram?,这不仅让我心花怒放,还让我有了主动去社交的信心,外国友人都是很热情开朗的,只要愿意主动去交流,都可以交上朋友。
除此以外,我还认识了来自新泽西的我的帅哥室友,同一个课的、主动邀请我玩飞盘的加州男孩Ricky,Michael,来自塔吉克斯坦的神仙女孩Noza……这么看下来,这次夏校就不大亏了。我还是要提一嘴,我感觉营里有不少中国来的女生,但这十多天我几乎就没有见过她们,她们可能不怎么参与社交活动。我很想对中国要去夏校的女生说,社交也是夏校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不要害羞,大胆去socialize。
然后再侃侃生活的日常。
安娜堡是个小城市,在这里不管去哪里都是步行十分钟。因为这个大学大约占了城区70%的地盘,书卷气息的渲染也让我们感到非常的安全,和朋友们有一次在野球场打到了十一二点。大学的内部环境一定是极好的,每所美国的大学都是如此,所以不要对这里的生活环境感到担心,设施配套都很齐全。
马路对面就是食堂。食堂里的饭一般,有美国的朋友说这里的饭在大学中算是难吃的,我觉得他的话应该更权威吧。密歇根是运动大校,每顿饭都会有各类体育项目的夏令营营员进餐,人会非常多,汗味……简直一言难尽。希望老妈可以原谅我老在外面下馆子。
课余活动非常丰富,每天晚上这里的生活员(我自己翻译的,实在不知道叫什么,因为都是大学生,叫宿管显得老气)会在一个app上发布今晚的各种活动,集合的时间地点,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夸张地讲,每晚的活动多达七八个。比如我,就参加了扑克牌、spyfall(美版谁是卧底)、买冻酸奶、买奶茶、买冰淇凌、逛商场、打篮球、飞盘、艺术展……可以交到很多朋友,也可以舒缓一天课程的紧张节奏。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自行外出,不一定非要报名活动。我有一次漫步市中心,和朋友一起去了一家古董店,在里面发现了1908年的皮革明信片,好像是一封情书,写着”Miss xxx (人名) Long“。我就把它买了下来,真是太有趣了。
既然是要申请的学生了,我也谈一谈我对这所学校的看法。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是一所非常强的大学,可以说能跟UC系争一争第一公立大学的头衔,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了解一下。
但在我的眼里,有一个对我来说不是很能接受的特点。可以说这一段时间的夏校有点像大学生活的缩影,在这十多天,我都过着学校、宿舍、便利店超市这三点一线的生活,这令我有些难以接受。说明白一点,就是这里太村了。我不是说村不好,村有村的好,适合那些喜欢安静、喜欢生活节奏慢的朋友们。
但我的看法可能有不同,我想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除了美国教育资源很好这个原因外,其根本原因就是美国是世界第一,是大国,我是去学习的。那么,我在这村里,除了书本,还能学习到什么?在这里走路到哪里都是十分钟,中意的餐厅屈指可数,商场只有一个。我希望能见见世面,能见见在Jayz在Empire State of Mind里写到的情景,能在”concrete jungles”中穿梭。喜欢看NBA的朋友都懂,纽约近十年来都是极烂的球队,还是有不少球星甚至超级明星愿意去纽约打球;勒布朗加盟洛杉矶湖人,甚至刚夺冠的小卡也立刻抛弃队友去洛杉矶快船,这都是为什么?他们会说:“为了我的家人。“言简意赅。
这就是全部的内容了,现在我要坐上13个小时的飞机,回去见想见的人了。怎么可能不想家呢?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西学千万里